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范文精选
相关文章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语文离骚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范文精选 1
内容
自古诗歌常写景,景情相生第一种。
边塞生活多磨难,惜别伤怀遥思念。
怀古咏史吊前贤,壮志难酬空自怜。
目睹耳闻收眼帘,即事感怀时世惨。
羁旅情怀备煎熬,行役戍边心日劳。
形象
天生我材必有用,洒脱豪放显个性。
泪沾青衫忧民怨,推己及人见一斑。
相见时难别亦难,儿女情长泪涟涟。
山村风光隐田园,胜友欢聚乐忘返。
不拘一格重抖擞,良才难得信难求。
情感
桃花潭水深千尺,离愁别绪话情丝。
桥边红药悲黍离,物是人非叹惋惜。
佳节思乡身为客,明月千里归渐迫。
春风骀荡明日花,怀古凭吊寄天涯。
商女不知亡国恨,讽喻时政热肠人。
但使龙城飞将在,报国情怀入梦来。
玉壶冰心送亲友,临行壮别一壶酒。
语言
质朴又平实,天然去雕饰。
白描真且深,平易又近人。
隽永出灵气,悟性托含蓄。
诗画境开阔,生动自生色。
色彩多绚丽,变幻生飘逸。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分得清,记叙描(写)议(论)与抒情。
记叙方式不单一,事后必然有余情。
景物描写切注意,借景托物常寓情。
具体方式咀嚼细,比喻比拟和象征,
夸张衬托和借代,抑扬关系虚实生。
寓褒于贬明秋毫,言此意彼擒故纵。
互文关系巧拼合,曲笔逆笔龙点睛。
含蓄美来多变幻,羚羊挂角迹难寻。
化景为情转隐晦,透视窥探断肠衷。
托物起兴套双关,语浅情深隽味永。
旁敲侧击弦外音,空谷传响哀乐鸣。
讽咏时事用曲笔,史实连线促精警。
以小见大旨意远,见微知著诉衷情。
欲言又止多伤感,欲说还休痛思痛。
眷恋伤感郁心头,黯然收笔胜有声。
风格
江山代有才人出,星河灿烂出巨匠。
豪放高唱须铁板,婉约妙龄来浅唱。
屈原绚丽与沉雄,三曹慷慨兼顺畅。
渊明寄情山与水,恬淡自适心内旷。
子昂愤激兼慷慨,李白飘逸又顺畅。
王维恬然又含蓄,诗中有画有暗香。
浩然恬静又浑健,语淡情浓蕴味长。
杜甫沉郁又顿挫,乐天流丽又顺畅。
商隐典丽寓幽婉,杜牧明丽加俊爽。
苏轼豪放又旷达,弃疾深沉又豪放。
柳永伤感又缠绵,陆游流畅又雄放。
清照凄婉多清丽,姜夔崎拔注感伤。
致远清俊又酣畅,汉卿泼辣又清爽。
景臣新奇出辛辣,养浩警僻又深广。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范文精选 2
1.小说三要素:
A 人物 B 情节 C 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
A 论点 B 论据 C 论证
3.比喻三要素:
A 本体 B 喻体 C 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
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何人 who 何因 why 何过 how 何果 what
5.律诗四条件:
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 偶尾同韵 C 中联对偶 D 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
A 叙述 B 议论 C 抒情 D 说明 E 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
A 举例子 B 列数字 C 打比方(喻)D 作比较 E 分类别F 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
A 总分总结构 B 总分结构 C 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
A 按时间顺序 B 按空间顺序 C 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
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四种议论文论证方法:
A 举例法 B 对比法 C 比喻法 D 道理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夸张
E 反问 G 反复 F 设问 H 对偶
(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
A 外貌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 心理描写
(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 并列短语 B 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 动宾短语
E 动补短语 F 介宾短语
G 的字短语
按词性分三种
A 名词性短语
动词性短语
C 形容词性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
A 主语 B 谓语 C 宾语 D 补语 E 定语 F 状语
16.十二词类(性):
A 名动形 B 数量代 C 副介连 D 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
A 顺叙 B 倒叙 C 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
A 表引文内容省略 B 表列举事项省略 C 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
A 表解释说明前文 B 表后文跳跃转折 C 表声音中断延长 D 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
A 表引用实际内容 B 表讽刺反语 C 表特定称谓 D 表着重强调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范文精选 3
1.分析散文的整体结构思路
主要有两大题型:
(1)根据文章内容(线索)梳理思路
(2)梳理文章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解题思路:逐层概括文意,追寻行文的思路、内容上的变化、表达方式上的变化和作者情感的变化。
2.分析散文局部语段的作用
主要有两大题型:
(1)分析局部语段在全篇的作用
(2)分析散文局部语段能否删除。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综合分析)。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范文精选 4
常见意象的主要类型
1、象征式意象
借助具体事物,表现特定意义
