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参考精选
相关文章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历史知识点参考精选 1
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2.为新中国成立做好准备的会议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结束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历史的是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1952年土地改造的完成。
4.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
5.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的事件是新中国成立;
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抗战胜利。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的事件是—港澳回归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而非祖国统一。8.农村政策四次调整中,先后顺序是:
土地改革----农业的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一五计划的成就中“一桥三路”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而不是铁路。
1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机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是党的会议。
1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2.土地改革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一五计划是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3.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深圳、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岛。
19.1971年26届联大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
20.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周恩来1953年首次提出)
22. 最早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尝试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
23. 我国对少数民族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初中历史知识点参考精选 2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2.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我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
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4.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
大的意义。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6.我国促进中西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初中历史知识点参考精选 3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 年—1952 年底
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
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 家 的 工 业 化 建 设 准 备 了 条 件 。 6. 西藏的土地改革:1959 年,西藏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到六十
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西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初中历史知识点参考精选 4
需要一定的理解。很多时候,历史知识点不是不需要记忆,而是需要去理解。我们能够理解某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往往并不是依靠硬记。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单独阅读书上的文字,还不足以真正理解了这些历史内容。我们可以借助地图、表格、绘画,以及改编的故事来理解。
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比较分析法在很多学科得到广泛应用。历史比较分析法可以能够更好的帮助你理解和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力。如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明的比较;唐代和宋代制度的对比;英国、法国、美国、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地图和图表的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历史读本都配有大量的地图、表格和绘画。这些设计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把握基本的历史。地图可以清晰的看出历史的地理沿革、关隘位置、行政区划。一般来说,历史表格主要是对某些历史事实的归纳和总结,有时候会采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方法。
对人名、地名的记忆。很多历史人物的名字不是很好记忆,或者记在后面,忘记前面了。我们可以把某一个历史人物与相关的事件联系起来,这样就好记忆了。如汉武帝,三次攻打匈奴;派遣张骞出西域;建立察举制。单一记忆人名、地名难以牢固记忆,需要我们把人物、地名、事件联系起来。这样记忆还比较全面些。
初中历史知识点参考精选 5
(1)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的内容: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前后104天,因此叫“百日维新”。1819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三册P71表)
(4)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初中历史知识点参考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