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水浒传真实故事参考经典
相关文章
金圣叹曾说:”《水浒》所叙,叙一百零八人。 人有其性情、气质、形状、口声。《水浒》看不厌,无非因为他把一百零八个人的性格都写出来。“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水浒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历史上水浒传真实故事参考经典 1
石宝,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方腊麾下四大元帅之一,福州人氏,被称为“南离大将军”。
使一口劈风刀和一颗流星锤,接连击杀前来征讨的梁山军队的索超、邓飞、燕顺、鲍旭、马麟五员将领,还击败小温侯吕方,多次和关胜交手。后乌龙岭兵败,石宝怕被俘受辱,于是自刎身亡。
石宝的经历
人物背景
石宝出场于《水浒传》的“宁海军宋江吊孝,涌金门张顺归神”一回(百二十回本第114回,百回本第94回,众简本回目顺序各不同)。
书中讲到被宋朝招安的梁山大军到江南征讨方腊,打下苏州之后,往秀州进发,秀州守将段恺投降,宋江问起段恺关于仍在方腊军手中的杭州的情况,段恺便说杭州由方腊大太子南安王方天定守把,部下有七万余军马、二十四员战将、四个元帅。其中一个元帅,便是福州人石宝,惯使一个流星锤和一把名为“劈风刀”的宝刀。
方天定召集众将,在行宫议事。原来方天定手下有二十八员将领,其中石宝、邓元觉、厉天闰、司行方四个为元帅,石宝就是元帅之一。方腊又给这四人加封大将军称号,石宝的称号是“南离大将军”。
迎战梁山
杭州是方腊政权的屏障,方天定说,梁山大军分三路进攻杭州,南军也应兵分三路迎战,于是分派厉天闰、司行方去独松关、德清县救应,石宝则引八员首将,总军出郭迎敌大队人马。
宋江带兵已到杭州城附近的临平山,石宝手下将领王仁、凤仪迎击梁山将领秦明、花荣、朱仝、徐宁、黄信、孙立,被击败,二将阵亡。石宝带兵退回城去。
第二天,宋江又兵分三路,夹攻杭州,但因怀疑南军有计,不敢贸然进攻,徐宁、郝思文在出哨过程中身亡。张顺从西湖涌金门潜入城中失败,被射下箭弩乱石打死。
宋江在湖边祭奠张顺,暗中又派诸将埋伏。南军果然来捉宋江,却正中其计,被埋伏的梁山众将打得惨败。宋江攻打杭州东门,邓元觉出城对战鲁智深,石宝此时便与方天定在城上观战。方天定对鲁智深的武艺大为赞赏,石宝也表示“看得呆了”。
武松恐鲁智深有失,挺两柄戒刀支援鲁智深,邓元觉见对方两个人打自己一个人就退下了。方天定手下贝应夔迎战武松,武松轻易斩杀贝应夔继而接鲁智深回来。
这时,飞马报告北关门又有军到城下,石宝慌忙起身离开。
鏖战杭州
石宝带着流星锤、劈风刀上马到北关门出战。与关胜斗到二十余合,石宝回马便走,关胜认为石宝刀法不在自己之下,又怕他用计,就不追赶。
卢俊义与宋江已合军一处,一同夹攻杭州城。石宝出城来战,与他对阵的是索超,猛战了不到十合,石宝诈败,回马便走,索超追赶,石宝突然用流星锤将他打下马去。
梁山军中邓飞来救索超,又被石宝一刀砍成两段。
吴用认为城中有石宝这样的猛将,只能智取,不能力敌,于是定了计,引石宝出城,趁机攻城。宋江依计而行,关胜在城外斗石宝,斗不到十合就退。梁山大军听见凌振号炮,就一齐攻城,结果不仅不成,还导致刘唐阵亡。
宋江等人都十分焦急,李逵、鲍旭、项充、李衮要去捉石宝报仇。石宝带将领吴值、廉明出城迎战,李逵冲上前砍断石宝马脚,石宝迅速跳下马,到马军群里躲起来。鲍旭斩了廉明,又冲进城门里,结果被伏在城门里的石宝一刀砍做两段。
解珍、解宝发现南军粮船,在当地村民配合下宋江派凌振等人混进队伍,里应外合。杭州破城,方天定被附体了张顺魂魄的张横杀死。
不屈顽抗
杭州被攻下之后,石宝等人退守富阳县,睦州的右丞相祖士远派白钦、景德率1万人支援。宋江带兵攻打富阳县,石宝五十合打败吕方,郭盛、朱仝又接连来夹攻,石宝抵挡不住,又退到桐庐县。接着桐庐县被梁山人马攻打,石宝又与邓元觉等上乌龙岭防守。