菊花 因秋天开放,饮露凌霜,被赋予清高、坚贞、顽强、高洁等象征意义。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 原《离骚》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元 稹《菊花》宁可梢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梅花 因冬季开花,傲雪斗霜,被赋予不惧挫折、刚强傲岸、玉洁冰清、不媚世俗等象征意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陈 亮《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 游《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青松 因高大挺拔,四季长青,被赋予顽强、傲岸、正直、不屈等象征意义。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 桢《赠从弟》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 白《赠韦侍御黄裳》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 毅《咏青松》
夕阳 因业已垂暮,即将落山,被赋予人生短暂、光阴易逝或失意消沉等象征意义。
西风 因猛烈寒冷,摧残万物,被赋予万物凋零、衰败落寞或游子思归等象征意义。
黄叶 因盛期已过,凋落在即,被赋予衰败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等象征意义。
鸳鸯 因雌雄相守,双栖又宿,被赋予相亲相爱、爱情甜蜜的象征意义。
鸣蝉 因餐风饮露,居高声远,被赋予品行高洁、清高绝俗的象征意义。
冰雪 因冰清玉洁,晶莹剔透,被赋予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象征意义。
牡丹 因生在名园,雍容华贵,被赋予富贵荣达、浮华庸俗的象征意义。
朝露 因缘寒而生,遇暖即消,被赋予人生苦短、生命易逝的象征意义。
2、物语式意象
根据景物特征,寄寓抽象意义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
根据景物特征,寄寓抽象意义
水:因为奔流不息,一去不回,常被用来比喻时间流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因为剪切不断,滔滔不绝,常被用来比喻不尽愁思。“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因为清澈明亮,深沉灵动,常被用来比喻美人眼睛。“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草:可能比喻生命力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可能比喻离愁别恨,“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可能比喻思念绵长,“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可能比喻荒凉衰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可能比喻盛衰无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燕:因系迁徙候鸟,故有“羁旅漂泊”寓意。“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 因为秋去春来,故有“春光美好”寓意。“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因为双宿双飞,故有“爱情甜蜜”寓意。“花开望远行……东风草堂飞燕子” 因为眷恋旧巢,故有“物是人非”寓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杜鹃:因相传系杜宇泣血而化,故有“凄凉哀伤”寓意;又因叫声似“不如归去”,故有“游子思乡”“脱俗归隐”等寓意。
鹧鸪:因为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故有“旅途艰险”“愁苦伤感”等寓意。
鸿雁:因系候鸟,故有“思乡怀远”或“羁旅情愁”等寓意;且因鸿雁传书之典,故常以代家书;又因飞得高远,故常比喻志向远大。
沙鸥:因栖息江湖间,故有“漂泊无定”“渺小无助”“孤独寂寞”等寓意。
浮云:因为随风动飞、飘忽不定,常被用来比喻四海漂泊、居无定所的游子。
柳絮:因为数量众多、纷飞无尽,常被用来比喻愁思绵绵。
残灯:因为独守愁人,彻夜无眠,故有孤独寂寞、凄冷愁苦的寓意。
芭蕉:因为南方有《雨打芭蕉》之丝竹乐,故有孤独悲凉、忧愁凄恻的寓意。
3、谐音式意象
谐音双关 是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民歌的传统表现方式,巧以语音作桥梁,借用甲字的形式表达乙字的语义,以此委婉含蓄而又风趣幽默地表达某种微妙的感情,是其基本特征。
“柳”谐“留”音,因具有“留恋惜别”的寓意“晴”谐“情”音,因具有“痴情痴心”的寓意“莲”谐“怜”音,因具有“恋情爱意”的寓意“亭”谐“停”音,因具有“惜别难舍”的寓意“琴”谐“情”音,因具有“情意谐和”的寓意“笛”谐“啼”音,因具有“悲戚伤感”的寓意“丝”谐“思”音,因具有“思绪绵长”的寓意“梅”谐“媒”音,因具有“少女怀春”的寓意“杯”谐“悲”音,因具有“伤感惆怅”的寓意“藕”谐“偶”音,因具有“爱情婚姻”的寓意“杏”谐“幸”音,因具有“运途侥幸”的寓意“芯”谐“心”音,因具有“心思情感”的寓意
4、借代式意象
桑梓:故乡。“唯桑与梓,必恭敬止”。丝竹:音乐。民间弦乐器、管乐器合称。汗青:史籍。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竹简。娥眉:美女。蚕蛾触须细长而弯,喻眉。南冠:有节操的囚徒。春秋时楚人之冠。请缨:请求为国效力。汉将军终军请以长缨活捉南越王。击楫:立志收复失地报效国家。须眉:男子。胡须和眉毛。巾帼:妇女。原指妇女的头巾。三尺:法律或宝剑。轩辕:中华民族或祖国。寸管:毛笔。折桂:科举及第。怀桔:爱亲孝亲。陆绩见袁术时藏桔。怀沙:怀抱石头自沉。系屈原绝命词。采薇:隐居不仕。宫阙:帝王权位。咏絮:女子有文才。用谢道韫事。南朝旧梦:繁华往事。关山月——曲调名,多写征戍离别之情。梅花落——曲调名。写由梅花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冷落之情。霓裳羽衣曲——传为唐玄宗所编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传为南朝后主所制乐曲,为绮靡之音。杨柳曲——即乐府曲调“杨柳枝”、“折杨柳”,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范文精选 5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1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2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3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4词类活用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5词类活用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范文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