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知识点归纳范文推荐
相关文章
高考科目中历史也是一门比较重要的科目,考生需要仔细的备考,记牢基础知识,然后再合理运用。那到底如何运用知识,答题的技巧又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隐形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八年级知识点归纳范文推荐 1
第六单元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第20课 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
一、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1.联合国
成立时间:1945.10。
总部:纽约。
主要机构:
①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
②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简称安理会),担负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
由 中国 、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
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③联合国秘书处。
2.国际安全:根据安理会或联大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1.经济全球化:
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特点: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
表现:
①国际投资和贸易迅速增长;
②跨国公司影响加大;
③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④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
2.世界贸易组织:
成立时间:1995.1.1
宗旨: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职能: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作用:
①促进了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
②它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和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
③推动者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1.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2.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主义等。
3.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表现:
①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
②2003年,美国未经过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原因:欧盟、日本和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表现:
①欧盟成立后,欧洲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②日本也在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③中国通过 改革开放 ,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④俄罗斯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表现:
①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②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
2.中国态度:
①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 、包容互鉴 、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②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③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四、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一超多强”的含义:“一超”指美国。
“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一、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1、信息时代: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标志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影响:拓展人类生活空间,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
二、妇女地位的提高
1、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妇女获得选举权。20世纪六七十年代妇女解放运动。
2、文件:《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三、生态与人口问题
1、生态问题:温室效应,污染和浪费淡水资源,土地荒漠化,森林乱砍滥伐。
2、人口问题
(1)表现:人口增长过快,2011年,全球人口达到70亿。
(2)影响: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饥饿问题。
历史八年级知识点归纳范文推荐 2
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
(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
(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历史八年级知识点归纳范文推荐 3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
1.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③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共产主义;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
二、中共二大
1、时间:1922.72、地点:上海
3、内容: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建设共产主义
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4、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工人运动。从1922年初到1923年2月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2.顶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时间:1923年2月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结果:被帝国主义和军阀吴佩孚镇压(“二七惨案”、林祥谦英勇就义)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3.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
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历史八年级知识点归纳范文推荐 4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1、罗斯福新政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爆发: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狂跌,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2)原因:
A 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更烘托出市场的虚假繁荣;
C 人们醉心于股票等投机活动,股价被哄抬到远远高于生产利润的程度,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
总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这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3)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
(4)影响:
A 危机加深了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各国的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德国的法西斯分子利用人民对现状的不满,乘机造势,政治影响猛增;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也趁机抬头。
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 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间的矛盾和磨擦日趋尖锐。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
(5)实质: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结果,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政策,迅速克服危机。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施“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主要内容:
A 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在工业方面,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工作条件,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C 在农业方面,为摆脱危机,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D 在社会福利方面,政府加强了救济工作,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E 新政期间,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罗斯福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
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作用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
作用:
A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①它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改善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②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C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D 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了解美国的“新经济”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当时,美国的一家杂志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
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了解政府干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变化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就,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历史八年级知识点归纳范文推荐 5
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传播: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3.发展: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的条件
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2.成立时间及标志: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地点:上海 → 浙江嘉兴南湖
4.会议内容:
①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③中心任务: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④领导机构: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A.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C.新的奋斗目标: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
6.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概况: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工人运动。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2.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A.时间:1923年2月
.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C.结果:被帝国主义和军阀吴佩孚镇压
D.意义:将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高潮
3.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历史八年级知识点归纳范文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