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必备知识点大全整理
相关文章
《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这里给大家整理了琵琶行原文以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文言文必备知识点大全整理 1
《陈情表》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
闵, 通“悯”,所忧愁的事
2、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
有, 通“又”, 多
二、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4、 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5、 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6、 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7、 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8、 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以”
1、用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借)……身份”。
猥以微贱。
凭,介词。
臣具以表闻。
用,拿,介词。
汾阳王以副元帅
凭借……身份
2)表示原因,介词。
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 因为
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因为
2、用作连词
夫夷以近 又、而且,表并列关系
谨拜表以闻 来,表目的关系
今不忍人无寇暴乱,以乱天子边事 来,表目的关系
木欣欣以向荣,水涓涓而始流 (地,着),表修饰关系
(二)虚词“之”用作助词。
(1)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 的,定中之间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的,定中之间
(2)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可不翻译
(三)文中重点掌握实词
1、当
(1)当侍东宫。 任,充当,动词。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一定,副词。
2、命
(1)辞不赴命。 任命,名词。
(2)人命危浅。 生命、性命,名词。
(3)更相为命。 生活、生存,名词。
3、终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
(2)无以终余年。 结束,度完,动词。
(3)愿乞终养。 终了,动词。
(四)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4、迁,改官。
5、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6、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7、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8、出,指出京受任。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1、放,放逐。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四、重点句式
(一)固定句式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有所希冀。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 “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二)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 婴,被……缠着。
2、戍卒叫,函谷举 函谷关被攻克
2、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所”表示被动
3、吾属今为之虏矣 “为”表示被动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为”表示被动
5、不拘于时 “于”表示被动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表示被动
高中文言文必备知识点大全整理 2
必修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
《廉颇蔺相如列传》
肉袒伏斧质。(质,通“”,铁砧。)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
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
《苏武传》
女为人臣子 (“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法令亡常 (“亡”通“无”)
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决”通“绝”)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乐。)
《张衡传》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
傍行八道 (傍,通“旁”)
一时收禽 (禽,通“擒”,捕捉。)
高中文言文必备知识点大全整理 3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 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 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故振慑同上。
设九宾 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ìn。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
距关 距,通“拒”,把守。
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高中文言文必备知识点大全整理 4
A
按察、巡按、巡抚、行部:巡察;考查。
哀毁:居亲丧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常作居丧尽礼之辞。“丁内忧,哀毁逾礼,士大夫莫不感伤。”
1、不第:未中。
2、不期:未约定
3、簿书:档案文书。
4、部内:管辖地区以内。
5、不肖:不成器;坏人。
6、频年、比年:连年 (迩年:近年)
7、便宜:方便适宜(如,便宜从事);便利(如,便宜施行)
8、卑鄙:出身卑微
9、鄙陋:见识浅薄
10、不过:不超过
11、不必:不一定
12、北面:面朝北,臣服
13、不虞:不测,预料不到
14、比舍、比邻:相邻
15、不就、不拜:不就任 (就拜:就任,就职)
15、不亦……乎:不是很……吧
16、秉国、当国、柄政、用事:掌权,执政
17、卜bǔ居:定居
18、褊隘:心胸狭窄
19、不豫:不高兴;天子有病的讳称。
20、病革:读音bìng jí,指病势危急,病危。革:通“亟” jí
21、榜笞:鞭笞拷打
22、不豫:不悦,不高兴;天子有病。
23、班列:位次(朝班的行列)
24、班师:还师,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
25、便殿:别殿。古时皇帝休息宴饮的宫殿。
26、不善:不友好
27、逋赋:拖欠赋税
高中文言文必备知识点大全整理 5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 此帝王之资也。(……也)
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高中文言文必备知识点大全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