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必背重点知识点总结5篇
相关文章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拥有知识改变命运,拥有理想改变态度。相信自己,世界上没有不可攀越的高峰。这些都是在激励你奋斗啊,高考冲啊!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学必背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三化学必背重点知识点总结1
一、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还原反应).
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如Fe3+、Al3+、Zn2+、Cu2+、NH4+、Ag+等均与OH-不能大量共存.
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如CH3COO-、F-、CO32-、SO32-、S2-、PO43-、AlO2-均与H+不能大量共存.
3.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子;遇强碱(OH-)生成正盐和水.如:HSO3-、HCO3-、HS-、H2PO4-、HPO42-等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
如:Ba2+、Ca2+与CO32-、SO32-、PO43-、SO42-等;Ag+与Cl-、Br-、I-等;Ca2+与F-,C2O42-等
5.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如:Al3+与HCO3-、CO32-、HS-、S2-、AlO2-、ClO-、SiO32-等
Fe3+与HCO3-、CO32-、AlO2-、ClO-、SiO32-、C6H5O-等;NH4+与AlO2-、SiO32-、ClO-、CO32-等
6.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与I-、S2-;MnO4-(H+)与I-、Br-、Cl-、S2-、SO32-、Fe2+等;NO3-(H+)与上述阴离子;
S2-、SO32-、H+
7.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与F-、CN-、SCN-等;H2PO4-与PO43-会生成HPO42-,故两者不共存.
二、离子方程式判断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
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写、拆、删、查四个步骤来写)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例如:(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
如:Fe2O3与氢碘酸:Fe2O3+6H+=2Fe3++3H2O错因:忽视了Fe3+与I-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平衡
如:FeCl2溶液中通Cl2:Fe2++Cl2=Fe3++2Cl-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恒
(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
如:NaOH溶液中通入HI:OH-+HI=H2O+I-错因:HI误认为弱酸.
(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
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l:ClO-+H++Cl-=OH-+Cl2↑错因:强酸制得强碱
(5)忽视一种物质中阴、阳离子配比.
如:H2SO4溶液加入Ba(OH)2溶液:Ba2++OH-+H++SO42-=BaSO4↓+H2O
正确:Ba2++2OH-+2H++SO42-=BaSO4↓+2H2O
(6)“=”“”“↑”“↓”符号运用不当
如:Al3++3H2O=Al(OH)3↓+3H+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Al(OH)3量少,故不能打“↓”
2.判断离子共存时,审题一定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⑴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amol/L(a>7或a<7)的溶液等。
⑵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⑶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⑷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⑸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⑹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过量”、“少量”、“适量”、“等物质的量”、“任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对反应的影响等。
高三化学必背重点知识点总结2
1.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
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
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
3.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
正确
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错误,应该是10-4
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
错误,加上HCl一共5种
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错误,醇类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但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7.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
正确,6种醚一种烯
8.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
正确
9.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
正确
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正确,同质量的烃类,H的比例越大燃烧耗氧越多
11.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棉、玻璃纸都是纤维素
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
错误,单体是四氟乙烯,不饱和
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
错误,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
错误,甲酸的酸酐为:(HCO)2O
15.应用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
正确,取代(卤代烃),加成(烯烃),还原(醛基),氧化(醛基到酸也是引入-OH)
16.由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加成反应,有三种可能生成物
正确,1,21,43,4三种加成方法
17.苯中混有己烯,可在加入适量溴水后分液除去
错误,苯和1,2-二溴乙烷可以互溶
18.由2-丙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可制得丙烯
错误,会得到2-溴丙烷
19.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适量氢溴酸除去
正确,取代后分液
20.应用干馏方法可将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出来
错误,应当是分馏
21.甘氨酸与谷氨酸、苯与萘、丙烯酸与油酸、葡萄糖与麦芽糖皆不互为同系物
错误,丙烯酸与油酸为同系物
22.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
