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必备知识点复习5篇
相关文章
高三的化学学习,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在做实验之前,我们要先将书本知识理清楚,做实验的时候才不会出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化学必备知识点复习,以供大家参考!
高三化学必备知识点复习1
第一片:组成
1.概念:含碳化合物(非全部)
2.表示:
⑴分子式(化学式):相同元素原子合起来写,
⑵最简式(实验式):约去分子式中各元素原子的公约数
⑶电子式:“点”或“叉”是最外层电子,会写甲烷、乙烯、乙炔、甲基、羟基等电子式。
⑷结构式:略去未成键电子,共用电子对用短横线代替。
⑸结构简式:突出官能团,略去其他价键。
⑹键线式:略去所有原子,用线表示键,注意:顶点、转折点、交叉点均为C原子。
⑺球棍模型:球代表原子,棍代表键
⑻比例模型:相关原子的相对大小空间结合
⑼通式:同类物质相同表示,附:重要有机物的通式:
①烷烃:CnH2n+2
②单烯烃(环烷烃):CnH2n
③单炔(二烯烃):CnH2n-2
④苯的同系物:CnH2n-6
⑤饱和一元醇(醚):CnH2n+2O
⑥饱和一元醛(酮):CnH2nO
⑦饱和一元羧酸(酯):CnH2nO2。
第二片:结构
1.常见空间构型
⑴饱和碳原子(甲烷):四面体
⑵碳碳双键(乙烯):平面
⑶碳碳三键(乙炔):直线
⑷苯环:平面
2.组成与结构的“四同”
⑴同位素: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即核素间的互称,
⑵同系物:结构相似(同类物质:官能团种类、个数均相同--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或相当于—CH2)原子团的一类物质。
⑶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O2和O3(原子个数不同),金刚石和石墨(原子结合方式不同),白磷和红磷(原子个数、结合方式均不同)。
⑷同分异构体:组成相同,即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即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大致有:碳链异构(碳干不同)、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不一样,如醇和醚、醛和酮,羧酸和酯等),位置异构(官能团位置不相同)、顺反异构(必含碳碳双键、两个双键C均连不同的原子或基团)、书写时一般按此顺序。
第三片:性质
1.物理性质:常见重要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⑴烃都难溶于水,密度一般比水小,四个碳以下的烃,常温下为无色气体(超过四个碳只有新戊烷是气体)。
⑵卤代烃都难溶于水,CH3Cl、CH3CH2Cl常温下是气体,多卤代物不是气体。
⑶含氧衍生物中,甲醚、甲醛是气体,低级醇、醛、酸易溶于水。
⑷苯酚是无色固体,空气中氧化变质为粉红色。
2.重要化学反应
⑴加成反应: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类似无机的化合),反应物通常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苯环、碳氧双键(通常都是醛基)
⑵取代反应:一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反应有取而代之含义(类似于无机的复分解);卤化、硝化、酯化、磺化、皂化、水解均属于取代反应。
⑶消去反应:指有机物分子内脱去小分子,形成不饱和键的反应。一般有:
①醇的消去: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乙醇是170°)
②卤代烃的消去:氢氧化钠醇溶液。
注意:结构不对称时,一般遵循马氏规则。
⑷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一般有加聚(无小分子产生)和缩聚(生成小分子),注意结构简式和方程式的书写差异。
⑸氧化还原反应:加氧(醛→羧酸)或去氢(醇→醛)的反应称氧化,加氢(醛→醇、油脂的氢化、硬化)或去氧的反应称还原(—NO2→—NH2既去氧又加氢)。
⑹淀粉遇碘呈蓝色、苯酚遇Fe3+显紫色的显色反应,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的颜色反应。附:焰色反应,金属或其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的火焰颜色,属于元素性质,物理变化(原子内部能级改变→电子跃迁)。
第四片:有机物燃烧问题
1.烃的燃烧:
⑴甲烷燃烧:淡蓝色火焰,乙烯燃烧:火焰明亮,有黑烟,乙炔燃烧:火焰明亮,有浓烈的黑烟,火焰温度极高(生成水少,汽化耗热少)。
⑵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烃(物质的量不变前提下烃的混合物)
①燃烧耗氧量取决于,
②若生成等量的CO2,说明含C相同;
③若生成等量的H2O,说明含H相同
④若生成的CO2等量,H2O也等量,说明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⑤耗氧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烃,若甲比乙多n个C,则乙一定比甲多4n个H。
⑶相同质量的不同烃(质量不变前提下烃的混合物)
①不同类别的烃含H质量百分含量愈高(或含C质量分数愈低)耗氧量愈多,即烷烃耗氧量最高,所有烃中甲烷耗氧量最高。
②若生成等量的CO2,说明含C质量分数相同;
③若生成等量的H2O,说明含H质量分数相同
④若生成的CO2等量,H2O也等量,说明它们最简式相同。
2.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
一般是物质的量关系,通常将氧折换成CO2或H2O。如等物质的量的C2H4和C2H6O→C2H4·H2O,CH4和C2H4O2→CH4·CO2耗氧量相同。其他生成CO2或H2O的关系,参考前面烃中的②、③。
第五片:关于试剂的褪色
一般分物理褪色和化学褪色
1.物理褪色:活性炭等的吸附褪色和萃取褪色
2.化学褪色:因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有色物质变成无色物质。
⑴使溴水褪色:
①还原褪色:和SO2、SO32-、Fe2+、S2-、I-、HI、H2S、含醛基的物质反应。
②歧化褪色:和OH-、CO32-的反应
③加成褪色:和含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物质反应
④取代褪色:和含酚羟基的物质反应
⑵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都是还原褪色,即MnO4-被还原。常见的有:
①无机:SO2、SO32-、Fe2+、S2-、I-、HI、H2S、Cl-、Br-等
②有机:含碳碳双键、含碳碳三键、醛基、酚羟基、醇羟基(季醇除外)、胺基、苯的同系物(与苯环相连的C无H的除外)。
