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精选整理
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的知识点很多,如果你不做笔记,不去整理知识点,是很难在掌握难点的,考试就更难取得好成绩了,你是不是在整理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提纲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提纲,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中考物理知识点精选整理 1
一、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2.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3.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4.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记叙: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代、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
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2.说明: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
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例如:这张桌子是方的。
3.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①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②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③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4.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5.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某种强烈的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①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及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中考物理知识点精选整理 2
1.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 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 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6.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8.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9.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
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虑的意思。 11.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12.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
13.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9.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20.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22.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
中考物理知识点精选整理 3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有讲究,同乘除负要变向。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别忘要变号。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注意了。
同乘除正无防碍,同乘除负也变号。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大于头来小于尾,大小不一中间找。
大大小小没有解,四种情况全来了。
同向取两边,异向取中间。
中间无元素,无解便出现。
幼儿园小鬼当家,(同小相对取较小)
敬老院以老为荣,(同大就要取较大)
军营里没老没少。(大小小大就是它)
大大小小解集空。(小小大大哪有哇)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首先化成一般式,构造函数第二站。
判别式值若非负,曲线横轴有交点。
A正开口它向上,大于零则取两边。
代数式若小于零,解集交点数之间。
方程若无实数根,口上大零解为全。
小于零将没有解,开口向下正相反。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异号两个平方项,因式分解有办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两平方项在两端,底积2倍在中部。
同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方正倍积要为负。
两边为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一平方又一平方,底积2倍在中路。
三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两端为正倍积负。
两边若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要用公式解方程,首先化成一般式。
调整系数随其后,使其成为最简比。
确定参数abc,计算方程判别式。
判别式值与零比,有无实根便得知。
有实根可套公式,没有实根要告之。
用常规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左未右已先分离,二系化“1”是其次。
一系折半再平方,两边同加没问题。
左边分解右合并,直接开方去解题。
该种解法叫配方,解方程时多练习。
用间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已知未知先分离,因式分解是其次。
调整系数等互反,和差积套恒等式。
完全平方等常数,间接配方显优势
【注】 恒等式
2、解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没有一次项,直接开方最理想。
如果缺少常数项,因式分解没商量。
、c相等都为零,等根是零不要忘。
、c同时不为零,因式分解或配方,
也可直接套公式,因题而异择良方。
3、正比例函数的鉴别
判断正比例函数,检验当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 是与否。
若有还要看取值,全体实数都要有。
正比例函数是否,辨别需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 有没有。
若有再去看取值,全体实数都需要。
区分正比例函数,衡量可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 是与否。
若有还要看取值,全体实数都要有。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正比函数图直线,经过和原点。
K正一三负二四,变化趋势记心间。
K正左低右边高,同大同小向爬山。
K负左高右边低,一大另小下山峦。
4、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图直线,经过 点。
K正左低右边高,越走越高向爬山。
K负左高右边低,越来越低很明显。
K称斜率b截距,截距为零变正函。
5、反比例函数
反比函数双曲线,经过点。
K正一三负二四,两轴是它渐近线。
K正左高右边低,一三象限滑下山。
K负左低右边高,二四象限如爬山。
6、二次函数
二次方程零换y,二次函数便出现。
全体实数定义域,图像叫做抛物线。
抛物线有对称轴,两边单调正相反。
A定开口及大小,线轴交点叫顶点。
顶点非高即最低。上低下高很显眼。
如果要画抛物线,平移也可去描点,
提取配方定顶点,两条途径再挑选。
列表描点后连线,平移规律记心间。
左加右减括号内,号外上加下要减。
二次方程零换y,就得到二次函数。
图像叫做抛物线,定义域全体实数。
A定开口及大小,开口向上是正数。
绝对值大开口小,开口向下A负数。
抛物线有对称轴,增减特性可看图。
线轴交点叫顶点,顶点纵标最值出。
如果要画抛物线,描点平移两条路。
提取配方定顶点,平移描点皆成图。
列表描点后连线,三点大致定全图。
若要平移也不难,先画基础抛物线,
顶点移到新位置,开口大小随基础。
【注】基础抛物线
中考物理知识点精选整理 4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
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五、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对照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影响该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寄生关系等。
地球上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必须适应周围的环境,否则将不能生存下去;生物的生存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①生物适应环境 例: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②生物影响环境 例:大树底下好乘凉。
③环境影响生物 例:大雁南飞。
6、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
7、生态系统的组成:
8、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9、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10、物质(循环)和能量(单向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能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越多;食物链越短,营养损失越少。
11.食物链书写规则:①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②箭头从被吃者指向吃者; ③结束时必须是该食物链中没有其它能吃该生物的为止④食物链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一般式: 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小型肉食型动物→大型肉食型动物
1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5、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中考物理知识点精选整理 5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 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电路的几种状态:
①、串联电路: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特点:
电流只有一条通道,通过第一个元件的电流一定大小不变地通过第二个元件,只要电路中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都断开。
②、并联电路:
把元件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两点间组成的电路叫并联电路。特点:
电流有两条或多条通道,各元件可独立工作。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上用电器。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电压(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千伏(KV),毫伏(mV).1 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1伏;
②0~15伏,每小格 表示的电压值是 0.5伏.
14、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 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 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 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 380伏.
15、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 兆欧=1000千欧;1 千欧=1000欧.
16、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导体本身的电阻大小与电压大小和电流无关

17、滑动变阻器:A.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
作用 :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正确使用 :
a, 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 ;
, 接线要 " 一上一下 ";
c, 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
18、欧姆定律 : 导体中的电流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I=U/R 公式变形R=U/IU=IR. 公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
19、电功的单位:
焦耳,简称焦,符号 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电功的单位,俗称“度”符号
kw.h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功)多少的仪器。
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 220V的电路中使用;
、“10(20)A”指这个电能表长时间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 20安;
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 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 600转。
21.电功公式:
W=Pt=UIt( 式中单位W→焦(J);U→伏(V);I →安(A);t →秒).
22、电功率(P) : 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
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KW)电功率的计算
公式:P=W/t=UI
23.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
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
当U> U0时,则P> P0 ; 灯很亮,易烧坏.
当U< U0时,则P< P0 ; 灯很暗,
当U= U0时,则P= P0 ; 正常发光.
24.焦耳定律 :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为.Q=I2Rt公式中单位:I→安(A);R→欧(Ω);t→秒(s)
25.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等组成 .
26.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 .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 .
27.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保险丝的特点:电阻大;熔点低
28.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 :
一是电路发生短路 ;
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
29.安全用电的原则是:
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中考物理知识点精选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