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文科的知识点范文合集
相关文章
学习,是每个学生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学生们从学习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从中感受新事物,从而进行成长,其实成功的法则极为简单,但简单并不代表容易。最多的还是需要你自己的刻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历史理科知识点概括,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三历史文科的知识点范文合集 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答题术语]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答题术语]
(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答题术语]
(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
[答题术语]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一个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3)两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答题术语]
(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晶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时期.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经商活动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3)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5)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答题术语]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
[答题术语]
(1)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学。理学是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更具思辨性、哲学性,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缓和了危机。
(2)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社会环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
[答题术语]
(1)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2)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灿烂。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4)古代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
高三历史文科的知识点范文合集 2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
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高考历史大题必背模板
高三历史文科的知识点范文合集 3
古代中国手工业
1、丝织业:
①汉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
②明清:在纺织业部门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冶金业
①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
②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春秋冶铁技术的进步:冶炼生铁技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炼钢技术。
意义:促进了铁器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汉代: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陶瓷业
①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②宋代:景德镇“瓷都”
③清代:粉彩瓷器
4、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①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
②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③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④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分工细;
⑤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
高三历史文科的知识点范文合集 4
一.新中国的民主建设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③大会决定以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根两基”: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966年,主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三.祖国统一大业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隔绝状态。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高三历史文科的知识点范文合集 5
1、中国画里面,与印象画派相仿的是写意画派。在表现手法上印象是油画,中国画是水墨画。
2、现实主义美术并不是现代主义美术,二者虽一字之差,但有很大区别。
高三历史文科的知识点范文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