第六片:几个重要用量
1.氢气用量:均为加成反应,
⑴碳碳双键:1:1;⑵碳碳三键:1:2;⑶苯环:1:3;⑷碳氧双键:1:1(醛基、酮羰基可以加成,羧基、酯基、肽键不能加成)
2.氢氧化钠的用量:酚羟基、羧基、水解后的卤素原子,均为1:1;注意:水解不消耗氢氧化钠。
3.Br2的用量(通常考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一般不考液溴、溴蒸汽):⑴加成反应:①碳碳双键1:1,②碳碳三键1:2,
⑵取代反应:酚羟基的临、对位的H,1:1。
高三化学必备知识点复习2
一、C、N、O、S、Cl、P、Na、Mg、A1、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2)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3)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4)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5)物质间三角转化关系。
二、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之间的缩聚反应
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2)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四、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五、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六、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一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七、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八、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注意单位与计算的规范。
(2)回顾近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
得失电子守恒法、元素守恒法、电荷守恒法、最终溶质法、极值法、假设验证法等。
高三化学必备知识点复习3
第一片:组成
1.概念:含碳化合物(非全部)
2.表示:
⑴分子式(化学式):相同元素原子合起来写,
⑵最简式(实验式):约去分子式中各元素原子的公约数
⑶电子式:“点”或“叉”是最外层电子,会写甲烷、乙烯、乙炔、甲基、羟基等电子式。
⑷结构式:略去未成键电子,共用电子对用短横线代替。
⑸结构简式:突出官能团,略去其他价键。
⑹键线式:略去所有原子,用线表示键,注意:顶点、转折点、交叉点均为C原子。
⑺球棍模型:球代表原子,棍代表键
⑻比例模型:相关原子的相对大小空间结合
⑼通式:同类物质相同表示,附:重要有机物的通式:
①烷烃:CnH2n+2
②单烯烃(环烷烃):CnH2n
③单炔(二烯烃):CnH2n-2
④苯的同系物:CnH2n-6
⑤饱和一元醇(醚):CnH2n+2O
⑥饱和一元醛(酮):CnH2nO
⑦饱和一元羧酸(酯):CnH2nO2。
第二片:结构
1.常见空间构型
⑴饱和碳原子(甲烷):四面体
⑵碳碳双键(乙烯):平面
⑶碳碳三键(乙炔):直线
⑷苯环:平面
2.组成与结构的“四同”
⑴同位素: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即核素间的互称,
⑵同系物:结构相似(同类物质:官能团种类、个数均相同--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或相当于—CH2)原子团的一类物质。
⑶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O2和O3(原子个数不同),金刚石和石墨(原子结合方式不同),白磷和红磷(原子个数、结合方式均不同)。
⑷同分异构体:组成相同,即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即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大致有:碳链异构(碳干不同)、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不一样,如醇和醚、醛和酮,羧酸和酯等),位置异构(官能团位置不相同)、顺反异构(必含碳碳双键、两个双键C均连不同的原子或基团)、书写时一般按此顺序。
第三片:性质
1.物理性质:常见重要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⑴烃都难溶于水,密度一般比水小,四个碳以下的烃,常温下为无色气体(超过四个碳只有新戊烷是气体)。
⑵卤代烃都难溶于水,CH3Cl、CH3CH2Cl常温下是气体,多卤代物不是气体。
⑶含氧衍生物中,甲醚、甲醛是气体,低级醇、醛、酸易溶于水。
⑷苯酚是无色固体,空气中氧化变质为粉红色。
2.重要化学反应
⑴加成反应: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类似无机的化合),反应物通常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苯环、碳氧双键(通常都是醛基)
⑵取代反应:一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反应有取而代之含义(类似于无机的复分解);卤化、硝化、酯化、磺化、皂化、水解均属于取代反应。
⑶消去反应:指有机物分子内脱去小分子,形成不饱和键的反应。一般有:
①醇的消去: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乙醇是170°)
②卤代烃的消去:氢氧化钠醇溶液。
注意:结构不对称时,一般遵循马氏规则。
⑷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一般有加聚(无小分子产生)和缩聚(生成小分子),注意结构简式和方程式的书写差异。
⑸氧化还原反应:加氧(醛→羧酸)或去氢(醇→醛)的反应称氧化,加氢(醛→醇、油脂的氢化、硬化)或去氧的反应称还原(—NO2→—NH2既去氧又加氢)。
⑹淀粉遇碘呈蓝色、苯酚遇Fe3+显紫色的显色反应,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的颜色反应。附:焰色反应,金属或其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的火焰颜色,属于元素性质,物理变化(原子内部能级改变→电子跃迁)。
第四片:有机物燃烧问题
1.烃的燃烧:
⑴甲烷燃烧:淡蓝色火焰,乙烯燃烧:火焰明亮,有黑烟,乙炔燃烧:火焰明亮,有浓烈的黑烟,火焰温度极高(生成水少,汽化耗热少)。
⑵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烃(物质的量不变前提下烃的混合物)
①燃烧耗氧量取决于,
②若生成等量的CO2,说明含C相同;
③若生成等量的H2O,说明含H相同
