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化学

高考理综化学答题技巧参考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化学学科既有理科的严谨,又有文科的内涵,化学不是简单的背背、写写就能学好的,而是要掌握恰当的方法,下面是简单实用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以及提高化学考试成绩的四大秘诀,希望帮助大家提升化学认知水平。

高考理综化学答题技巧参考整理 1

奇数法配平关键是找出反应前后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并使其单(奇)数变双(偶)数,最后配平其它原子的个数。

例4:fes2+o2→fe2o3+so2

分析:由反应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是具有单数氧原子的fes2变双(即乘2),然后配平其它原子个数。

解:4fes2+11o2→2fe2o3+8so2

高考理综化学答题技巧参考整理 2

高考理综化学答题技巧参考整理 3

主动预习。在浏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 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对预习来说,主要就是要做到看书速度快,理解速度快。最重要的是要克服内外干扰。外部干扰包括无关的声音、让人分心的视觉嗅觉刺激物等;内部干扰主 要指疲劳、疾病,与学习无关的思想感情等。克服内部干扰主要应积极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有意变换学习内容,避免用脑过度,防止身心过于疲劳等。克服 外部干扰,除了要尽量避免影响注意的外界刺激,还要有意识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使注意能始终保持并有韧性。

正确听课。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为提高课堂效率,听课时应保持精力旺盛,头脑清醒,这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十分关 键,不要思想开小差。在老师讲解时,应做到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有的同学听课时,往往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这是错误的。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提示。同时,听课中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 调的部分。听课时,应做好课堂笔记。俗语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须记笔记。做笔记时,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器官协同工作,可帮 助学习、记忆。

争取在老师讲课时,就把这一部分内容学会、理解,否则下课再自学,就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不一定学好。上课听讲是最重要的一环,学生的大部 分时间都在听课,这么多的时间利用不上,就太可惜了。上课听课效率高不但可以节省复习时间,对提高做题速度也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课后针对性的练习题一定要 认真做,不能偷懒,也可以在课后复习时把课堂例题反复演算几遍,毕竟上课的时候,是老师在进行题目的演算和讲解,学生在听,这是一个比较机械、比较被动的 接受知识的过程。也许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听懂了,但实际上对于解题方法的理解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深入的程度,并且非常容易忽视了一些真正的解题过程中必定遇 到的难点。“好脑子不如赖笔头”。对于任一学科题目的解法,光靠脑子里的大致想法是不够的,一定要经过周密的笔头计算才能够发现其中的难点并且掌握化解方法,最终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

高考理综化学答题技巧参考整理 4

基础看书就可以完成了,看完书后恭喜你你高考已经进入二本行列了,因为高考基本知识题占很多的,好了对于怎么拔高,就是找些典型例题使劲刷反复刷,这样可以有效代替题海战术,因为题你是永远做不完的并且高考题是绝对不会考原题的,所以你做再多也没用,题是无穷多的,可题的类型却就那几个,所以选一些典型题反复刷,这样你就可以做一题会一类了。

怎么刷题怎么找典型,刷题就是先找一个题,读题后把题中关键词提取出来然后把提取出来的关键词在大脑中搜索关于它的知识,比如出现对数这个字眼就立即想到它的图像单调性奇偶性等等,再如提到匀变速就立即想一遍他的图像公式定理等。这样不仅可以让你找到解题的思路还能让你不断重复课本知识让你的地基更牢固,然后开始做题,做完看一遍答案把答案记住,因为答案都是规范步骤,然后按答案进行刷题,刷个五六遍这样你的做题速度越来越快,不但训练了你的解题速度也训练你的答题步骤,高考答题步骤是很重要的,然后就换另一道,接着按我那方法刷,第二天在返回来刷昨天刷的题。因为人有遗忘规律的,然后你这道题在高考之前几乎忘不了了,按我那方法刷既不会累还增加你的自信。

对于什么是典型题不少同学都问我,其实典型题就是高考题,因为高考题都是命题专家每年绞尽脑汁论证的题,既典型又可让你体会高考其实也就这么回事,对于典型题资料很多同学都问我,我就推荐几本吧,比如五三,十年高考等。

高考理综化学答题技巧参考整理 5

1关于元素周期律(表)的6大误区

常见误区

出错原因

误认为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只有第ⅣA族的元素

忽视了第ⅠA族的H的最高正价为+1,最低负价为-1

误认为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等于其族序数

忽视了氧元素无最高正价,氟元素无正价

误认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忽视了关键词“最高价”

误认为失电子难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忽视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失电子难,得电子也难

