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范文精选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历史知识点小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范文精选 1

【1】

北宋大词人柳永以词名传后世,以嫖扬名当时.他是朝廷命官却天天泡在妓院,他随便给哪个ji女写一首词,那个ji女就身价倍增.于是能和他床下填词床上戏水,成了ji女们的星语星愿.最后,柳永穷困潦倒而死,竟是几个ji女凑钱埋的.柳永死讯传出,上千ji女到他墓前悼念,轰动一时。

【2】

唐朝时,有一位叫麦爱新的读书人,他考中功名后,觉得妻子年老色衰,于是,写了一副上联,妻子从联意中觉察到丈夫的念头,便续写了下联,对得针锋相对。他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打动,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见丈夫回心转意,妻子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也挥笔续写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

【3】

郑和下西洋,那是给人散钱,600万两银子,再加绸缎、瓷器,全都送给人家了。可是哥伦布就不同,人家那是铆足了劲儿往里捞,400年间,西班牙帝国从拉丁美洲弄走了250万公斤黄金和一亿公斤白银。结果是,中国显摆大国风范,西班牙完成了资本掠夺原始积累。

【4】

据传,刚炸开慈禧墓室,士兵发现叶赫那拉氏尸体栩栩如生,遂惧之,一个做过仵作的愤而曰:“我活人也,奈何惧一死妇”,当众淫那拉氏之尸。此说在当时一些严肃的书籍上有记载,民国《时事白话》说:“尸体和绣袍见风就化,顿时慈禧的面孔萎缩成骷髅状态,那个意欲奸尸的士兵就意兴阑珊,停止奸尸。”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范文精选 2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1一、经典力学

1、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的建立所作的贡献

(1)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为根据并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牛顿:提出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体系形成。

2、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科学摆脱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进入全面繁荣时代。

2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1)主要观点: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的,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意义: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打击了神创说,促进了思想解放;“适者生存”成为殖民扩张的借口,也推动了中国维新运动的开展。

3三、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1、蒸汽机的发明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1)蒸汽机的发明: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富尔顿汽船、史蒂芬孙火车)。

(2)电气技术的应用: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发明了许多家用电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①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②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③社会生活(如:衣食住行娱)发生变化,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4四、相对论与量子论(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运动)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其意义

(1)内容: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与空间随着物质运动的速度变化而变化;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是弯曲的。

(2)意义:提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是物理学的一场革命。

2、量子论的提出与发展

(1)提出:德国普朗克。

(2)发展:爱因斯坦用量子论解释光电效应;后来量子力学建立。

5五、现代信息技术

1、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1)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

(2)网络技术: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互联网(因特网),90年代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引起了人类生产、生活和学习的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但易于引发垃圾信息泛滥,网络犯罪出现,青少年沉迷网络等不利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范文精选 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本标志

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从而导致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开始出现曲折和失误.

开展: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错误思想指导, “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

危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社会生产力受极大破坏.

(4)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

① 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②从20世纪70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时期,,中国不仅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

形成:①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开放区;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④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1992年12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范文精选 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2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3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张衡等。

(4)唐诗: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科举考试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代表人物有李、杜、白等。

(5)宋词:有柳永、李清照等为代表的婉约派,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6)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

(7)明清小说: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出现了四大名著以及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4四、京剧的产生与发展: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后来徽剧与汉调融合,形成京剧。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范文精选 5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大一统;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四、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

(1)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为“伪学”。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内容:

陆九渊:①“心即理也”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王阳明:③“致良知”④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五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②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

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1)经世致用思想: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2)君主专制的批判: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一)天文学

①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1000多年;地动仪早1700多年

③唐: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④元:郭守敬:简仪早300年;《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二)数学:

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

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500年

③东汉:《九章算术》

④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七位,早1000年

(三)四大农书:

①南北朝《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②元:王祯《农书》介绍工具改进

③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四)医学:

①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

③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

(五)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

①唐: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②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后传入朝鲜、欧洲

3、火药:

①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②五代、宋:广泛应用。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

②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欧洲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范文精选_精选范文网

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历史知识点小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历史知识点1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基础解读】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1、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