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答题技巧高中大全精选
相关文章
很多同学都感觉到提高地理成绩很困难,高考临近,在这冲刺阶段,地理复习不能只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应试技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地理高考答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地理答题技巧高中大全精选 1
三、工业类问题
1.工业区位因素分析:(有因有果)
「自然因素」
(1)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某原料品质优
(2)能源(动力):临近能源产地(如:煤(火电站)、石油、天然气、水能(水电站)、风能、太阳能等),能源充足
(3)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4)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重工业一般耗水多)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2)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或高速公路或航空港,路网密集,交通便利。
(3)劳动力:数量:劳动力丰富;素质:劳动力素质高;价格:劳动力廉价
(4)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有技术优势和人才(劳动力素质高)
(5)经济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经济基础雄厚;工业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雄厚
(6)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
(7)历史经验: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8)地价:地广人稀(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较落后区),租金低
(9)个人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环境因素」
(1)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郊外;在季风区,布局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风向不定的地方,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2)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河流下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3)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2.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
3.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以鲁尔区为例)
(1)调整工业布局(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产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延长产业链
(3)治理污染,整治美化环境(关闭或转移一些污染严重又无法治理的企业,大规模地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5)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发展中国家影响(移入区):①有利影响: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②不利影响:带来环境污染;加速资源消耗;加大住房、交通、治安等社会问题
(2)对发达国家影响(移出区):①有利影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减少资源消耗,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城市化问题缓解;②不利影响: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引起资金技术外流
四、河流湖泊类问题
1、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大(小)、有无断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
降水量多的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流量大。外流河一般越往下游流量越大;内流河上游流量大于下游。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河流主要补给形式的变化
(2)汛期:汛期时间和长短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雨季;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春季
(3)含沙量大(小)
(4)结冰期:有无、长短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
(5)水位:高/低、水位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6)水能丰富(匮乏)
(7)凌汛:有(无)凌汛(河流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 )、河流流向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秋末冬初结冰,冬末春初融冰都容易发生凌汛)
(8)流速:快(慢)(决定于河流的地势落差状况)
2、影响河流含沙量大小的因素:
(1)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且集中,多暴雨的地方含沙量大
(2)地形:地形起伏大,侵蚀作用强,含沙量大
(3)土质的疏松程度和土层的厚度: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的地方河流含沙量大
(4)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
(5)河流流经地形区:河流流经湖泊、沼泽、湿地、平原(地形平坦的地区),泥沙大量沉积,含沙量小
(6)河流含沙量季节变化:流量大的季节含沙量大,流速快含沙量大
3、河流水能资源丰富成因分析:
(1)地表起伏大(或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2)降水丰富(或流域的汇水区域广),河流水量大。
4、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1)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增加。
(2)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3)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4)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5)修建水库:对径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6)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5、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
6、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
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分析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一一雨水补给。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一一高山冰雪融水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一一春汛一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②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一河流径流量小,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3)河流流量稳定一一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
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②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7、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流程:长短(一般岛屿河流流程短)
河流流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于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及河流的位置。一般陆地面积较小(如岛屿)或陆地轮廓比较破碎(如欧洲西部)则河流较短;山脉距海岸较近(如美洲西海岸)则河流较短;内流河受水源限制,有些较短
(2)流向:自 向 流,取决于地势的倾斜方向(水往低处流)