阮小二、孟康在水战中阵亡。
解珍、解宝上乌龙岭欲防火结果失败并被南军杀死。宋江要取回在乌龙岭阵亡的解珍、解宝的尸首,正中了石宝计策,伏兵包围了宋江军马,却又被花荣、吕方、李逵、鲁智深、武松等杀散,石宝退回岭上。
邓元觉到清溪县请方腊派救兵,被拒绝,只得到睦州的少量军马。石宝无奈,只能坚守乌龙岭关隘。梁山军队通过当地老汉引路,偷偷过了乌龙岭。众将恐睦州有失,要去救应,石宝拒绝,称既然方腊不派援军来,他也不去救应,只坚守此处关隘。邓元觉只能自己带人去救应,结果被花荣射杀。
后来宋江带兵攻下了睦州,石宝仍在乌龙岭坚守并顽抗,期间梁山将领马麟被南将白钦一标枪标下马,石宝一刀将马麟砍成两段,梁山将领燕顺也被石宝用流星锤杀死。石宝得胜后,打算与白钦带兵进攻睦州。
在简本《水浒传》中,石宝还杀了宋江部下的河北降将索贤(索贤在120回本中则早被卢俊义等在征田虎时所杀)。
人物结局
宋江怕石宝来攻,就派关胜等将带兵杀向乌龙岭。同时童贯手下王禀等的大队宋军也攻上了乌龙岭。石宝见已经没有去路,怕被捉了受辱,于是用劈风刀自刎,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历史上水浒传真实故事参考经典 2
按网上比较常见的说法,九天玄女简称玄女,俗称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娘娘。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女仙。 传说她是一位法力无边的女神。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为九天玄女、九天圣母。
其实中国的神仙历经数千年的变化,其本来的面目早已辨不清楚,咱们姑且捋捋啊。可以说九天玄女的原始形象是玄鸟,传说她是古代王朝商朝的始祖。
《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殷商后代祭祀祖先的诗歌。意思是说天帝命令玄鸟生下商的始祖契。玄鸟就是商的始祖。这是说九天玄女的原始形象是玄鸟。
当然还有说法,说九天玄女的原始形象是魃,由天女魃演化而来,《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命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师雨伯,纵大风雨,黄帝下天女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女魃以一种天神的形象出现的,帮助处于北方的皇帝战胜南方的蚩尤,而北方又与“玄”有密切的关系:“玄,北方也”,“玄者,北方之色”。
女魃类似一个战争女神的角色,与黄帝有密切关系,而黄帝又处于北方,加之玄女故事与女魃故事的相似性,有人认为玄女就是由玄天和女魃结合而成,不过作者认为这种说法离事实远了一些,有点硬猜的意思。
还有一种说法,说九天玄女应为九天壬女,系传抄笔误,又因“壬”,天干第九位,玄色,故名九天壬(玄)女。壬女,即炎帝生母,任姒(名女登),任氏之女。
炎帝因任女所生,故姓“姜”。姜姓本意为任女所生之意。所以,九天玄女就是九天壬女。这个说法比较而言,比女魃的说法更像一些,但还是不如玄鸟的说法更贴近事实。
目前所知最早述及玄女的文献,汉代伪书《龙鱼河图》载:黄帝摄政时,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砂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黄帝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
这里的玄女是上天之神,虽未具体说明是否人形,但从整段文字看,若非人形,应该有特别说明,如对蚩尤兄弟之“兽身人语”,便专门予以描述。由此可知,玄女应为“人首人形”之神,与玄鸟之“鸟形”似乎没什么关系。
九天玄女到底是谁?
