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小考辅导

亲爱的安德烈的内容简介参考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3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里,记录了很多她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片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亲爱的安德烈的内容简介参考总结 1

本来计划一周读完的书,一个下午就读完了。这本书见证了两代人相互认识,理解和包容的历程,与其说是这本书让龙应台找回了亲爱的安安,也让安德烈重新认识了母亲,不如说是这本书让读者重新认识了自己和父母,重新看待自己的人生。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构筑了爱的桥梁,既有亲情也有友情。回想自己十几岁的时候,也曾任性过,也曾和父母有过分歧,也曾尝试过逃离父母的“约束”,换句话说,我是在大陆成长起来的学生,受到的家庭的引导,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都与安德烈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相同的地方是,我们都曾不满于受到父母和老师,乃至学校和社会的各种“限制”,不满于“你应该这样”,“你不准那样”,“年轻人太单纯”,“缺乏经验”,“纯洁”,“缺乏锻炼”,“你们这一代人呀”,“没有吃过苦头”,“不知道厉害”,“我们那一代人那,经历过的事情……”等等一系列语重心长的教导,不屑一顾的话语,带着“宽恕”其实是轻蔑的语气……

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大多是如何用宽容的心,包容但心,积极的心,乐观的心,谦逊的心,尊敬的心去处理生活中的种.种,包括与父母的交流,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处理人生中的选择,看待社会的眼光等等。对待父母,我们既要理解他们的苦衷,但也不能因为他们爱我们,就顺从到什么都听从他们的,如果当自己的爱好喝父母的愿望发生冲突时,我们理应坚持自己,用自己的行为去说服他们,让他们明白我们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带给我们幸福的是自己的选择。前天读完了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里面有一些观点我比较认同:当自己的愿望与父母的意图发生冲突时,坚持自己的,然后用行动去证明;在努力的过程中,父母会观望;当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时,父母也会反省自己当初的阻止,从而认可自己的选择,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对待身边的人,朋友,同学和老师,我们视他们为知己,志同道合,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等等。对待社会,我们不过是很渺小大一部分,但是呢,既要找到自己的角色,也要明白自己的能力,能力有多大就做多大的事。

读罢,忍不住要写一点点感触。最后,感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精神盛宴!

亲爱的安德烈的内容简介参考总结 2

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日后的人生旅程,当然还是要飘萍离散——人生哪里有恒长的厮守?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语,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满怀,我还奢求什么呢?

——龙应台《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女士和他的儿子安德烈依靠书信体共同完成的两代人的对话:东方文明与西方价值观的碰撞;成年母亲和80后儿子的思维分歧;还有便是一个普通母亲对于分开多年的孩子的内心关照。如果安德烈的母亲不是龙应台,而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或许这些靠电缆计算机才得以实现的沟通交流不会产生这么广大的影响;如果这对母子之间不是中间隔着三十年,并且隔着东西文化,或许这些交流就不会有如此深远的意义;如果这些多年来的书信没有集结成册对外销售,或许那会是中国文坛的一笔损失和中国社会的莫大遗憾。

这是一个五十岁的母亲和十八岁的儿子之间的对话,是一个“自以为成熟理性”的人和“被认为年少轻狂”的人的对话。

一、爱与不爱

“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可以不必了。”

老师对学生似乎也永远有一种这样的以爱作借口的不爱,比如说我们常听常说的“这是为你好”,因此而不沟通不解释的种.种,并没有把学生当成能思考,有主见的人。

亲爱的安德烈的内容简介参考总结 3

读龙应台和儿子的书信集《亲爱的安德烈》。书拿到手,由衷地喜欢。慢慢读下去,突然明白为什么龙应台的图片为什么这么不加处理和修饰,任由岁月的痕迹坦露无遗,原来在这本书里,她只是一个和我们所有的中国妈妈一样,面对孩子的成长和越来越远的距离而不断挣扎的本色母亲,心里一下子变得非常温暖。