④若生成的CO2等量,H2O也等量,说明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⑤耗氧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烃,若甲比乙多n个C,则乙一定比甲多4n个H。
⑶相同质量的不同烃(质量不变前提下烃的混合物)
①不同类别的烃含H质量百分含量愈高(或含C质量分数愈低)耗氧量愈多,即烷烃耗氧量最高,所有烃中甲烷耗氧量最高。
②若生成等量的CO2,说明含C质量分数相同;
③若生成等量的H2O,说明含H质量分数相同
④若生成的CO2等量,H2O也等量,说明它们最简式相同。
2.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
一般是物质的量关系,通常将氧折换成CO2或H2O。如等物质的量的C2H4和C2H6O→C2H4·H2O,CH4和C2H4O2→CH4·CO2耗氧量相同。其他生成CO2或H2O的关系,参考前面烃中的②、③。
第五片:关于试剂的褪色
一般分物理褪色和化学褪色
1.物理褪色:活性炭等的吸附褪色和萃取褪色
2.化学褪色:因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有色物质变成无色物质。
⑴使溴水褪色:
①还原褪色:和SO2、SO32-、Fe2+、S2-、I-、HI、H2S、含醛基的物质反应。
②歧化褪色:和OH-、CO32-的反应
③加成褪色:和含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物质反应
④取代褪色:和含酚羟基的物质反应
⑵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都是还原褪色,即MnO4-被还原。常见的有:
①无机:SO2、SO32-、Fe2+、S2-、I-、HI、H2S、Cl-、Br-等
②有机:含碳碳双键、含碳碳三键、醛基、酚羟基、醇羟基(季醇除外)、胺基、苯的同系物(与苯环相连的C无H的除外)。
第六片:几个重要用量
1.氢气用量:均为加成反应,
⑴碳碳双键:1:1;⑵碳碳三键:1:2;⑶苯环:1:3;⑷碳氧双键:1:1(醛基、酮羰基可以加成,羧基、酯基、肽键不能加成)
2.氢氧化钠的用量:酚羟基、羧基、水解后的卤素原子,均为1:1;注意:水解不消耗氢氧化钠。
3.Br2的用量(通常考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一般不考液溴、溴蒸汽):⑴加成反应:①碳碳双键1:1,②碳碳三键1:2,
⑵取代反应:酚羟基的临、对位的H,1:1。
高三化学必备知识点复习4
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和C6H6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举一例: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2、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
1.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烯烃和环烷烃;
2.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炔烃和二烯烃;
3.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醇和醚;
4.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醛和酮;
5.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羧酸和酯;
6.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
3、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Fe作催化剂;②浓硝酸: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③浓硫酸:70~80℃水浴;共热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浓硫酸共热
5.酯化反应:浓硫酸共热
6.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7.酚与浓溴水或浓硝酸
8.油酯皂化反应
9.(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4、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烯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炔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二烯烃的加成:卤素、H2、卤化氢、水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H2、Cl2
苯乙烯的加成: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含醛基的化合物的加成:H2、HCN等酮类物质的加成:H2
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
5、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6、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
苯酚和甲醛:浓盐酸作催化剂、水浴加热
二元醇和二元羧酸等
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8、能跟钠反应放出H2的物质
(一)有机
1.醇(+K、Mg、Al);
2.有机羧酸;
3.酚(苯酚及同系物);
4.苯磺酸;
(二)无机
1.水及水溶液;
2.无机酸(弱氧化性酸);
3.NaHSO4
注:其中酚、羧酸能与NaOH反应;也能与Na2CO3反应;羧酸能与NaHCO3反应;醇钠、酚钠、羧酸钠水溶液都因水解呈碱性。
高三化学必备知识点复习5
氮及其化合物
1、氮的氧化物:NO2和NO
N2+O2========高温或放电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2NO+O2==2NO2
一氧化氮:无色气体,有毒,能与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与CO中毒原理相同),不溶于水。是空气中的污染物。
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与溴蒸气颜色相同)、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3NO2+H2O=2HNO3+NO,此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以上三个反应是“雷雨固氮”、“雷雨发庄稼”的反应。
2、硝酸(HNO3):
