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范文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真正的能力学习需要去直面人生,融入社会,勇于实践,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核心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范文合集 1

一、淝水之战:383年,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

1.苻坚失败原因:

①民族融合不充分,民族矛盾严重,各族士兵不愿为前秦卖命。(最主要原因);

②苻坚轻敌;

③内部不团结;

④指挥不当;

⑤战火烧到南方,不得人心;

⑥统一时机不成熟(根本原因);

⑦东晋团结一心保家卫国,指挥有方。

2.影响:

(1)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2)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

投鞭于江、足断其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治移风易俗)

1.北方的统一: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统一过北方的政权:曹魏;西晋;前秦;北魏。

(2)北魏统一北方:

①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崛起,建立北魏。

②统一: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2.孝文帝汉化改革的目的:顺应统一和民族融合趋势,巩固北魏统治(根本目的)。

3.孝文帝汉化改革内容:

①494年,迁都洛阳。迁都原因:原都城气候干旱,供给不足;政治保守不利汉化;位置偏北,不利融合和控制中原。 迁都目的:推进汉化改革;加强对中原的控制;促进洛阳繁荣,中原发展。

②进一步推行汉化改革:说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

4.孝文帝汉化改革意义(影响):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实质:是少数民族民俗汉化、社会发展封建化过程。

2.高潮:北魏孝文帝改革。

3.表现:

①生产生活:北方各族由畜牧业转向农业生产,汉人学习北方各族畜牧经验,同时,食物、服装、用具等与汉族融合;

②政治上:十六国北朝统治者实行君主专制;

③经济文化上交流频繁;

④民族心理上,“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隔阂与偏见减少。

4.意义:丰富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基础。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范文合集 2

(1)考生在注意掌握-历史教训的同时,还要掌握-中的一些领导人是如何艰难维持正常的工作局面。

(2)-十年间,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的成就。

(3)-的原因、性质以及结果要知道。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范文合集 3

主题一 两极格局下的基本矛盾

1.美苏之间的矛盾。美苏争霸对苏联造成极大的损害,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2.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资本主义世界美、日、 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3.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中苏关系恶化,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也出现了要求摆脱苏联控制的倾向,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4.第三世界国家与霸权主义、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在东西方两大集团之外增加了一支崭新的国际政治力量。

主题二 两极格局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国家为维护自身的安全,开展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2.消极影响

(1)政治上,严重恶化的国际关系,使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

(2)经济上,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范文合集 4

第4课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都阳城。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启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2.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亳。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朝

3.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周武王建立周朝,都镐京。史称西周。

4.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

5.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6.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7.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范文合集 5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英国议会制度的确立:

(1)法律传统的形成:

1215年颁布《大宪章》,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2)议会制度的确立:

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议会由上下两院构成,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平民代表组成,税收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2.詹姆士一世的专断:

(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他认为,王权是上帝所赐,神圣不可侵犯。

(2)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使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詹姆士一世的言行与英国的法律和政治传统严重不符。

二、革命的发生

1.革命爆发的背景:

查理一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

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了一份《权利请愿书》,查理一世先是假意应允,在得到拨款后却解散了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2.爆发的时间、标志:

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们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恼羞成怒,派军队闯入议会,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

3.革命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反复斗争,议会军队打败国王军队,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4.结果: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5.克伦威尔的独裁:

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后,权力却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克伦威尔被议会尊为“护国主”,大权独揽。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制的统治。

三、《权利法案》

1.光荣革命

(1)发生的背景:

克伦威尔死后,军官们争权夺势,政局动荡不安。1660年,查理二世接受议会有条件的邀请,做了英国国王。英国恢复了君主制,但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查理二世的继任者是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他是个恢复天主教,他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制度,进行反攻倒算,激起人民反抗。

(2)革命结局:

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英国议会作出规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2.《权利法案》

(1)颁布机构及时间: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2)内容:

①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

②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

③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和天主教徒结婚。

3.《权利法案》的意义:

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从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TAG标签: 历史 小故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范文合集_精选范文网

真正的能力学习需要去直面人生,融入社会,勇于实践,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核心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核心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1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时代特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的近半个世纪里,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美苏冷战:1947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苏联为首的华约先后建立,形成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2.资本主义国家:(1)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新经济;(2)西欧各国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