九天玄女是《水浒传》里作为水泊梁山的总后台出现的。首先,九天玄女扭转了宋江的命运,她在危难中营救宋江,使其免遭官兵捉拿,称宋江为“星主”赐其天书、授其辅国安民之道。
其次,九天玄女还指明了梁山好汉们的未来之路,四句天言暗示梁山好汉未来的命运:“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外夷及内寇,几处见奇功。”
第三,九天玄女以类似战神的身份出现,指导宋江取得战斗的胜利。宋江平定方腊之后衣锦还乡,感激九天玄女的多次指点,遂重修九天玄女娘娘庙,以筹自己当年心愿,可见九天玄女在小说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管怎么说,在小说《水浒传》中,九天玄女大显神威。在第四十一回,九天玄女告诉宋江:“玉帝因为星主魔心未断,道行未完,暂罚下方,不久重登紫府,切不可分毫矢忘。若是他日罪下酆都,吾亦不能救汝.....”
也就是说,宋江只因“魔心未断”被玉帝谪罚,下到人间,待功德圆满后就可重归天界。这就道出了宋江的神仙身份,赋予了宋江特殊的政治使命。
九天玄女的四句天言“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外夷及内寇,几处见奇功。”可以这样解释,“遇宿重重喜”,指后来遇到太尉宿元景,梁山好汉接受招安;“逢高不是凶”,“高”是指高俅,高俅三打梁山,都被梁山英雄所败,经历曲折,但最终还是招安成功,所以不是凶事。
“外夷及内寇,几处见奇功”则预示接受招安之后,在征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等历程中,四次出征都可获得胜利。
此外九天玄女还给宋江传下“法旨”,要他“替天行道,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以期“他日功成果满,作为上卿”。这是引导梁山好汉由落草的贼寇走上招安之路,可以说为梁山好汉搭建了一条金光大道。
九天玄女还授与宋江天书三卷。第五十二回,宋江带兵攻打高唐州,妖人高廉使用妖术,遣三百神兵参战,宋江用天书上的“回风返火破阵之法”应对。第八十八回,辽国兀颜将军设下“浑天象阵”变化莫测,难以攻破。九天玄女再次出现,告诉宋江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理攻阵,加上公孙胜的五雷天罡正法一起夹攻,最终攻破了兀颜的阵法。
在民间信仰中,传说九天玄女是线香业的祖师爷,并传说只要是有香火的地方,九天玄女都会到来倾听人间的苦难,故香烛业供奉九天玄女为祖师,制香业人家都在家中供奉神位,并在九月九日 祭祀。
此外,九天玄女也曾助黄帝制作指南车,帮助黄帝击败蚩尤,因此有汽车制造或销售业者也将九天玄女视为守护神,还有丝棉纺织业者,也把九天玄女奉为职业神。
总之,九天玄女不仅在民间信仰中,关键是在《水浒传》中地位崇高,可以说是位列首位的神仙,绝非其他神仙可比。至于九天玄女的来龙去脉,咱们只能说玄鸟说比较贴合,至于其他说法,也有道理,但究竟哪个说法是真的,这,这太复杂了,超出一篇小文章的能力了。
历史上水浒传真实故事参考经典 3
十大暗器高手:张清-飞石
张清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没羽箭,彰德府人氏,原为东昌府守将。他擅用飞石,百发百中。
卢俊义率军前往东昌府,结果首阵便被张清以飞石打伤井木犴郝思文。
宋江闻讯转战东昌府。张清施展飞石绝技,连打金枪手徐宁、锦毛虎燕顺、百胜将韩滔、天目将彭玘、丑郡马宣赞、双鞭呼延灼、赤发鬼刘唐、青面兽杨志、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大刀关胜、双枪将董平、急先锋索超等梁山十五员战将,并将刘唐捉回城中。
后来以飞石击伤鲁智深,劫取陆路粮草。
三败高俅时,张清先后以飞石打伤京北弘农节度使王文德、颍州汝南节度使梅展、八十万禁军都教头丘岳。
征讨辽国时,张清以飞石打死番将阿里奇、耶律国宝,击伤洞仙侍郎,立下征辽第一功。
征讨田虎时,张清打伤壶关守将竺敬、山士奇。
征讨方腊时宣州之战中,张清与守将潘濬交战,用石子将其打于马下。
十大暗器高手:庞万春-弓箭