(1)硝酸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油状液体。低沸点(83℃)、易挥发,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呈白雾状。98%以上的硝酸叫“发烟硝酸”,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9%。
(2)硝酸的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稀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浓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H+作用)后褪色(浓硝酸的强氧化性)。用此实验可证明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能氧化大多数金属,但不放出氢气,通常浓硝酸产生NO2,稀硝酸产生NO,如:
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反应①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②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2。
常温下,Fe、Al遇浓H2SO4或浓HNO3发生钝化,(说成不反应是不妥的),加热时能发生反应:
当溶液中有H+和NO3-时,相当于溶液中含HNO3,此时,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得在酸性条件下NO3-与具有强还原性的离子如S2-、Fe2+、SO32-、I-、Br-(通常是这几种)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物生成是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3、氨气(NH3)
(1)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可做红色喷泉实验)。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
(2)氨气的化学性质:
a.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
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氨气或液氨溶于水得氨水,氨水的密度比水小,并且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计算氨水浓度时,溶质是NH3,而不是NH3·H2O。
氨水中的微粒:H2O、NH3、NH3·H2O、NH4+、OH—、H+(极少量,水微弱电离出来)。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美丽的“喷泉”。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
1、金属键的强弱和金属晶体熔沸点的变化规律: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如熔点:NaNa>K>Rb>Cs。金属键的强弱可以用金属的原子
22、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
(1)配位键: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接受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成键的两个原子一方提供孤对电子,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
(2)①配合物: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称配合物,又称络合物
②形成条件:
a.中心原子(或离子)必须存在空轨道
b.配位体具有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
③配合物的组成
④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当作为中心原子的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
23、分子间作用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静电作用,比化学键弱得多,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
范德华力一般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而氢键则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4、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典型的有冰、干冰。
25、分子间作用力强弱和分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引力使物质熔化和气化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熔、沸点越高,但存在氢键时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往往反常地高。
26、NH3、H2O、HF中由于存在氢键,使得它们的沸点比同族其它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反常地高。
影响物质的性质方面:增大溶沸点,增大溶解性
表示方法:X—H……Y(NOF)一般都是氢化物中存在。
27、几种比较:
(1)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比较
(2)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比较
(3)物质溶沸点的比较
①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②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a.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b.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c.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③常温常压下状态
a.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
b.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高三化学必备知识点复习5篇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