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小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模板 1

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故事

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今天的中国人,往往会说自己是“炎黄子孙”,这里的“炎黄”就是指远古时两个着名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

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6世纪初期,距今约四千六百年。那时,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其中黄帝是黄河流域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另一个有名的部落首领叫炎帝。据说炎帝和黄帝同是少典的子孙,原来是一族,后来分散迁移,一个住在偏西的姬水附近,一个住在偏东的姜水附近,时间久了,风俗习惯的差异使他们变成了两个部落。

相传黄帝的母亲叫附宝。有一天晚上,附宝看见一道明亮的电光环绕着北斗星,照得天地一片通明,她因此怀孕。附宝怀胎二十四个月后,生下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满屋缭绕着紫气,他就是后来的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很有天赋,几个月就会说话,长大后聪明能干,通晓天下大事,十五岁时就被百姓推举为部落首领,成年后更是能力非凡,很有魅力。

炎帝神农氏这一支部落发展较早,传说神农氏“三岁知稼穑”,不仅天生懂得播种,还发明了草药,为百姓治病。他们发展农业,比其他的部族强盛,地位较高。因此,当时各个部落公推的首领是炎帝神农氏。但是神农氏的后代比较软弱,没有威信,势力渐渐衰弱,所以各个部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经常互相攻击,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在这些部落中,蚩尤部落尤其强悍。传说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因为他们穿着花纹奇特的衣服,还在身上画着花纹,于是人们就说他们“兽身人面”;因为他们战斗时懂得用铜块铜片保护头部,就像今天用头盔保护头部一样,于是传说里他们就成了“铜头铁额”,而且他们擅长用金属制造剑、矛、戟、盾等各种各样的兵器。蚩尤常常带领他强大的部落侵略别的部落。炎帝起初采取和好政策,重用他们,但是蚩尤看到炎帝势力已很微弱,就想吞并他,取代炎帝的地位。于是就起兵攻打炎帝,把炎帝打得落花流水,并侵占了炎帝的地盘,自己也称炎帝,想做各部落共同的首领。

炎帝被蚩尤打败后,逃到黄帝那里请求援助。黄帝很不满意这种情况,于是就操练士兵,联合各部落首领攻打蚩尤。经过许多次血战,黄帝先后杀死了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并最终活捉了蚩尤。黄帝命令给蚩尤带上枷锁,然后处死他。因为害怕蚩尤死后作怪,所以黄帝又下令将他的头和身子分别埋葬在相距甚远的两个地方。之后,黄帝把蚩尤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英勇作战,也用来恐吓敢于和他作对的部落。意思是说:你们不要忘掉蚩尤的下场,他那样凶狠,一样被我们捉住杀了。你们都怕蚩尤的坚甲利兵,我们征服了蚩尤,又得到了他们的兵甲,所以你们还是不要不自量力、轻举妄动了。黄帝取得胜利后,得到了许多部落的支持,渐渐成为所有部落的首领。于是各个部落的首领都尊奉黄帝为天子,代替了炎帝,炎帝从此失掉了各部落共同首领的地位。后来黄帝将炎帝召回辅政,炎黄两个部落开始融合。

黄帝在位期间,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一直兢兢业业,操劳不息,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他逝世后,他的孙子继位,就是颛顼帝。颛顼逝世后,帝喾继位;帝喾逝世后,尧继位,后来尧又传位给舜。黄帝和颛顼、帝喾、尧、舜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帝。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模板 2

楚王问鼎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而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

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指春秋时期五次诸侯会盟的盟主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一说指齐桓公、晋襄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七雄指战国时期的七个最强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

合纵连横

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在纵横家苏秦的游说主张下,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结成联盟,“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则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用“连横”瓦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车同轨、书同文

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燕、魏、魏、楚、齐六国,统一了中国,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为抵御匈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鸿门宴

指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起义军的领袖项羽和刘邦。

项羽在宴会上欲杀刘邦,但刘邦成功逃脱。这次宴会对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都发生了重要影响。后人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霸王别姬

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败,大败汉军。

范增不允刘邦求和,刘邦离间项羽、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权宜之计,后用韩信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爱妾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项羽退至乌江,在乌江边拔剑自刎。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模板 3

沈阳九门的传说故事

山海关外富庶美丽的松辽平原上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她就是今天辽宁省的省会沈阳。

这座历史名城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可以经山海关直通华北平原,而北可以通吉林和黑龙江。沈阳以北的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在历史上多为游牧渔猎民族所居;而沈阳以南则属暖温带,冬季较温暖,历史上多为从事农业的汉族所居。因此,沈阳既是东北地区的南北交通的要冲,也是联系汉民族和满、蒙等兄弟民族的城市。

