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范文总结
相关文章
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盘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范文总结 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2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3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张衡等。
(4)唐诗: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科举考试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代表人物有李、杜、白等。
(5)宋词:有柳永、李清照等为代表的婉约派,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6)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
(7)明清小说: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出现了四大名著以及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4四、京剧的产生与发展: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后来徽剧与汉调融合,形成京剧。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范文总结 2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1)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_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6)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5)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6)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艺人。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范文总结 3
一、诗歌、小说和戏剧
(一)(18世纪)浪漫主义
1、特点:
①富有幻想和激情,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
②崇尚民主自由
2、背景: ①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中叶,是欧洲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的年代
②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欧洲并没有出现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 ③人们对社会的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3、代表作:
①英国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被喻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特色: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
创作特点: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人称“拜伦式英雄”。
②英国雪莱:《西风颂》,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③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④法国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4、影响:
①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们的作品对下层劳动人民寄予深切同情;
②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③尽管用人道主义去感化改变世界的愿望落空,但仍给人鼓舞;
④为欧洲文坛树立一面光辉旗帜。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范文总结 4
第二讲 古代中国的书画
一、汉字
①起源——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
②成熟——商代甲骨文
③西周——“金文”、“籀文”
④秦朝——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后出现“隶书”。
⑤理论——东汉许慎总结出“六书”理论,即:象声、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⑥先后顺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二、书法
①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
秦小篆——汉 隶
②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条件: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代 表:书圣”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隋唐达到新高峰:
背景:隋唐一统,盛世气象。
成就: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益成熟。
④宋代书法艺术市民化:
背景: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特点: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有意无法。
⑤明代书法艺术市民化加强:
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个性化的创造。
三、篆刻
① 时代:秦汉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②特点:秦印:雍容大度,精制不苟;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风格。
③明代:与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一门艺术。
四、绘画
①起 源:新石器时代
②从萌芽走向成熟:战国时期
③魏晋南北朝:代表:“以形写神”,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④隋唐:代 表: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唐代,“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吴带当风”。
⑤从宋代到明清:
宋代——
时代背景: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
题材: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
特色:更加注重意境(如“马一角”“下半边”)
明清——
特点:个性更加彰显、画风不拘一格
⑥民俗画的发展
宋代——
时代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题材:市井生活
特点:写实
代 表 作:《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五、中国书画的特征
特征:
①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
②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③在启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范文总结 5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 (危机出现)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 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 (重新光大)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4、宋代重文,学术氛围活跃。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内容: “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外国,影响深远。
2、陆王心学
(1)内容:
南宋,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 (进行内心反省)
明中期,王阳明:
①“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②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消极: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
同:
①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强调社会秩序。
②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积极影响。(广 东 高 考 在 线 微 信 平 台 整 理)
异:
①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是客观
唯心主义观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
点。
②道德主张: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
内心的自省达到良知。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范文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