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豆腐的制作方法整理集锦
相关文章
豆腐是一种大家都喜欢的食物,无论是麻婆豆腐还是油豆腐,豆腐独特的口感让它为人所喜爱,那么,豆腐有哪些好吃的做法呢,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香菇炖豆腐的做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查阅。
烹饪豆腐的制作方法整理集锦 1
主料:豆腐500g、鲜香菇150g
辅料:油适量、盐适量、葱适量、生抽20ml、白糖2g、蚝油30g、鸡精少许、水淀粉适量、姜适量
做法:
1.鲜香菇用淡盐水浸泡,豆腐冲洗一下。
2.把豆腐切小块也用淡盐水浸泡5分钟。
3.香菇放入锅中煮上2分钟沥干水分。
4.葱姜切碎,香菇切块。
5.炒锅倒油爆香葱姜。
6.倒入香菇翻炒片刻。
7.然后放入豆腐。
8.加入生抽。
9.加入耗油。
10.再加少许白糖和清水。
11.大火烧煮5分钟,加少许盐。
12.在加少许鸡精。
13.淋入水淀粉勾薄芡。
14.汤汁浓稠关火。
烹饪豆腐的制作方法整理集锦 2
豆腐鱼汤:这是一种很常见的饮食搭配,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可以更好发挥二者的营养价值。豆腐蛋氨酸含量较少,而鱼类含量非常丰富;鱼类苯丙氨酸含量比较少,而豆腐中则含量较高。这样两者合起来吃,可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从而提高营养价值。由于豆腐含钙量较多,而鱼中富含维生素D,两者合吃,借助鱼体内维生素D的作用,可使人体对钙的吸收率提高很多倍。
豆腐煮肉或蛋豆腐:虽然富含蛋白质,但却没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氨酸。如果搭配其他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和鸡蛋等,可以提高豆腐中蛋白质的营养利用率。
豆腐煮海带:海带含碘丰富,与豆腐一起烹煮,可以起到同时补钙和补碘的作用,营养丰富又价格便宜,能补充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卵磷脂、亚油酸、维生素B1、维生素E、钙、铁等。
豆腐煮萝卜:豆腐属植物蛋白,多食会引起消化不良。萝卜,特别是白萝卜的消化功能强,若与豆腐拌食,有利于豆腐的吸收,人也就不会受到消化不良的困扰。
烹饪豆腐的制作方法整理集锦 3
做法:豆腐切厚一点块状,炒锅上火烧热,放食用油,把豆腐块放进去煎至两面发黄,如果比较厚,可以把四周的竖面也都煎至发黄,用生抽酱油、鸡粉、清水、郫县豆瓣酱混合成料汁,倒进锅里,水量没过豆腐块,炖煮入味即可出锅装盘,撒上香葱装饰一下也不错。
简单易做,咸鲜味浓,豆腐可以久炖,先煎后炖不松散,用了料汁都有盐味,所以不用单独再加盐了,喜欢吃辣的可以放点辣椒,是道下饭菜。
烹饪豆腐的制作方法整理集锦 4
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历史悠久的食材,大众对豆腐的喜爱推动了豆腐制作工艺的前进和发展。豆腐主要的生产过程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即豆腐。
豆腐内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在95%以上,这样的健康食品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但要想更好地发挥豆腐的营养价值,还需要注意做好搭配。
2014年,“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道神奇的中国美食开始在商品价值之外,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
烹饪豆腐的制作方法整理集锦 5
问题1:引起消化不良: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问题2:促使肾功能衰退:在正常情况下,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代谢变化,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人到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此时若不注意饮食,大量食用豆腐,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
问题3:促使动脉硬化形成:美国医学专家指出,豆制品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易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于动脉壁上,促使动脉硬化形成。
问题4:导致碘缺乏: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它不仅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
问题5:促使痛风发作: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多食易导致痛风发作,特别是痛风病患者要少食。
问题6:英国科学家实验室初步研究发现:大豆中一种植物化学物质可能对精子有害。据路透社报道,英国研究人员称,在大豆中发现的一种植物化学物质可能对精子有害,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
烹饪豆腐的制作方法整理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