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知识点必修一经典精选
相关文章
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我在书的海洋里漫游,从中得到了莫大的快乐,更使我的知识面也宽广了不少,在生活中,书还帮了我不少的忙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历史知识点详细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知识点必修一经典精选 1
(1)方式:
①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②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
④文化侵略:西方的---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2)危害:
①政治上:攫取和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主权破坏: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破坏: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丧失、获得在华驻兵权。
②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输出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文化上,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
高一历史知识点必修一经典精选 2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口号(两面旗帜))
(3)提倡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意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高一历史知识点必修一经典精选 3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原因: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
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2、爆发:
①时间:1931.9.18 ②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段 ③借口:柳条湖事件
④过程: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突袭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三省
⑤结果:东北三省沦陷
3、伪满洲国:1932年日本人在长春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东北军民的抵抗(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中国共产党杨靖宇
5、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31-1945)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中国人民“14年抗战”)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2.一二?九运动(背景:华北危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①时间:1935.12.9 ②地点:北平 ③领导:中国共产党 ④主力:北平数千名学生
⑤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⑥结果:遭到镇压 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爱国救亡运动
⑦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中国共产党的救亡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三、西安事变
1.原因:
①日军侵略东北、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的危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 ③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劝蒋无效(直接原因)
④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心 ⑤学生运动的推动
2.概况:①时间:1936.12.12 ②地点:西安 ③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④目的:逼蒋抗日 ⑤经过:张、杨扣蒋,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联蒋抗日。并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进行协商。
4.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高一历史知识点必修一经典精选 4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2、政协会召开的历史条件
⑴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
⑵国统区爱国主义运动空前高涨
⑶中共积极筹备政协会议的召开,为建立新中国进行重要的准备工作。
3、中共为什么召开新政协会议?
为争取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为建立新中国进行重要的准备工作。
4、时间:1949年9月21日—30日
5、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决议)(贡献):
⑴政协会议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⑵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⑶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⑷采用公元纪年
⑸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⑹五星红旗为国旗
⑺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6、参加者:出席第一届政协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共662人。
7、性质:简称新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8、意义: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奠定了基础。
9、《共同纲领》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人全国人民制定宪法前还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宪章。
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⑴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
⑵地点:中南海
⑶内容:①国家领导人宣布
②会议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
③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⑤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2、开国大典的过程: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从此,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西藏和平解放
1、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追击盘踞在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南沿海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很快就扫清了各地歼敌。
2、西藏和平解放的经过:1950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同时中央人民政府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1951年5月经过谈判,西藏和平解放。
3、时间:1951年5月
4、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至此,除台湾和少数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人版: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5、西藏获得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高一历史知识点必修一经典精选 5
商鞅变法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措施、特点
1.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
(1)经济上:
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推广,促进了农业以及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②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
①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出现新兴地主、自耕农。
②社会的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3)军事上:在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形势下,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
(4)文化上:
①私人讲学兴起,民间办学兴盛,“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②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2.措施
(1)经济上:
①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有利于确立和巩固地主阶级政权,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但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抑商或轻商观念长期制约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③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2)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等爵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政治上: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
②普遍推行县制。
③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4)文化习俗上:
①烧毁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儒家和其他学派的诗书。
②推行《秦律》及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3.特点
(1)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
(2)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3)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
(4)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二、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1.积极作用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的农业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高一历史知识点必修一经典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