误认为同周期相邻两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都等于1

忽视了长周期也有相差11或25的情况

误认为得(失)电子数的数目越多,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越强

忽视了元素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与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

现场检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双原子分子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2)非金属元素原子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3)三氯化硼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满足了8电子结构(×)

(4)第ⅠA族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同周期的第ⅡA族的强(√)

(5)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F>O>N,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氟气能置换水中的氧,氧气也能置换出氨中的氮(√)

(6)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

(7)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8)按照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非金属元素最多有23种(√)

2热化学中的5个易错点

致误原因

特别提醒

忽视反应热的意义

Delta;H表示反应进行到底时的能量变化。对于可逆反应,改变条件、平衡可能发生移动,但ΔH不变

忽视反应热和平衡常数的计算的不同

A(g)+1/2B(g)=C(g)ΔH1,

平衡常数为K1;

C(g)+1/2B(g)=D(g)ΔH2,

平衡常数为K2。

则反应A(g)+B(g)=D(g)

Delta;H=ΔH1+ΔH2,平衡常数K=K1·K2

忽视用键能或用能量计算反应热时公式的不同

Delta;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Delta;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忽视催化剂对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影响不同

催化剂能改变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忽视反应热的符号

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需带上正、负号进行比较

现场检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已知2C(s)+2O2(g)===2CO2(g)ΔH=a

2C(s)+O2(g)===2CO(g)ΔH=b,则a>b(×)

(2)甲烷的标准燃烧热ΔH=-890 kJ·mol-1,

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g)

Delta;H=-890 kJ·mol-1(×)

(3)已知S(s)+O2(g)===SO2(g)ΔH1=-Q1 kJ·mol-1,

(g)+O2(g)===SO2(g)ΔH2=-Q2 kJ·mol-1,则Q1

(4)500 ℃、30 MPa下,N2(g)+3H2(g)=2NH3(g)

Delta;H=-38.6 kJ·mol-1;

将1.5 mol H2和过量的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19.3 kJ(×)

(5)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 kJ的热量(√)

3规避速率平衡的失分点与误区

致误原因

应对策略

解释或举例

混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不能认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v正一定增大,v逆一定减小

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都增大

混淆平衡移动与转化率的关系

不能认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2HI(g)=H2(g)+I2(g),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充入一定量的HI(g),平衡正向移动,但HI(g)的转化率不变

混淆“减弱”与“消除”的概念

不能认为增大反应物浓度时,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物浓度一定减小。要正确理解化学平衡原理中的“减弱”二字

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后增大SO2(g)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SO2(g)的浓度比原平衡时要大

混淆化学平衡移动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不能认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则平衡常数一定变大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现场检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恒温条件下,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加入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改变了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同一反应,在相同时间间隔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和意义都不一定相同(×)

(5)5 mol·L-1·s-1的反应速率一定比 1 mol·L-1·s-1的反应速率大(×)

(6)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7)在一定条件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变大(×)

(8)由温度或压强改变引起的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4规避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失分点

1.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3个易失分点

(1)误认为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一定增大。

如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CH3COOH的电离程度减小。

(2)误认为当对酸、碱溶液稀释时,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

如对于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当加水稀释时,由于Kw是定值,

故c(H+)减小,c(OH-)增大;当对碱溶液稀释时,c(OH-)减小,c(H+)增大。

(3)误认为电离平衡右移,电离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对于同一反应,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只有因为温度升高而导致平衡右移时,电离平衡常数才会增大。

2.有关溶液酸碱性的4个易失分点

(1)误认为由水电离出的c(H+)=10-13 mol·L-1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如25 ℃,0.1 mol·L-1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都为10-13 mol·L-1。

(2)误认为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pH。

如pH=7的溶液在温度不同时,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还可能显中性。

(3)误认为酸碱恰好中和时溶液一定显中性。

如强酸和弱碱恰好中和时溶液显酸性,强碱和弱酸恰好中和时溶液显碱性,

强酸和强碱恰好中和时溶液才显中性。

(4)不能正确理解酸、碱的无限稀释规律。

常温下任何酸(碱)溶液无限稀释时,溶液的pH都不可能大于7(小于7),只能无限接近7。

3.盐类水解的5个易失分点

(1)误认为酸式盐一定呈酸性。

如NaHSO4、NaHSO3、NaH2PO4溶液均呈酸性,

但NaHCO3、NaHS溶液均呈碱性。

(2)误认为能够发生水解的盐溶液一定呈酸性或碱性,

但其实是与弱离子的水解程度有关。

如CH3COONH4为弱酸弱碱盐,发生水解,但溶液呈中性。

(3)误认为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离子的水解程度一定增大。

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FeCl3固体,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但Fe3+的水解程度减小。