翻开历史就可以看到,沈阳城历史非常久远。战国时燕国开拓辽东,就在这里设置了哨所屯戍的军队。到了秦汉两代,辽东地区设置了郡县,这里成为一个县城,称为"候城"。唐朝把这里叫"沈州",到了元朝就正式称为"沈阳"了。

明王朝对东北地区的经营超过了以前历代王朝,沈阳城也就在那时候修筑了砖墙,并且初具规模。清太宗皇太极定都于此,改国号为大清,在原城基础上加以改筑,开了九座城门,又修筑了关墙,成为九门八关。然后建宫殿,建天坛、地坛、太庙和六部衙门,还把沈阳称为"盛京",要与明朝都城北京一较高低,到顺治元年,清朝迁都北京,沈阳才失去国都地位,但仍然被当作陪都,并被称之为"龙兴重地",清朝几代皇帝都曾来。此巡视祭祖。现今沈阳市留下了许多龙兴时期的古迹和古建筑,也留下了不少动人的传说。

据说皇太极改筑沈阳城之后,城里百业俱兴,房屋鳞次栉比,商贾云集,一派兴旺景象。可是,在一个夏夜里,天气十分闷热,憋得人们受不了,三三两两地走出门来歇凉谈天。突然乌云遮蔽了天空,昏沉沉地不见星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腥臭,使得闻了这种气味的人都慢慢地昏睡过去。等到苏醒过来时,已是红日高照,人们这才发现满城的男婴和年轻貌美的女子都不见了。一时间人们寻妻觅子、呼姐问妹,沈阳城乱成了一团。慢慢地就有消息传出,说是九门出了蝎子精。那天晚上它倒竖在城上,放出了漫天毒雾,使人们昏睡过去,然后刮起一阵妖风,把满城的美女和男婴卷走。就这样,好端端的沈阳城变得人心惶恐,非常恐怖。

城里住了一户人家,主人叫姬耀祖,据说还是周武王姬发的后裔,这户姬姓人家在这年夏天生下一子,刚巧赶上城里出了蝎子精。邻居都搬走了,剩下这姬姓人家因主妇产期未满搬不了家而急得团团转。正在一家人愁眉不展的时候,一天晌午来了一个化缘的和尚,姬耀祖虽然满腹忧愁,却不敢怠慢了和尚,热情地接待了和尚。那和尚问:"偌大的盛京十室九空,萧条冷落,不知出了什么事情?"姬耀祖把城中出了蝎子精,家家户户离乡避难的事告诉了和尚。和尚听后一笑,说:"施主不必担心,你家公子既是今年所生,推算起来当是属鸡,你家又姓姬。鸡能吃蝎,说不定正是天意让你家公子解救百姓灾难,光耀你的家门呢。"和尚的话音刚落,只见从房里跑出一个小孩,正是姬耀祖的子,胸前还挂了一个红肚兜呢。姬耀祖还没来得及说话,那和尚就抱起了孩子,驾一阵清风去了。

就在那天晚上。蝎子精又倒坚在九门城上,毒雾又笼罩了盛京城。突然一道金光闪过,一只金尾赤冠的大雄鸡长鸣一声,振翅飞上城楼,与蝎子精斗了起来。只见盛京上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那金鸡和蝎子精斗了一夜,终于啄死了蝎子精,把它吞了下去。然后长鸣三声,飞下了城楼,又变回了穿红肚兜的小孩。这时,满城的雄鸡都飞了出来,直奔九门。把砖缝门洞里的蝎子全啄光了,那些被蝎子精摄来的妇女小孩全部从蝎子洞里跑了出来,回到各自的家里。盛京城里又慢慢地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就因为一只雄鸡救了全城百姓,所以人们特别爱鸡,家家养鸡成风,尤其喜爱那赤冠长尾的大雄鸡。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模板 4

黄帝的传说故事:风后

河南新郑县城北门外,有一座古庙,庙前有一块石碑,上写“轩辕故里”四个字。传说,我国黄帝就出生在这里。

黄帝当了头领,一心想把天下治好。他每天盼着能得到几个有力的大臣。

往哪里去找呢?他经常为这事发愁。

有一天晚上,黄帝做了个梦:梦见狂风过后,把天下的尘垢全刮跑了;还梦见一个膀乍腰圆的大汉,手握千斤重弓,驱赶着万群牛羊。他醒来时就想:“风是号令,是掌握执政大权的人;‘垢’字去了土字旁,是个后字。这个人可能姓风名后。”

又想:“能握重弓的人,必然力大无穷;驱赶万群牛羊,一定会放牧。这人可能姓力名牧”难道天下真有叫风后、力牧的人吗?