(3)流域面积:大小
高山峡谷地区,河流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4)河道曲直情况:河道弯曲、平直
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地壳可能同时在抬升,下切侵蚀更强),河道比较直、深,易形成窄谷;地势起伏小的地区,河流落差小,以侧蚀为主(侧蚀的强弱主要考虑河岸组成物质致密或疏松、凹岸或凸岸,还有地转偏向力),河道比较弯、浅、宽
(5)支流多少:(支流众多,河网密布)
(6)河流水系形状:扇形、树枝状、向心状、放射状等
8、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地形平坦,河流落差小,水流平缓,有利于航运
(2)气候:①降水量多,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河流径流量大且稳定,利于航运;②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利于航运
(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利于航运;含沙量大,河床淤积,水浅,不利于航运
(4)通航里程:(支流多/河流长)通航里程长,航运价值高
社会经济条件:
(1)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2)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联运→提高航运价值
9、水利工程(水库)利弊的评价模式
10、河流综合治理的原则、措施类
11、影响湖泊、河流不结冰的原因:
(1)湖泊面积大,水量大,结冰困难
(2)盐分高,结冰困难
(3)地壳运动活跃(处于板块交界处/断层),地热能丰富
(4)水体交换频繁
(5)河流不结冰(流速快)
五、海洋类问题
1、渔场的分布地区(饵料多的地方):
(1)沿海大陆架:海水浅,光照充足,有利于生物光合作用,浮游生物多
(2)温带海区:气温季节变化大,冬季海水上泛,底部海水营养盐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多
(3)河流入海口:河流从陆地上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
(4)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搅动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
(5)上升流地区(中纬度寒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
2、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1)气候:降水量、蒸发量(气温)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span="">
(2)径流量: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3)洋流: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4)海区的封闭度:影响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
(5)结冰与融冰:结冰一一盐度较高(指未结冰海水的盐度) 融冰一一盐度较低
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① 赤道地区较低: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② 副热带海区最高: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4、多发海雾的地区(充足水汽、凝结核、较冷的下垫面、静风海域)
(1)寒暖流交汇地区
(2)寒流流经地区遇到暖空气(低纬夏季)
(3)暖流流经地区遇到冷空气(高纬冬季)
5、分析鸟类(生物资源)数量多的原因(食物来源、生存空间、生活环境、天敌等角度)
(1)大量的水生生物为鸟类(生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
(2)湿地面积广大,为鸟类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
(3)纬度低,水热充足,适宜大量鸟类在此繁衍,
(4)湿地附近人口稀少,开发程度低,人为的干扰破坏少。
(5)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识强
(6)该地鸟类天敌少
地理答题技巧高中大全精选 2
等值线图。此类图像在地理试题中所占比例很大,一般以一定区域为底图,再叠加一组代表特定地理数值的曲线,来体现所要表示的地理要素在区域的时空分布、数值变化及内部差异;比如,等高线图、等日照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盐度线图等。
地理统计图表。地理统计图表是把具有一定数量的地理要素图像化,再进行时间或空间上的组合布局进行构图或制表,是地理信息的定量表述;如坐标图(坐标曲线图、三角坐标图等)、扇形图、柱状图、饼状图、统计表格等。
地理景观图。主要包括自然或人文景观的素描图或照片,目的是直观形象反映区域地理事物;如热带雨林景观、高原地貌景观、旅游景观照片等。
地理答题技巧高中大全精选 3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弯曲状况: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3.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陡坡、锋面处;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缓坡。
4.分析数值特征:大小小大中间走;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5.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
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②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地理答题技巧高中大全精选 4
1.地理选择题要善于利用多种方法
高中地理选择题一般要采用多种方法去做,不能看到一道题目就一味地去计算或者直接去找正确答案,而是要灵活去应对,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搞定地理选择题,同时保证做题的准确率。
做选择题如果能直接得到答案,那就用直选法,简单有效,如果比较麻烦的题目,可以用排除法去做,把明显错误的答案直接排除掉,剩下的选项再对比,就能够得到正确答案了。
地理选择题涉及基础知识的会比较多,在答题时也要讲究技巧,会的争取不丢分。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先跳过,等到做完其他题目再回过头来重新做。
2.地理大题做题方法有哪些
高中地理大题要想得高分,要把课本知识点都背会了,还有一个捷径就是直接背大题答题模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高中地理每年考试考点是类似的,考试题型也相近,为了应对高考,一些人便针对常考题型总结了答题模板,都是百试不爽的。
地理大题虽然有模板可背,但大家却不能死记硬背,因为模板需要灵活运用,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会用,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3.高中地理怎么做分数高
地理要想学好,就要会看地图,而要想考高分,就必须喜欢地理这科。只有真正喜欢上某一学科的时候,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良性循环,越学越好。
地理要想考高分,要把课本背熟,然后多做计算类题目,多总结经验,通过不断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当遇到做错的题目时,一定要对照课本去反思,看看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好,哪些知识还存在漏洞或盲区,努力改进。
地理答题技巧高中大全精选 5
1.答题模板
①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起伏、海拔高低+特殊地貌(如沙漠广布、海岸线曲折等)。
②气候特征=气温(气温高低、日较差和年较差)+降水(总量、季节或年际变化)+水热组合(如雨热同期)。
③水文特征=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落差+流速。
④水系特征=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支流多少+河网密度+河道深浅(弯曲、宽窄)+水系形状。
⑤地表环境特征=地形地貌+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水系(河湖多少及其突出特征)。
2.答题技巧
①把握描述方向和角度。明确描述的方向,即描述的对象在哪里、是什么。其次是确定描述的角度,即从哪些方面来概括,确保要点全面无遗漏。
②看图说话,读表归纳。从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结合,以获得完整的地理特征信息。对图表信息进行归纳、概括,结合问题进行必要的取舍,确保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③正确表达,描述规范。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来表达,关键词要准确。组织答案时,要点要全、话要短,先主后次,层次分明。
地理答题技巧高中大全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