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
相关文章
知识也是人们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石。诺贝尔奖就是对拥有知识的人的赞扬。鲁迅,矛盾,莫言无一不是知识的拥有者,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专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 1
新航路的开辟
1、向东航行
(1)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2)149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终于到达了印度。
2、向西航行
(1)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2)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 2
第一、学会寻找线索,历史事件的发展都是有内在联系的,所以注意寻找线索。特别是新课改背景下,都是采用专题形式教学,每个专题都会有自己的线索。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理清每个专题的最基本线索,然后顺着最基本线索进行完善,最后形成知识树。在理清每个专题自己的线索后,再寻找各个专题间的线索,比如可以按照古代,近代,现代的方式,将内容进行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比较,比如经济史里面,对资本主义的发比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比较。
第二、注重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已经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科,更加注重的是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也就是真正的以史为鉴,通过历史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这就要求学生对历史学习有真正的理解。
第三、注意一些最基本方法的运用。上课的时候还是要认真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做好笔记,课下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 3
政治建设的曲折及其历史性转折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1、背景:
(1)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2)八大的有益探索
①内容:正确分析国内的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重申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健全法制,使党和政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②评价: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2、重大挫折:十
(1)原因: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判断。
(2)导火索: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3)标志:中共的《五一六通知》
(4):1968年9月,各地造反派夺取各级党政领导权,建立新的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评价这是国家政治体制的大倒退。
(5)影响:民主法治遭到严重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具体表现: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②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6)评价
1、背景:
(2)中共和国家的工作徘徊。
2、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内容: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
①思想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政治上: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和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组织上
④经济上: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评价:伟大的转折。
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政治建设从此进入到一个新时代。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背景:改革开放后。
2、史实:
(1)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体现出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设想。
(2)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成为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4)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 4
gt;>>>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
(2)过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2.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gt;>>>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概况
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2.组成
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3.职能
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4.特点
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首相掌握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5.意义
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权,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gt;>>>
三、议会改革
1.概念
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2. 原因
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3.过程
英国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
4.结果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gt;>>>
四、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1.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
2.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
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 5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定义
狭义:罗马公民法
广义: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法律制度
二、发展演变
1.起源:早期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背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制定: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细
影响: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保护了平民利益。
局限:它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2.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1)公民法
概念:在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2)万民法
背景: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 商贸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许多新问题
内容: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
影响: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完善:《民法大全》
时间:6世纪
过程: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
作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主要内容
1.类型
形式:成文法 、习惯法
结构:公民法 、万民法
2.核心内容
保护私有财产 ;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实质
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gt;>>>
四、作用
1.维系统治
(1)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社会秩序
(2)调整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3)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2.影响深远
(1)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
(3)近代资产阶级将其作为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清朝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