庞万春,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江南方腊部下的大将,由于善用弓箭,绰号“小养由基”。
书中介绍他是“江南方腊国中第一个会射弓箭的”,绰号“小养由基”。养由基乃是春秋时期楚国的神射手。庞万春带了两个副将,雷炯和计稷,部下五千人马,把守昱岭关。
卢俊义军队到达昱岭关前,声称要与花荣比箭。话未说完,先射了一箭下来,正中史进,将他攧下马去。
卢俊义带兵来到歙州,庞万春与欧鹏对战,斗不过五合,庞万春败走。欧鹏纵马去追赶,被庞万春背射一箭,欧鹏绰箭在手,继续追赶,庞万春又射出第二枝箭,将欧鹏射下了马。
十大暗器高手:花荣-弓箭
花荣为中国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108将之一,有“百步穿杨”的功夫。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九,为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之首。一张弓射遍天下无敌手,被比作西汉“飞将军”李广,人称“小李广”。
秦明带兵征剿清风山,花荣出阵与秦明大战,箭射秦明盔缨。
三打祝家庄中射掉指路红灯,攻打高唐州中射死薛元辉,攻打大名府射杀李成副将,攻打曾头市时射中曾涂,救了即将中枪的吕方,曾涂中箭落马后被吕方、郭盛杀死。
朝廷第二次招安时,当花荣听见不赦免宋江时,花荣当场射杀了天使。
征辽中,花荣一箭射中琼妖纳延,史进再一刀将琼妖纳延砍死。战兀颜光时,花荣放箭协助关胜砍死兀颜光。
征田虎时,花荣一箭射死董澄。打盖州时,花荣见张翔用箭射中孙立的马,花荣便一箭射中方琼,再一箭射张翔以振军威。杨端想要报仇,射出的箭却被花荣接住反被射死。伏击卞祥军的时候,花荣一箭射死冯翊。
征方腊时,花荣一箭射死王仁。宋江在乌龙岭中伏。幸好花荣一连射死王绩、晁中。后又在乌龙岭一箭射中江南国师邓元觉,邓元觉落马后被众军杀死。
历史上水浒传真实故事参考经典 4
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在《金瓶梅》中也有登场,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
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
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金圣叹简介
金圣叹(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名采,字若采。一说原姓张。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
他乩降才女叶小鸾,写下动人篇章,成为江南士人佳话,亦为曹雪芹构思和创作《红楼梦》的素材之一。金圣叹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提出“六才子书”之说,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受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金圣叹为什么赞誉武松为天人?
《水浒传》众好汉中,被金圣叹视为第一人的是武松。他在金批本《水浒传》第二十五回回评中说:“然则武松何如人也?曰: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断曰第一人,不亦宜乎?”
由于对武松的偏爱,金圣叹对武松的评价有夸大之嫌,但不可否认,这位“天人”确实有其不同凡响之处。
武松不同凡响表现在他对自己名声的重视,金圣叹说:“武松平生一片心事,只是要人叫声‘好男子’。”为了自己这个“好男人”即“好汉”的名声,他常有惊人之举。
途经景阳冈,酒家告诉他冈上有老虎,他不加理会;待到明白真正有虎时,他“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对武松的这一决定,金圣叹慨叹道:“以性命与名誉对算,不亦异乎?”