“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正是这样的两代人,所受的教育熏陶迥然不同的两代人,两种环境下长大成人的两代人。却相互敞开了心扉,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感进行交流。

在龙应台的笔下,我们总能获得一些意料之外的欣喜,不管是那篇曾经名噪一时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还是那本风靡全球的《野火集》,又或者是现在被称为育儿典范的《亲爱的安德烈》。

读完全书,我惊奇的发现龙应台竟一改原本犀利的文笔,俨然成为一名苦口婆心的普通母亲,以最朴实无华的言语打动安安的内心深处。遇到两代隔阂造成看法分歧的一些人、事、物,龙应台总能用温柔的口吻.坚定的语气,诉说中国籍的妈妈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做,不为说服,只是要诚实表达心中感受.

而这本普通的书籍所包含到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大到严肃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到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在三十多封书信中,说实话,里面涉及到政治的内容,我读不太懂,但我感动的是一个母亲对于已经成年的孩子渐行渐远的那份不安,那种迫切想要沟通与了解的心情。不管结果如何,这份良苦用心已足以令人感动。

亲爱的安德烈的内容简介参考总结 4

这是一本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通过三年的时间,所写的36封家书。在这其中母亲带着八分的认真与二分的知性怀疑,儿子存着二分黑色幽默,三分玩世不恭和五分真诚。时间总会让人改变,现在的安德烈已是一个成年人,不再是那个可爱的“安安”了,龙应台面对这件事有些不知所措。最终她选择了与儿子敞开心扉,试着去了解儿子,这个有些“陌生”的爱人。

读了《亲爱的安德烈》,我意识到我这样的做法是强行让我的意志凌驾于孩子意志之上。尽管,我的做法是对的,孩子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她仍然不会主动有意识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且她的错误习惯导致的结果并不是差到无法接受。所以她一直都保持着她的老习惯。《亲爱的安德烈》让我意识到其实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我说,你接受的过程,而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灵魂的对接。而这对接最直观的方式就是让他体验和参与。而不仅仅是告知。就像我的父母,当初为我选择的路,因为我们让我体验,参与,而是让我直接按着他们的路线行进,使得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很痛苦。而今,虽然和父母违背我的梦想不同,但我一遍一遍地告诉学生怎么做怎么做其实犯的错误和我父母为我指路本质是一样的。所以,我要改变。

《亲爱的安德烈》正如书名,贯穿书本的始终是为人父母对孩子的爱。这本书,渐渐溶开了两代人,两国的代沟。也让我认识到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会给我们不同的震撼力。合上书,我轻轻闭上了眼睛。这便是两代人的差距,两代人的代沟。这本书让我学到的不仅是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且是一次对不同文化和背景学习和体验。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人生的哲学,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

亲爱的安德烈的内容简介参考总结 5

又过了一段日子,又读了一段时间,又多了一些思考,我又要开始写读后感了。

我觉得《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是这本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的描述;那些和我一样的中国孩子看来新奇无比的教育且见解独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非常羡慕他们这种真诚的没有丝豪障碍的交流,希望我和自己的父母也能敞开心扉的交流,可以告诉他们我们的思想,告诉他们我想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听他们说说他们喜欢什么,他们希望什么,最后我们可以互相交流,明白各自的难处和各自的目的。

我觉得,其实用书信交流是一种非常棒的交流方式。书信中的交流没有当着正面交流的拘束感,在信中的言语都是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感受,你可以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烦恼,也可以向他们表达自己的不满。这样父母可以更加深思熟虑我们的感受,然后明向我们在这个时期的烦恼,懂得我们之间存在的代沟,他们会给我们回一封带着他们爱意的信,我们也就更能时白他们的期望,良好的沟通就此建立,这真是令人羡慕的一种方式。

这本书给了我许多的启示,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我要把这本书推荐给父母,让他们也认真读一读。

亲爱的安德烈的内容简介参考总结_精选范文网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里,记录了很多她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片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希望对大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