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各课知识点整理总结
相关文章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我们想学会好历史,就要去感情深受,带入自己,很多历史真的很有趣,当你对其感兴趣的时候,你的学习动力就有了,自然就会想去学习了。所以我们要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阶段的历史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课知识点整理总结 1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
(2)过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2.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概况
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2.组成: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3.职能
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4.特点
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5.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权,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三、议会改革
1.概念: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2.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3.过程:英国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
4.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1.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
2.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背景
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2.独立之初,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3.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二、基础: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1.主要内容
(1)联邦制
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2)三权分立
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对宪法负责)
③法院拥有司法解释权,掌握司法权
(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利于防止专制的出现)
2.特点:分权与制衡;联邦制;民主制
3.意义
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基础。
②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局限性
①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为美国内战爆发埋下伏笔
②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5.建立: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三、两党制
1.形成
19世纪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政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3.实质
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
4.作用
两大政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两党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两党相互监督,可以限制当权政党滥用权力
两党轮流执政,一定程度上可促使其不断调整政策,满足民众的某些要求,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5.局限:两党制下的两党都以大财团为政治依靠,不可避免的出现贪污贿赂及金钱政治。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背景
(1)政治:18世纪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2)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家反对专制,抨击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2.过程
(1)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2)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此后,共和制和君主制进行了长期的反复斗争。
(3)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第三共和国建立。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通过: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内容:
①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及军队统帅,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②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3)作用:
①共和派掌握实权,共和体制最终确立
②共和政体的确立,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课知识点整理总结 2
(一)政治—由奴隶社会到统一的封建社会:
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经济—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
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三)民族—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和
中原华夏族,周边的匈奴,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四)文化—封建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反映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瓦解的状况。
2、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发表对社会变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学,伦理和治国思想,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3、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物理和中医有了相当发展,许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课知识点整理总结 3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
两大准则: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妇女权利受限
性质: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影响深远的原因:1.统治范围广,传播远
2.比较完善,系统性,逻辑性强,法理精深
3.有一些人类共同准则
4.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之不断修正
5.其发达是罗马统治者尊重法学,尊重法学家的结果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课知识点整理总结 4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
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
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课知识点整理总结 5
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重要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各种矛盾尖锐。
3、主观原因:有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直接原因:一战使各种矛盾激化。
二、革命过程
1、二月革命
①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革命任务是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②结果: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2、《四月提纲》
(1)内容
①指出俄国的形式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②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实行土地改革,并退出战争。
(2)影响
①提出了由资产阶级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②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3、七月事件
七月事件是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4、十月革命
(1)1917年11月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起义,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2)召开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内容:
①宣布一切权力归工兵代表苏维埃
②颁布《和平法令》
③颁布《土地法令》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2、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课知识点整理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