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化学

高考文综重点知识点总结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5

高考文综有三个科目,政治,历史,地理三科,有哪些知识点重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文综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文综重点知识点总结1

第一片:组成

1.概念:含碳化合物(非全部)

2.表示:

⑴分子式(化学式):相同元素原子合起来写,

⑵最简式(实验式):约去分子式中各元素原子的公约数

⑶电子式:“点”或“叉”是最外层电子,会写甲烷、乙烯、乙炔、甲基、羟基等电子式。

⑷结构式:略去未成键电子,共用电子对用短横线代替。

⑸结构简式:突出官能团,略去其他价键。

⑹键线式:略去所有原子,用线表示键,注意:顶点、转折点、交叉点均为C原子。

⑺球棍模型:球代表原子,棍代表键

⑻比例模型:相关原子的相对大小空间结合

⑼通式:同类物质相同表示,附:重要有机物的通式:

①烷烃:CnH2n+2

②单烯烃(环烷烃):CnH2n

③单炔(二烯烃):CnH2n-2

④苯的同系物:CnH2n-6

⑤饱和一元醇(醚):CnH2n+2O

⑥饱和一元醛(酮):CnH2nO

⑦饱和一元羧酸(酯):CnH2nO2。

第二片:结构

1.常见空间构型

⑴饱和碳原子(甲烷):四面体

⑵碳碳双键(乙烯):平面

⑶碳碳三键(乙炔):直线

⑷苯环:平面

2.组成与结构的“四同”

⑴同位素: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即核素间的互称,

⑵同系物:结构相似(同类物质:官能团种类、个数均相同--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或相当于—CH2)原子团的一类物质。

⑶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O2和O3(原子个数不同),金刚石和石墨(原子结合方式不同),白磷和红磷(原子个数、结合方式均不同)。

⑷同分异构体:组成相同,即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即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大致有:碳链异构(碳干不同)、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不一样,如醇和醚、醛和酮,羧酸和酯等),位置异构(官能团位置不相同)、顺反异构(必含碳碳双键、两个双键C均连不同的原子或基团)、书写时一般按此顺序。

第三片:性质

1.物理性质:常见重要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⑴烃都难溶于水,密度一般比水小,四个碳以下的烃,常温下为无色气体(超过四个碳只有新戊烷是气体)。

⑵卤代烃都难溶于水,CH3Cl、CH3CH2Cl常温下是气体,多卤代物不是气体。

⑶含氧衍生物中,甲醚、甲醛是气体,低级醇、醛、酸易溶于水。

⑷苯酚是无色固体,空气中氧化变质为粉红色。

2.重要化学反应

⑴加成反应: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类似无机的化合),反应物通常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苯环、碳氧双键(通常都是醛基)

⑵取代反应:一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反应有取而代之含义(类似于无机的复分解);卤化、硝化、酯化、磺化、皂化、水解均属于取代反应。

⑶消去反应:指有机物分子内脱去小分子,形成不饱和键的反应。一般有:

①醇的消去: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乙醇是170°)

②卤代烃的消去:氢氧化钠醇溶液。

注意:结构不对称时,一般遵循马氏规则。

⑷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一般有加聚(无小分子产生)和缩聚(生成小分子),注意结构简式和方程式的书写差异。

⑸氧化还原反应:加氧(醛→羧酸)或去氢(醇→醛)的反应称氧化,加氢(醛→醇、油脂的氢化、硬化)或去氧的反应称还原(—NO2→—NH2既去氧又加氢)。

⑹淀粉遇碘呈蓝色、苯酚遇Fe3+显紫色的显色反应,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的颜色反应。附:焰色反应,金属或其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的火焰颜色,属于元素性质,物理变化(原子内部能级改变→电子跃迁)。

第四片:有机物燃烧问题

1.烃的燃烧:

⑴甲烷燃烧:淡蓝色火焰,乙烯燃烧:火焰明亮,有黑烟,乙炔燃烧:火焰明亮,有浓烈的黑烟,火焰温度极高(生成水少,汽化耗热少)。

⑵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烃(物质的量不变前提下烃的混合物)