在东平府的平安寨牢城营,好心囚徒劝他贿赂差拨,这样“若吃杀威棒时,也打得轻。”
武松的态度却是:“若是他好问我讨时,便送些与他;若是硬问我要时,一文也没!”等差拨来到牢房,暗示武松送钱时,武松的回答是:“你到来发话,指望老爷送人情与你?半文也没!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碎银有些,留了自买酒吃!看你怎地奈何我!没地里到把我发回阳谷县去不成!”言辞掷地有声,非武松不能道出。
杀人后想办法毁灭是杀人者的常见做法,可是武松在杀了张都监一家后,“ 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种做法非武松不能为。
武松的不同凡响表在酒助人力。《水浒传》英雄们几乎个个都爱酒,尤以鲁智深、李逵、武松为甚。然而,酒带给鲁智深、李逵的是鲁莽行事,而给予武松的却是胆力,是豪侠壮举。
他酒醉后的行动不像鲁智深、李逵那样失去意识,而是清醒异常。从景阳冈打虎到醉打蒋门神,从“三碗不过岗”到“无三不过望”,武松的显示出过人的酒量和惊人的气力。
特别是醉打蒋门神前,施恩怕他酒醉误事, 武松的一段豪言让人惊叹不已:武松大笑道:“你怕我醉了没本事,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
金圣叹评曰:“盖上文武松一传,共有十来卷文字,始于打虎,终于打蒋门神。其打虎也,因‘三碗不过冈’五字,遂至大醉,大醉而后打虎,甚矣,醉之为用大也。其打蒋门神也,又因‘无三不过望五字’,至于大醉,大醉而后打蒋门神,又甚矣,醉之为用大也。”
武松的不同凡响表现在他做事的精细。与李逵的鲁莽不同,武松做事时常常经过周密的设计,这在杀潘金莲的过程中表现的极为充分。
他先是“唤土兵先去灵床子前,明晃晃的点起两枝蜡烛,焚起一炉香,列下一陌纸钱,把祭物去灵前摆了,堆盘满宴,铺下酒食果品之类,叫一个土兵后面烫酒,两个土兵门前安排桌凳,又有两个前后把门”,然后依次请来隔壁王婆、下邻开银铺的姚二郎姚对门开纸马桶铺的赵四郎赵仲铭和卖冷酒店的胡正卿、王婆家隔壁卖馉饳儿的张公。
在前后共吃了七杯酒之后才步入正题:“只见武松喝叫土兵:‘且收拾过了杯盘,少间再吃。’武松抹桌子。众邻舍却待起身。武松把两只手一拦,道:‘正要说话。一干高邻在这里,中间那位高邻会写字?’姚二郎便道:‘此位胡正卿极写得好。’武松便唱个喏,道:‘相烦则个。’便卷起双袖,去衣裳底下飕地只一掣,掣出那口尖刀来;右手四指笼着刀靶,大拇指按住掩心,两只圆彪彪怪眼睁起,道:‘诸位高邻在此,小人“冤各有头,债各有主”,只要众位做个证见!’”