黄帝就照着这个想法,到处找风后和力牧。他不知翻过多少山,渡过多少河,吃了多少苦头。有一天,黄帝来到襄城县的野地里,正遇上风雪天,迷失了方向,又冷又饿。正在这时,有一个小孩儿牵着一匹马走了过来。黄帝上前问了路,就按照这个小孩儿的指点,终于在东海边上,找到了风后,在湖北云梦泽畔,找到了力牧。黄帝让他们一个当宰相,一个当大将。

后来,黄帝战胜了蚩尤,天下也太平了。因为风后当宰相立了大功,黄帝便把新郑县西不远的“具茨山”改名“风后岭”封给风后。黄帝还在这里建造了避暑宫,开了个小花园。山下黄帝饮马的地方,叫“饮马泉”山口叫“黄帝口”他常来这里游玩。从此,黄帝就把国都定在新郑县了。

这天,他从避暑宫到山脚下散步,看见沟底有一个放羊老汉。他就走过去问放羊老汉:“老人家,我想治理好国家,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放羊老汉问他:“你是真心实意呀,还是虚心假意?”

黄帝说:“我是真心实意向您求教。”

放羊老汉说:“那好,若是真心实意,你就斋戒七天,然后,一个人步行到翠妫河边,就可以得到宝书一本。神图一张。”

老汉说完,就不见了。

黄帝按放羊老汉的嘱咐,恭恭敬敬斋戒七日,带病出发了。他翻山越岭,来到翠妫河边时,只见一条大鱼逆水上游,一翻身就不见了。河面上果然现出了一张绿底红字的图画和一本红皮书。他正要上前去拿,一只仙鹤从空中飞来,衔起宝书、神图,顺着黄帝走来的路飞走了。黄帝一见,就拚命追赶。

仙鹤好象故意引逗他,飞得又低又慢,一直不离开黄帝。黄帝的鞋跑掉了,光着脚踩在树杈子、野蒺藜上,扎得鲜血直流。衣服也挂破了。他披散着头发,满脸灰尘,一直紧追不放。

一直追到第二天天刚亮,他累得腰酸腿疼,头晕眼花。可是,他定睛一看,仙鹤却不见了。原来那个放羊老汉,这时正站在“风后岭”的峰顶上,笑着对他说:“这是王母送给你的礼物。”

老汉说罢,就把绿图和红皮书递给黄帝。

黄帝接过来一看,原来是《神芝图》图上画着一棵草,草上有九片叶子,闪闪发光。他这时才明白:这九片叶子,指的就是要把天下分成九州。

这红皮书讲的就是治国的道理。

这个放羊老汉是王母派来的“华盖童子”给他送宝的。为了纪念王母娘娘,黄帝就在“风后岭”东坡半山腰上,建造了王母娘娘庙。

此后,黄帝照着宝书上的话,带领老百姓垦荒、种田、修房、盖屋、行历法、制医药。老百姓也慢慢过上安生日子了。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模板 5

【灌夫骂座】故事的主人公:

灌夫,西汉著名将领。

【灌夫骂座】是什么意思?

指灌夫酒后骂人泄愤,形容为人刚直敢言。

【灌夫骂座】出自哪里?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遂怒,劾灌夫骂座不敬,系居室。

【灌夫骂座】词语辨析:

【灌夫骂座读音】:guàn fū mà zuò。

【灌夫骂座的近义词】:灌夫骂坐。

【灌夫骂座的反义词】:见多识广。

【灌夫骂座用法】:作宾语、定语。

【灌夫骂座】典故:

公元前131年,安武侯田蚡娶燕王的女儿,失势的魏其侯窦婴与将军灌夫奉王太后的命令前去祝贺。灌夫给他们敬酒,田蚡及他的手下不理不睬,灌夫大骂他们,田蚡抓了灌夫全家。王太后出面杀了灌夫,窦婴也被流言蜚语所杀。

【灌夫骂座】文言文:

夏,丞相取燕王女为夫人,有太后诏列侯宗室皆往贺。魏其侯过灌夫,欲与俱。夫谢曰:“夫数以酒失得过丞相,丞相今者又与夫有郄。”魏其曰:“事已解。”疆与俱。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已而,魏其侯为寿,独故人避席耳,余半膝席。灌夫不悦,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夫怒,因嘻笑曰:“将军贵人也。”属之时,武安不肯行酒。次至临汝侯,临汝侯方与程不识耳语,又不避席。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呫嗫耳语!”武安谓灌夫曰:“程、李俱东西宫卫尉,今众辱程将军,仲孺独不为李将军面乎?”灌夫曰:“今日斩头陷胸,何知程李乎?”乃起更衣。稍稍去,魏其侯去麾。灌夫出,武安遂怒曰:“此吾骄灌夫罪!”乃令骑留灌夫。灌夫欲出不得,籍福起,为谢,案灌夫项,令谢。夫愈怒,不肯谢。武安乃麾骑缚夫,置传舍。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模板_精选范文网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小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小故事(一)十二生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