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学科的知识点精选集锦
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是必须学习的,它会让我们知道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繁华,衰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跟着小编了解这两个朝代。
高三历史学科的知识点精选集锦 1
一、四大发明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秀的历法。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高三历史学科的知识点精选集锦 2
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等。
孔子观点:思想的核心是仁;统治者要“以德治民”,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观点:把孔子的“仁”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本善”。荀子观点: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主张“性本恶”。与孔孟相比,增加了法治的内容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为了推广儒学,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此后,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兄弟,观点: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南宋:朱熹,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观点: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其著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南宋:陆九渊,观点: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明朝: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观点:“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离经叛道”的李贽,自称“异端”,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共同观点:反对君主__,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黄宗羲认为君主_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主张“经世致用”,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高三历史学科的知识点精选集锦 3
一、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2)过程:外商企业—洋务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来源: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4)分布:沿海、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
(5)级的共同优点;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重压迫、剥削,革命性;和农民阶级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联盟;集中程度高,便于宣传,组织工人进行斗争。中国无产阶级这些特点和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6)中国无产阶级早期斗争:早期的中国无产阶级虽然还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但是深重的民族灾难和悲惨的生活境遇,已经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斗争精神。如香港工人罢工、江南制造总局工人罢工等。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一,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变化,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第二,使中国社会阶级结构产生了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壮大。
第三,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同时,无产阶级也随之壮大,这又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高三历史学科的知识点精选集锦 4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变化:
(1)从“衣”来说,由清末的笨拙的旗人服装转变为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
(2)从“食”来说,引进了西餐,而且更多的考虑到膳食结构和营养配餐;
(3)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
(4)从社会风俗来说,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
原因:
(1)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涌进我国;
(2)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通过近代以来的战争和交往,发现了自己的落后,所以也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
(3)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发展:
(1)交通工具方面: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是舟楫、马车和步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了轮船公司;受西方影响,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以轮船运输业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革新开始了。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火车机车由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发展到磁悬浮列车,速度越来越快。中国铁路总运营里程,居世界第四位。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运大国;
(2)通讯工具方面:中国传统通讯实行驿站制度。19世纪70年代西方丹麦的电报公司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受其影响,我国的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上海建立电话公司,到20世纪初才在南京开办了第一个电话局,开通市内第一部电话。新中国成立后,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
影响:加快了人民生活的节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提高了效率。
3、大众传媒的发展
(1)报刊
19世纪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的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昭文新报》,被认为是最早由中国人创办的报刊;此后的一些报刊有: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青年》成为宣传改良、革命、新文化的武器,起到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的《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与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展开斗争,为民主革命胜利起到了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
(2)电影
19世纪末,电影传到中国,1905年中国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首映,标志电影事业起步。
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我国无声电影的历史。
1935年,在莫斯科电影节上获奖的《渔光曲》是中国第一步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
(3)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播,中国电视事业起步。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
高三历史学科的知识点精选集锦 5
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兴起原因
①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
②外部原因:鸦片战争是推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外部原因
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2.目的:_清朝统治
3.经过:
①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②兴起和发展: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1856年全盛时期
③转折和失败: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失陷
4.重要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内容: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结果:无法实施(根本原因—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评价: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革命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彻底否定
局限性:
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空想,无法实现(空想性:平均分配财产必将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落后性:平均分配一切财富,显然与中国当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相违背;《天朝田亩制度》是由农民的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在具体实践中是无法实行的)
②《资政新篇》(1859年)
内容: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
结果:无法实施(根本原因—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
评价:
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当时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脱离当时社会实际,无法实现。
5.作用
动摇了清朝统治的基础,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6.局限性
农民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没有超出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成功。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①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任务,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
②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③近代的中国农民已经能够放眼世界,从西方寻找自己的思想武器,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高三历史学科的知识点精选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