接着,武松逼着潘金莲和王婆分别说出事情,才杀了她们。虽然报仇心切,但武松并没有草草行事,而是有条不紊地进行,做到了有理有据。他的精细在醉打蒋门神时同样有充分的表现:他先是一路喝酒,蓄积气力,迷惑对方,接着用把蒋门神之妾及几个伙计扔进酒缸的方式激怒将门神,最后才动手。
武松的不同凡响表现在他的善解风情。《水浒传》中的英雄大多不好女色,不解风情,有的还因此招来杀身之祸,如宋江,卢俊义等。武松在嫂嫂面前他恪守道德原则,不受诱惑,但他对孙二娘,却又表现出善解风情的一面:“武松就势抱住那妇人,把两只手一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却把两只腿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挟,压在妇人身上,只见他杀猪也似叫将起来。”
金圣叹评曰:前篇写武松杀嫂,可谓天崩地塌,鸟骇兽窜之事矣。入此回,真是强弩之末,势不可穿鲁缟之时,斯固百江郎莫不搁笔坐愁,摩腹吟叹者也。
作者忽复自思:文章之法不止一端,右之左之,无不咸有,我独奈何菁华既竭,搴裳便去,自同鼯鼠,为艺林笑哉?于是便随手将十字坡遇张青一案,翻腾踢倒,先请出孙二娘来。写孙二娘便加出无数笑字,写武松便幻出无数风话,于是读者但觉峰回谷转,又来到一处胜地。
而殊不知作者正故意要将顶天立地、戴发噙齿之武二,忽变作迎奸卖俏、不识人伦之猪狗。上文何等雷轰电击,此处何等展眼招眉;上文武二活是景阳冈上大虫,此处武二活是暮雪房中嫂嫂。
到得后幅, 便一发写出‘当胸搂住,压在身上’八字来,正是前后穿射,斜飞反扑。不图无心,又得此一番奇笔也。
总之,性格的多面和丰富,使武松成为一个不朽的丰富典型,并获得了“天人”的美誉。
历史上水浒传真实故事参考经典 5
厉天闰,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方腊麾下头领,江南方腊国四大元帅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邓元觉、石宝、司行方),官拜镇国大将军,镇守杭州。
在镇压方腊起义的宋军进攻独松关时,率军支援,杀死周通和张清,击败左臂受伤的董平,独松关失陷时被宋军主帅卢俊义杀死。
厉天闰的出场
厉天闰的首登场于“宁海军宋江吊孝,涌金门张顺归神”一回(百二十回本第114回,百回本第94回,其他版本回目顺序各异),宋江率梁山好汉前往江南征讨方腊,攻下苏州、秀州,准备攻打杭州。
从秀州降将段恺口中得知杭州宁海军军力部署:方腊大太子方天定镇守,共有7万余人马,有四大元帅和二十四位将军共二十八位战将。厉天闰就是其中一位元帅。
厉天闰的事迹
镇国大将军厉天闰,初次出场为弟报仇突袭梁山军,一刀斩掉周通;李忠带伤走了。十个回合杀败左手负伤的双枪将董平。厉天闰最出彩的是借着松树的掩护,一枪搠倒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没羽箭张清。
关上走下厉天闰、张韬来交战。董平要捉厉天闰,步行使枪,厉天闰也使长枪来迎,与董平斗了十合。董平心里只要杀,争奈左手使枪不应,只得退步。厉天闰赶下关来,张清便挺枪去搠厉天闰。
厉天闰却闪去松树背后,张清手中那条枪,却搠在松树上。急要拔时,搠牢了,拽不脱,被厉天闰还一枪来,腹上正着,戳倒在地。董平见搠倒张清,急使双枪去战时,不提防张韬却在背后拦腰一刀,把董平剁做两段。
厉天闰的结局
卢先锋得知,急去救应,兵已上关去了,下面又无计可施。得了孙新、顾大嫂夫妻二人,扮了逃难百姓,去到深山里,寻得一条小路,引着李立、汤隆、时迁、白胜四个,从小路过到关上,半夜里却摸上关,放起火来。
贼将见关上火起,知有宋兵已透过关,一齐弃了关隘便走。卢先锋上关点兵将时,孙新、顾大嫂活捉得原守关将吴升,李立、汤隆活捉得原守关将蒋印,时迁、白胜活捉得原守关将卫亨。将此三人,都解赴张招讨军前去了。收拾得董平、张清、周通三人尸骸,葬于关上。
卢先锋追过关四十五里,赶上贼兵,与厉天闰交战,约斗了三十余合,被卢先锋杀死厉天闰.
历史上水浒传真实故事参考经典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