①燃烧耗氧量取决于,

②若生成等量的CO2,说明含C相同;

③若生成等量的H2O,说明含H相同

④若生成的CO2等量,H2O也等量,说明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⑤耗氧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烃,若甲比乙多n个C,则乙一定比甲多4n个H。

⑶相同质量的不同烃(质量不变前提下烃的混合物)

①不同类别的烃含H质量百分含量愈高(或含C质量分数愈低)耗氧量愈多,即烷烃耗氧量最高,所有烃中甲烷耗氧量最高。

②若生成等量的CO2,说明含C质量分数相同;

③若生成等量的H2O,说明含H质量分数相同

④若生成的CO2等量,H2O也等量,说明它们最简式相同。

2.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

一般是物质的量关系,通常将氧折换成CO2或H2O。如等物质的量的C2H4和C2H6O→C2H4·H2O,CH4和C2H4O2→CH4·CO2耗氧量相同。其他生成CO2或H2O的关系,参考前面烃中的②、③。

第五片:关于试剂的褪色

一般分物理褪色和化学褪色

1.物理褪色:活性炭等的吸附褪色和萃取褪色

2.化学褪色:因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有色物质变成无色物质。

⑴使溴水褪色:

①还原褪色:和SO2、SO32-、Fe2+、S2-、I-、HI、H2S、含醛基的物质反应。

②歧化褪色:和OH-、CO32-的反应

③加成褪色:和含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物质反应

④取代褪色:和含酚羟基的物质反应

⑵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都是还原褪色,即MnO4-被还原。常见的有:

①无机:SO2、SO32-、Fe2+、S2-、I-、HI、H2S、Cl-、Br-等

②有机:含碳碳双键、含碳碳三键、醛基、酚羟基、醇羟基(季醇除外)、胺基、苯的同系物(与苯环相连的C无H的除外)。

第六片:几个重要用量

1.氢气用量:均为加成反应,

⑴碳碳双键:1:1;⑵碳碳三键:1:2;⑶苯环:1:3;⑷碳氧双键:1:1(醛基、酮羰基可以加成,羧基、酯基、肽键不能加成)

2.氢氧化钠的用量:酚羟基、羧基、水解后的卤素原子,均为1:1;注意:水解不消耗氢氧化钠。

3.Br2的用量(通常考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一般不考液溴、溴蒸汽):⑴加成反应:①碳碳双键1:1,②碳碳三键1:2,

⑵取代反应:酚羟基的临、对位的H,1:1。

高考文综重点知识点总结2

1、常温下其单质有颜色气体的元素是f、cl

2、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f

3、其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元素是cl

4、其单质是最易液化的气体的元素是cl

5、其氢化物沸点的非金属元素是o

6、其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元素是li

7、常温下其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

8、熔点最小的金属是hg

9、其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

10、导电性的金属是ag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h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13、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

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

15、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的金属是k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1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19、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20、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21、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2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高考文综重点知识点总结3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对任意反应:aA+bB=cC+dD

ΔH=[cΔfHmθ(C)+dΔfHmθ(D)]-[aΔfHmθ(A)+bΔfHmθ(B)]

高考文综重点知识点总结4

一、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还原反应).

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如Fe3+、Al3+、Zn2+、Cu2+、NH4+、Ag+等均与OH-不能大量共存.

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如CH3COO-、F-、CO32-、SO32-、S2-、PO43-、AlO2-均与H+不能大量共存.

3.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子;遇强碱(OH-)生成正盐和水.如:HSO3-、HCO3-、HS-、H2PO4-、HPO42-等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

如:Ba2+、Ca2+与CO32-、SO32-、PO43-、SO42-等;Ag+与Cl-、Br-、I-等;Ca2+与F-,C2O42-等

5.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如:Al3+与HCO3-、CO32-、HS-、S2-、AlO2-、ClO-、SiO32-等

Fe3+与HCO3-、CO32-、AlO2-、ClO-、SiO32-、C6H5O-等;NH4+与AlO2-、SiO32-、ClO-、CO32-等

6.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与I-、S2-;MnO4-(H+)与I-、Br-、Cl-、S2-、SO32-、Fe2+等;NO3-(H+)与上述阴离子;

S2-、SO32-、H+

7.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与F-、CN-、SCN-等;H2PO4-与PO43-会生成HPO42-,故两者不共存.

