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历史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精选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融会贯通,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课本知识贯通起来。为了融会贯通,使繁杂的知识变成简化的知识,能用图表来表示,使这些知识看起来一目了然,便于记忆,运用。这样就能在头脑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网络系统。小编整理了高三历史选修二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精选合集 1

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3.西汉巩固

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4.隋唐完善

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北宋加强

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6.元朝新发展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7明清达到顶峰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精选合集 2

1.夏商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对土地只有世代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与买卖,需向国王缴纳贡赋。

2.春秋时期,“私田”不归国王所有,而是归“私田”主人控制,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3.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它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4.关于井田制和均田制

(1)井田制:①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②井田制下的经营方式是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奴隶和庶民无权支配劳动产品。

(2)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政府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均田制下的经营方式是个体耕种,农民能够支配部分劳动产品。

5.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6.明朝时期白银的普遍流通并没有促进对外贸易的繁荣,这是因为明朝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7.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8.闭关锁国并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9.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小农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的个体农业经济。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自然经济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带有闭塞性和迟滞性。

(3)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进取性。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最重要标志。

10.“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不但妨碍海外市场开拓,而且导致中国固步自封。这些都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lt;<<返回目录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精选合集 3

一、中国传统文化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大放异彩。

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步入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代:一方面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的亮点。另一方面,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宋词便得到了快速发展。

5.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知识分子们的愁苦、反抗、逃避现实,通过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来表达。

6.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二、全面认识儒家思想

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在中国,曾对儒家思想采取过过激的否定态度。如新文化运动中的“家店”,“中的“批林批孔”运动,都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产生了消极影响。对待儒家思想,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吸取其精华,又要剔除其糟粕,批判地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思想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3.儒家思想的消极影响

(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的消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2)它所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是明显的。

(3)它所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观念更应抛弃。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精选合集 4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

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权力来自国王,和议会发生矛盾。

过程:1640年—1688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2.《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背景:

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取得胜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内容:

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意义: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影响:

“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3.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①内阁的含义:内阁原来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的秘密小房间,后来指决议国家大事的行政班子。

②首相制度的形成。18世纪,内阁的首脑“首相”取代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国王逐渐退出内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从此成为一种象征。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

③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④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

⑤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确立。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①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对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③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使英国走上资本主义民主化的道路;

④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世界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精选合集 5

绘画艺术

1、起源:新石器时代壁画,地面画,陶器装饰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提出以形写神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创造法度,雍容华贵

5、宋代:山水画兴起:注重意境

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风格奇特;木刻版画、年画等

7、民间绘画兴起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8、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精选合集_精选范文网

融会贯通,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课本知识贯通起来。为了融会贯通,使繁杂的知识变成简化的知识,能用图表来表示,使这些知识看起来一目了然,便于记忆,运用。这样就能在头脑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网络系统。小编整理了高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