正确,裂化汽油、裂解气、焦炉气(加成)活性炭(吸附)、粗氨水(碱反应)、石炭酸(取代)、CCl4(萃取)
高三化学必背重点知识点总结3
氧化剂、还原剂之间反应规律
(1)对于氧化剂来说,同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就越难得电子。因此,它们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
(2)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顺序相一致。
(3)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还原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4)元素处于低价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5)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时,是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氧化剂,被还原生成H2,浓硫酸是强氧化剂。
(6)不论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是氧化性极强的强氧化剂,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或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主要是得到电子被还原成NO2,NO等。一般来说浓硝酸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常被还原为NO。
(7)变价金属元素,一般处于价时的氧化性,随着化合价降低,其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氧化剂与还原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一般是生成相对弱的还原剂和相对弱的氧化剂,即在适宜的条件下,可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也可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高三化学必背重点知识点总结4
1.碱性物质:
①碱性:NaOH、NH3·H2O、NaHCO3、Na2CO3、NaAlO2、Na2SiO3等
②碱性+氧化性:Na2O2、NaClO、NaNO2、Fe(OH)3等
③碱性+还原性:Na2SO3、Na2S、Fe(OH)2等
2.酸性物质:
①酸性:HCl(稀)、H2SO4(稀)、H2CO3、NaHSO4、AlCl3、NH4Cl等
②酸性+氧化性:HNO3、H2SO4(浓)、HClO、FeCl3、CuSO4等
③酸性+还原性:H2S、H2SO3、HI、FeSO4等
3.中性物质:
①中性:Na2SO4、CaCl2、Ba(NO3)2等
②中性+还原性:NaI、KBr等
如果反应物都是碱性物质,它们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仅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只需要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就可以完成方程式的书写。
例如:Na2O2+Na2S+2H2O=4NaOH+S↓
同理,如果反应物都是酸性物质,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只需要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就可以完成方程式的书写。
例如:2FeCl3+2HI=2FeCl2+2HCl+I2
当然,如果是酸、碱性物质与中性物质反应时,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1)发生生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
例如:CaCl2+Na2CO3=2NaCl+BaCO3↓
H2SO4+Ba(NO3)2=BaSO4↓+2HNO3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2NaI+Na2O2+2H2O=4NaOH+I2
2NaI+2FeCl3=2FeCl2+2NaCl+I2
在高中涉及的反应中,难度较大的是以下两类反应:
①既有酸性又有氧化性的物质与既有碱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之间的反应;
②既有酸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与既有碱性又有氧化性的物质之间的反应。
这两类反应我们既要考虑复分解反应又要考虑氧化还原反应。书写时应该考虑氧化还原反应优先原则,再考虑复分解反应。
例如:
⑴2FeCl3+Na2S=2FeCl2+2NaCl+S↓
⑵H2S+NaClO=NaCl+S↓+H2O
⑶10HNO3+3Fe(OH)2=3Fe(NO3)3+NO↑+8H2O
⑷6HI+2Fe(OH)3=2FeI2+I2+6H2O
高三化学必背重点知识点总结5
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和C6H6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举一例: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2、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
1.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烯烃和环烷烃;
2.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炔烃和二烯烃;
3.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醇和醚;
4.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醛和酮;
5.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羧酸和酯;
6.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
3、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Fe作催化剂;②浓硝酸: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③浓硫酸:70~80℃水浴;共热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浓硫酸共热
5.酯化反应:浓硫酸共热
6.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7.酚与浓溴水或浓硝酸
8.油酯皂化反应
9.(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4、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烯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炔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二烯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H2、Cl2
苯乙烯的加成: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含醛基的化合物的加成:H2、HCN等酮类物质的加成:H2
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
5、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苯酚和甲醛:浓盐酸作催化剂、水浴加热
二元醇和二元羧酸等
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8、能跟钠反应放出H2的物质
(一)有机
1.醇(+K、Mg、Al);
2.有机羧酸;
3.酚(苯酚及同系物);
4.苯磺酸;
(二)无机
1.水及水溶液;
2.无机酸(弱氧化性酸);
3.NaHSO4
注:其中酚、羧酸能与NaOH反应;也能与Na2CO3反应;羧酸能与NaHCO3反应;醇钠、酚钠、羧酸钠水溶液都因水解呈碱性。
高三化学必背重点知识点总结5篇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