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基础知识点参考经典
相关文章
你若想获得知识,你该下苦功;你若想获得食物,你该下苦功;你若想得到快乐,你也该下苦功,因为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基础知识点参考经典 1
一、欧洲共同体
1、原因:
①根本原因: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②主要原因: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③直接原因:为了摆脱美国控制。
2、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性质: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4、合作内容:关税、农业、货币,加强科技合作(其中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是欧共体的两大支柱)
5、影响①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
②美国霸权地位严重消弱,不得不改变对欧政策。
③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
二、日本
1、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基本前提: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残余的封建因素。
②美国大力扶植日本。
③日本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2、影响
①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②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加速了多极化进程。
高二历史基础知识点参考经典 2
1、时间:
20C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 (代表数字化技术的产生)
20C60N美国诞生网络技术
2、意义:互联网打破了常规的空间和时间界限;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信得增长点,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高二历史基础知识点参考经典 3
【1】
龚自珍的儿子龚半伦,带领英法联军把圆明园洗劫一空,后又做英国公使的翻译,代表英国和恭亲王谈判,百般刁难。恭王怒道:“你等世受国恩,却为虎作伥甘做汉奸!”龚半伦曰:“我们本是良民,上进之路被尔等堵死,还被贪官盘剥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骂我是汉奸,我却看你是国贼。”
【2】
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一、蔡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精天文数理,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二、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三、卓文君,汉代才女,与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四、上官婉儿,上官仪孙女,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奴。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当时的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
【3】
元宵节赏灯来历。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高二历史基础知识点参考经典 4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4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高二历史基础知识点参考经典 5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明朝万历年间
①(政治)专制统治腐败,农民起义打击;
②(经济)商品经济繁荣,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文化)纲常礼教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焚书》《藏书》
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总结: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追求物质享受;主张男女平等;是批判地继承了儒学。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王夫之《船山遗书》: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教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黄宗羲《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学务实。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①(思想):经世致用;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
②(经济)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
③(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关注民生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高二历史基础知识点参考经典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