二、离子方程式判断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

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写、拆、删、查四个步骤来写)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例如:(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

如:Fe2O3与氢碘酸:Fe2O3+6H+=2Fe3++3H2O错因:忽视了Fe3+与I-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平衡

如:FeCl2溶液中通Cl2:Fe2++Cl2=Fe3++2Cl-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恒

(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

如:NaOH溶液中通入HI:OH-+HI=H2O+I-错因:HI误认为弱酸.

(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

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l:ClO-+H++Cl-=OH-+Cl2↑错因:强酸制得强碱

(5)忽视一种物质中阴、阳离子配比.

如:H2SO4溶液加入Ba(OH)2溶液:Ba2++OH-+H++SO42-=BaSO4↓+H2O

正确:Ba2++2OH-+2H++SO42-=BaSO4↓+2H2O

(6)“=”“”“↑”“↓”符号运用不当

如:Al3++3H2O=Al(OH)3↓+3H+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Al(OH)3量少,故不能打“↓”

2.判断离子共存时,审题一定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⑴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amol/L(a>7或a<7)的溶液等。

⑵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⑶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⑷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⑸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⑹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过量”、“少量”、“适量”、“等物质的量”、“任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对反应的影响等。

高考文综重点知识点总结5

1.碱性物质:

①碱性:NaOH、NH3·H2O、NaHCO3、Na2CO3、NaAlO2、Na2SiO3等

②碱性+氧化性:Na2O2、NaClO、NaNO2、Fe(OH)3等

③碱性+还原性:Na2SO3、Na2S、Fe(OH)2等

2.酸性物质:

①酸性:HCl(稀)、H2SO4(稀)、H2CO3、NaHSO4、AlCl3、NH4Cl等

②酸性+氧化性:HNO3、H2SO4(浓)、HClO、FeCl3、CuSO4等

③酸性+还原性:H2S、H2SO3、HI、FeSO4等

3.中性物质:

①中性:Na2SO4、CaCl2、Ba(NO3)2等

②中性+还原性:NaI、KBr等

如果反应物都是碱性物质,它们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仅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只需要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就可以完成方程式的书写。

例如:Na2O2+Na2S+2H2O=4NaOH+S↓

同理,如果反应物都是酸性物质,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只需要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就可以完成方程式的书写。

例如:2FeCl3+2HI=2FeCl2+2HCl+I2

当然,如果是酸、碱性物质与中性物质反应时,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1)发生生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

例如:CaCl2+Na2CO3=2NaCl+BaCO3↓

H2SO4+Ba(NO3)2=BaSO4↓+2HNO3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2NaI+Na2O2+2H2O=4NaOH+I2

2NaI+2FeCl3=2FeCl2+2NaCl+I2

在高中涉及的反应中,难度较大的是以下两类反应:

①既有酸性又有氧化性的物质与既有碱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之间的反应;

②既有酸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与既有碱性又有氧化性的物质之间的反应。

这两类反应我们既要考虑复分解反应又要考虑氧化还原反应。书写时应该考虑氧化还原反应优先原则,再考虑复分解反应。

例如:

⑴2FeCl3+Na2S=2FeCl2+2NaCl+S↓

⑵H2S+NaClO=NaCl+S↓+H2O

⑶10HNO3+3Fe(OH)2=3Fe(NO3)3+NO↑+8H2O

⑷6HI+2Fe(OH)3=2FeI2+I2+6H2O

高考文综重点知识点总结5篇_精选范文网

高考文综有三个科目,政治,历史,地理三科,有哪些知识点重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文综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神舟十一号文综知识点总结 1.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航天科技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