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高一历史知识点苏教版经典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历史知识点苏教版经典总结 1

1、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

(1)、相同点:①直接目的:富国强兵;②、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③、性质相同;④、方式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前者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后者处于严重的社会危机时;②、根本目的不同:前者是建立新制度,后者是巩固封建统治;③、效果不同:前者使秦国逐步强大起来,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后者使军队战斗力有所增强,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2、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

(1)、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②、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巩固统治;③、影响相同:都是从西方引进了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

(2)、不同点:①、结果不同:前者失败;后者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性质不同:前者是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后者则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特征,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戊戌变法与与日本明治维新成败原因比较

项目 日本 中国

社会背景 人民反抗持续且猛烈,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相对较强,统治集团内部发生较大分化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封建势力强大

领导力量 中下级武士拥有较大武装力量;改革派掌握实权;改革的阻力较小 改良派没有发动群众,而是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新法根本无法实行

国际环境 西方列强正抓紧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资本主义列强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急需原料产地和市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专题三 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时期 主要内容 名称

三国 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军到达台湾 夷洲

隋唐 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 流求

元朝 在澎湖设巡检司,管理澎湖及琉球 琉球

明朝 前期称小琉球 小琉球

清朝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施琅打败郑军,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朝设台湾省;1895年,中国清朝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等。 台湾

南京国民政府 1945年10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大陆解放后,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1979年至今,我国政府坚持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为内容的祖国统一政策;坚决反对台独势力和其他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动;

高一历史知识点苏教版经典总结 2

太平天国运动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金田起义:

(1)背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列强的侵略加剧了灾难。

(2)洪秀全的组织宣传:

创建拜上帝会并进行思想宣传等

(3)起义:1851年初。

永安封王意义: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初步基础。

2、定都天京(鼎盛)

(1)意义: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2)鼎盛:定都天京后,相继进行了北伐、西征、东征等军事行动。这是太平天国运动鼎盛的标志。

二、政权建设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1)目的: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政权。

(2)内容:

①生产资料分配形式: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形式: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③目的等方面: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3)评价:

①进步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绝对平分土地不切合实际;绝对平分一切财富,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是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空想。

③未能真正实行。

2、后期《资政新篇》

(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事业上。

(3)评价:

①意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②未能实行:

三、转折与失败(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转折:天京事变

(1)原因:根源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过程略。

(3)影响:

①清政府得到了喘息的机会;②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失败:

(1)标志:天京陷落。

(2)原因:

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局限性。

四、评价

1、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教训:农民阶级不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

五、知识拓展和补充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经济:狭隘、自私、保守和分散性。

(2)、政治: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其纲领或口号有致命的缺陷。

(3)、思想: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多用封建迷信思想组织宣传。

(4)、组织:很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5)、时代局限:

(封闭保守、缺乏合作;追求平均、缺乏进取;与世无争、满足现状;多子多福、求稳怕乱;重经验,轻理论等。)

高一历史知识点苏教版经典总结 3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

1924年国名党一大的召开。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党内合作,保证共产党的独立性、自主性。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

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

改组国民党为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条件

1、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势力重新抓紧侵略中国;国内各派封建军阀之间的纷争也进一步扩大,从而导致人民生活更加严峻,社会矛盾日益加深,“_列强,除军阀”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因而人民希望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_西方列强和封建军阀势力。

2、必要条件: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二七惨案”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必须在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以取得胜利。而当时国民党在国内是具有革命性、一定的威信、一定的实力的,因而共产党希望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3、可能条件:对于国民党而言,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尤其是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依靠军阀打军阀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联合其他政党,进行国民党改组,进行国民革命,因而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的合作。

4、重要外因:共产国际的扶持和帮助以及推动。

高一历史知识点苏教版经典总结 4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背景

(1)政治:18世纪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2)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家反对专制,抨击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2.过程

(1)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2)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此后,共和制和君主制进行了长期的反复斗争。

(3)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第三共和国建立。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通过

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内容:

①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及军队最高统帅,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②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3)作用:

①共和派掌握实权,共和体制最终确立

②共和政体的确立,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条件:德意志帝建立(1871年)

(1)原因

19世纪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领导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

2.标志:1871年春,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3.内容:

(1)君主立宪政体

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

②宰相:主持内阁工作,是内阁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③议会:是立法机构,分为两院: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和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其中帝国议会权力较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对政府没有监督作用。

(2)联邦制

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一些自治权

4.实质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专制是实,立宪是虚。

5.影响

(1)积极:推动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很快世界强国之列

(2)消极: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高一历史知识点苏教版经典总结 5

1. 报刊:最主要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

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届“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欲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重大影响。后来,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益增大,但新闻活动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

2.影视:最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

影视总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闲暇时光,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休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它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

3. 互联网:通过全球范围的最大限度的信息传递,全方位的彻底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 、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互联网正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互联网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高一历史知识点苏教版经典总结_精选范文网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走向“大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