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经验

考研数学知识点大全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知识是嘈杂的,智慧是宁静的。知识总是在卖弄,智慧却深藏不露;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考研数学知识点大全集锦 1

整式的加减

一、代数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里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整式

1、单项式:

(1)由数和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1)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叫做降幂排列。

(2)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叫做升幂排列。

三、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

(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步骤:

a.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c.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4)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a.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c.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说明: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考研数学知识点大全集锦 2

一、狠抓基础,循序渐进

数学一定要重视基础,有一些重要的基础内容,它关系到整个知识结构的全局。以微积分部分为例,极限贯穿着整个微积分,函数的连续性及性质贯穿着后面一系列定理结论,初等函数求导法及积分法关系到今后各个学科。

二、归类小结,从厚到薄

《高等数学》归类方法可按内容和方法两部分小结,以代表性问题为例辅以说明。在归类小节时,要特别注意有基础内容派生出来的一些结论,即所谓一些中间结果,这些结果常常在一些典型例题和习题上出现,如果你能多掌握一些中间结果,则解决一般问题和综合训练题就会感到轻松。

三、认真谨慎,细节决定成败

一是在审题时要认真,千万不能看错题目要求。二是在草纸上演算时要认真写整齐,以便减少错误率,也利于检查。不要小看这些细节上的问题,很多同学的错误就是出在细节上。

考研数学知识点大全集锦 3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记作:a∥b  读作:a(  平行于  )b

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记作:a⊥b   读作:a( 垂直于  ) b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4、与两条平行线互相垂直的线段长度都(相等   )。或者说: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经过直线上一点(或外一点)作垂线,可以画一条。 

5、同一平面内,与同一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的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6、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7、一个长方形,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可以拉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但是周长不变。 

8、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不稳定性/容易变形  )。例如:伸缩门、升降机 

9、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 无数 )条高。 

10、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 等腰 )梯形。 特点: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1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 直角 )梯形。 特点:有一条腰就是梯形的高。 

12、从梯形上底任取一个点,向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1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14、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15、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和是( 360 )°。 

16、四边形小结: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考研数学知识点大全集锦 4

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小的完全数有6、28等

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 奇数+、- 偶数=奇数

奇数+、- 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5、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

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

质数×质数=合数

6、最大、最小

A的最小因数是:1;

A的最大因数是:A;

A的最小倍数是:A;

最小的自然数是:0;

最小的奇数是:1;

最小的偶数是:0;

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合数是:4;

7、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质因数是:(30=2×3×5)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

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

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9、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0、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1、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

用12和16来举例

1、求法一:(列举求同法)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2的因数有:1、12、2、6、3、4

16的因数有:1、16、2、8、4

最大公因数是4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2的倍数有:12、24、36、48、…

16的倍数有:16、32、48、…

最小公倍数是48

2、求法二:(分解质因数法)

12=2×2×3

16=2×2×2×2

最大公因数是:

2×2=4(相同乘)

最小公倍数是:

2×2×3×2×2= 48(相同乘×不同乘)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考研数学知识点大全集锦 5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TAG标签: 数学 知识点

考研数学知识点大全集锦_精选范文网

知识是嘈杂的,智慧是宁静的。知识总是在卖弄,智慧却深藏不露;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