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历史主观题万能答案知识点参考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知识是五彩的画笔,让你的生活五彩斑斓;知识是前进的动力,让你的事业勇攀;知识是遇事的冷静与临危不惧,也是你做事果断大胆决策的靠山,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主观题万能答案知识点参考合集 1

第3课 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 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3、商业: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有市:商业区和坊:居民区)。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藏族的祖先)赞普松赞干布。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唐玄宗时,将金城公主嫁尺带珠丹。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①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3、画家:唐朝最著名的画家是阎立本和吴道子。

历史主观题万能答案知识点参考合集 2

第23&24课解放战争

一、重庆谈判——战前较量(“鸿门宴”)

1.时间:1945.8 2.地点:重庆

3.目的:蒋介石——①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②赢得政治主动(实质:假和平,真内战)

--——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②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人们普遍希望和平建国)

4.成果:(1)1945.10.10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内容:①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政治协商会议(1946.1.10 重庆)

内容:①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

②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5.意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内战——战略防御

1.内战爆发标志:1946.6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2.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

(1)全面进攻:1946.6开始——1946.10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最高峰)——1947.3全面进攻被粉碎

(2)重点进攻(1947.3全面进攻被粉碎后)——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战

(1)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背弃人民,发动反人民的战争)

(2)战略战术(自卫战争):主要作战方式——运动战 主要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作战原则和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

(4)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①--、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②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5)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孟良崮战役

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军的重点进攻。

三、内战——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像一把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

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先后歼灭国民党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四、内战——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概况

注: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2.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注:七届二中全会(1949.3西柏坡)目的——为迎接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

重要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

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 【1949.3.25中共中央由西柏坡移到北平】

五、内战——渡江战役(南京解放)

1949.4,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1949.4.23),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1927-1949共22年)。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六、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人力、物力保障

1.土地政策的转变: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历史主观题万能答案知识点参考合集 3

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礼》、《易》、《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quot;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孔子说的,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文化上的贡献: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quot;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历史主观题万能答案知识点参考合集 4

1.希腊城邦

(1)范围:包括希腊半岛(主体)、爱琴海诸岛等地区。 

(2)特点: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3)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此后进入荷马时代。 

(4)兴起: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斯巴达是最大的城邦。 

(5)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二者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各项活动都以公民为主体。 

2.雅典的民主政治

(1)背景:经过几次改革后,雅典建立了民主政体。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达到全盛,奴隶制政治发展到高峰。 

(2)表现:雅典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3)局限: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亚历山大帝国

(1)兴起: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2)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先后打败波斯帝国、埃及,进入两河流域,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 

(3)成果: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定都巴比伦)。

(4)局限性: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5)积极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帝国境内建造的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主观题万能答案知识点参考合集 5

(1)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它们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都要掌握。

(2)洋务运动的内容,前期求强,后期求富所采取的措施要知道。建立的一系列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对于建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等要熟记。对于内容、影响有可能会出现在论述题和史料分析题中。

(3)维新变法思潮及戊戌变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知道。这都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活动,要从背景、内容、意义方向好好掌握。对于当时的代表人物,像王韬、陈礼垣等人物具体的思想要知道。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要掌握。

TAG标签: 历史 小故事

历史主观题万能答案知识点参考合集_精选范文网

知识是五彩的画笔,让你的生活五彩斑斓;知识是前进的动力,让你的事业勇攀;知识是遇事的冷静与临危不惧,也是你做事果断大胆决策的靠山,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实现统一的原因:①顺天应人(顺应历史统一发展潮流和人民的要求);②商鞅变法(主要原因);③正确策略;④重用人才。2、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3、秦朝统一六国的意义: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