(4)误认为弱酸强碱盐都因水解而显碱性。

但NaHSO3因HSO3的电离能力大于其水解能力,

所以NaHSO3溶液显酸性。

(5)由于加热可促进盐类水解,错误地认为可水解的盐溶液在蒸干后都得不到原溶质。

对于水解程度不是很大、水解产物不能脱离平衡体系的情况

[如Al2(SO4)3、Na2CO3溶液]来说,溶液蒸干仍得原溶质。

4.沉淀溶解平衡的4个易失分点

(1)误认为沉淀溶解平衡右移,Ksp一定增大。

Ksp与其他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无关。

(2)误认为沉淀溶解平衡右移,溶解度一定变大。

溶解度表示的是100 g溶剂中所能溶解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受温度和同离子效应的影响,若是加水使沉淀溶解平衡右移,溶解度不变。

(3)误认为只要Ksp越大,其溶解度就会越大。

Ksp还与难溶电解质类型有关,只有同类型的难溶物的Ksp大小可用于比较其溶解度大小。

(4)误认为Ksp小的难溶电解质不能转化为Ksp大的难溶电解质,

只能实现Ksp大的难溶电解质向Ksp小的难溶电解质转化。

实际上当两种难溶电解质的Ksp相差不是很大时,通过调节某种离子的浓度,可实现由Ksp小的难溶电解质向Ksp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

现场检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温度下,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都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2倍后,溶液的pH=b,则a>b(×)

(3)pH=4的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所有离子浓度都降低(×)

(4)无论在酸溶液中还是在碱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

(5)某盐溶液呈酸性,一定是由水解引起的(×)

(6)沉淀转化只能是Ksp大的沉淀转化为Ksp小的沉淀(×)

(8)中和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醋酸消耗的NaOH的量相同(×)

(9)用湿润的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3.4(×)

(10)在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不会影响离子的种类(√)

(13)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到终点时,c(Na+)=c(CH3COO-)(×)

(14)室温时,向等体积pH=a的盐酸和pH=b的CH3COOH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氢氧化钠后,两溶液均呈中性,则a>b(×)

(15)常温下,等体积的盐酸和CH3COOH的pH相同,由水电离出的c(H+)相同(√)

(16)溶液均为0.1 mol·L-1的①CH3COOH

②NH4Cl③H2SO4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②>①>③(√)

5突破电化学中的易错点

致误原因

应对策略

 

混淆电解池和原电池原理

根据电池反应,充电时为电解池,放电时为原电池;与电源连接的为电解池,提供电流的为原电池

 

电解时忽视惰性电极和非惰性电极的区别

惰性电极为石墨、Pt、Au等,Cu、Fe等金属都是非惰性电极

 

不清楚电池正、负极所带电荷情况,错误判断离子迁移方向

原电池中,负极附近溶液带正电,阴离子向负极迁移,正极附近溶液带负电,阳离子向正极迁移;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迁移,阳离子向阴极迁移

 

不理解电解反应,错误判断加入复原物质

需根据电解反应方程式判断

 

现场检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Cu+2H+===Cu2++H2↑既可在原电池中完成,也可在电解池中完成(×)

(2)蓄电池充电时,标志着“-”的电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3)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5)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时,阴极可能得到固体镁(×)

(6)用惰性电极电解KOH溶液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

(7)以Pt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时,若两极只有H2和O2析出,则溶液的浓度一定改变(×)

(8)铜与稀硫酸接触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O2+4e-+4H+=2H2O(√)

3大技巧让你高考化学选择题

选择题的特点和考查内容

1、选择题的特点

选择题的结构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

经过对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分析,选择题具有如下特点:

(1)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覆盖面广,且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选拔。

(2)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有利于稳定学生的考试心理,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正常水平。

(3)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

(4)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利于考生备考。

2、选择题考查的主要内容

(1)化学用语,物质的分类,胶体,能量,化学与社会、生活、高科技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

(3)离子方程式与化学事实的对应关系,离子共存;

(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电化学;

(5)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

(6)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7)弱电解质的判定,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

(8)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物质分离和检验)、化学实验安全;

(9)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0)小计算。

TAG标签: 方法 经验 技巧

高考理综化学答题技巧参考整理_精选范文网

化学学科既有理科的严谨,又有文科的内涵,化学不是简单的背背、写写就能学好的,而是要掌握恰当的方法,下面是简单实用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以及提高化学考试成绩的四大秘诀,希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