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合集
相关文章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初三中国历史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查阅。
三年级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合集 1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
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
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很不高兴。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很多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上面的故事,又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你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
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消息传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贤士纷纷前来,表示愿意帮助燕昭王治理国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燕国终于强盛起来,终于打败了齐国,夺回了被占领的土地。
三年级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合集 2
唐朝初年,长安城里有一个剃头匠,叫杨三,祖传的剃头手艺,一把精钢打造的剃头刀拿在他手中既像书法家手中的毛笔,又像将军手中的兵器,刷刷刷刷,龙飞凤舞,几下子就剃光一个头,刮完一个脸,那感觉,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再加上收费低廉,长安城里的百姓都愿意找杨三理发。
这天,杨三的剃头铺刚开门,就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个身高七尺,相貌堂堂,但是满脸都是红红的青春痘,另外一个身高九尺,身体魁梧,一脸的络腮胡子,瞪着一双牛眼。
长青春痘的青年人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说:"听说,杨师傅的剃头手艺了得,我这个脸可以刮吗?"这要是一般的剃头匠,谁也不敢揽这样的活,因为这样的脸一上刀,就要刮破青春痘,流血。杨三却说:"这有何难!"说罢,他先将一块热毛巾搭在了青年人脸上,然后拿起自己的宝贝刀子,在一块水牛皮上蹭了起来。
片刻后,杨三的刀子被水牛皮蹭得光亮照人,吹毛即断,他将青年人脸上的那块毛巾取下,突然将刀子凑了上去。旁边的那个"络腮胡"一见,机警地上前抓住他的手,一瞪眼睛:"你要干什么?"杨三说:"你说我要干什么?自然是给客人刮胡子!"
青年人对"络腮胡"说:"不可无礼,且一边等候!""络腮胡"应了一声,站到一边去了,但是那一双牛眼还是一眨不眨地瞪着杨三。
杨三深吸一口气,将剃刀凑近青年人脸部,突然开始发力。青年人只觉得脸上就像有一只温柔的小手在抚摩着,又像是春风拂过面颊,那感觉太舒服,太奇妙 了,他惬意地闭上了双眼。"客官,好了,请起身!"杨三的声音把青年人唤醒,他起身照了照铜镜,果然,自己脸上的胡须一根不剩,而青春痘竟然没有割破一个。"杨师傅的手艺真是太绝了!"青年人竖起了大拇指,旁边的"络腮胡"也敬佩得连连称奇。
青年人打了一个手势,"络腮胡"忙从身边掏出10两银子递给杨三,杨三却不接。"络腮胡"问:"你是嫌多还是嫌少?"杨三回答:"对于一般的老百姓剃头,一次五文钱也多了,可是对于天子之家,10两银子却少了!"
青年人来了兴趣,问:"你怎么断定我来自于天子之家?"
杨三说:"我看公子爷气宇轩昂,风度翩翩,眉宇之间透着一股英气,此不是一般百姓和官宦人家所能拥有,再说,我刚才给公子爷刮脸,发现公子爷的后脖颈处有一处深深的刀伤,我想,这应该是公子爷在冲锋陷阵时,披乱军所伤。"
青年人说:"分析的透彻,那你说我是谁?"
杨三说:"我虽粗鄙,但是每天在这里剃头,能接触到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听到很多的事情,我想,皇宫中如此英气勃发而且武艺超群者,唯有秦王方能如此!"杨三接着一指"络腮胡":"如果我没猜错,这一位是勇猛无敌的秦琼秦大将军!"
青年人再一次竖起了大拇指:"杨师傅简直神人也!"
原来,气度不凡的青年人真的是当今皇上李渊的二儿子秦王李世民,他身边的"络腮胡"是大将军秦琼秦叔宝。李世民因为青春年少,精力过剩,所以脸上长出了一脸青春痘,宫廷里边的剃头匠稍一动刀,就血流如注,吓得都不敢给他刮脸。
后来,李世民打听到杨三的手艺超群,就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前来,不想,一下子就被杨三的手艺折服了,所以他就想请杨三前去皇宫,担任他个人的剃头师傅。杨三听完,那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说自己习惯了市井的自在生活,要是把他招进皇宫,那就像一只鸟关进笼子,会憋屈死的,圣人说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还是愿意给平头百姓理发。
李世民说:"我可以给你很高的俸禄,还可以给你封个五品的官职!"杨三却不为所动。
秦叔宝大喝一声:"你小小一个剃头匠,秦王给了你那么大的面子,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李世民说:"既然杨师傅不愿意进宫,我也就不勉强你,不过我公事繁忙,不能经常出宫,我想能不能这样,今后我需要剃头刮须,我就召你进宫,之后你还回你的剃头铺,为老百姓剃头,你看怎么样?"杨三答应了,李世民回宫之前,再三叮嘱杨三千万不要将此事宣扬出去。
从那之后,每当李世民的头发胡子长了,就会秘密召杨三进宫为他服务,之后又秘密送出宫,因为事情做得严实,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
这天,杨三正在剃头铺给一个百姓刮脸,忽然五六个人簇拥着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走进来,一进门,那个年轻人把手一挥,那些人就把铺里其他的人赶走了。
年轻人这才靠近杨三,说:"我也不跟你废话了,我是当今皇上的四儿子齐王李元吉,听说我二哥李世民常召你进宫给他剃头刮脸,有这回事吗!"杨三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怔怔地看着李元吉。李元吉接着说:"你也知道,当今太子乃是我大哥建成,但是我二哥李世民却一直对这个位子虎视眈眈,且他手握兵权,随时要取而代之,如此,势必要乱朝纲,伤手足。"杨三这才插上一句:"那公子爷要我做些什么?"
李元吉从身边掏出一个小纸包:"此乃秘制毒药,见血封喉,你只要将此药浸入水中,然后将剃刀泡于水中,到时给我二哥刮脸时,只需割一个小小的口子,那毒药就会侵入他体内,不消一个时辰,他就会暴毙而亡!"
杨三一听,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这可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小的万万不敢!"李元吉冷笑一声:"你要是不照我说的做,我现在就诛灭你的九族,但是如果你听我的话,我就赏赐你万亩良田,千两黄金,如何?"
在李元吉如狼似虎地逼迫下,杨三只得答应下来,为了他不至于泄漏口风,李元吉将杨三的妻子和孩子都抓走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还有民间的评价,杨三知道李世民为人谦和,爱民如子,且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他做皇帝,肯定能成就一番伟业,而太子李建成为人小肚鸡肠,猜疑心重,杨三自然不愿意让这样的人当皇帝坑害百姓。经过深思熟虑,在下一次入宫给李世民剃头时,他将太子的计谋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大惊,急忙与手下商议此事,大家一致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于是李世民就带着杨三面见父皇李渊,将太子的阴谋说与他听。李渊是个仁厚的君主,听后却不信,就传旨下去,第二天要太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进宫说清楚。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第二天,李建成与李元吉进宫,当走到玄武门时,被李世民等人射杀,此后,李渊退位,李世民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就了一番帝业。
至于剃头匠杨三,帮助李世民成就了帝业,但是被李元吉扣留的妻儿却被杀害了,杨三心灰意冷,最后用那把剃头刀给自己刮了一个光头,入白马寺做了和尚,但是因为护国有功,被李世民赏赐了两块金字牌匾,一个是"护国禅师",另一个是上书:天下第一剃头匠。
三年级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合集 3
公元前318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国乘机攻打燕国,杀死了燕王哙。不久,燕昭王即位。为了收复失地,他亲自登门向燕国贤者郭槐请教,寻求贤能人才的计策。
郭槐说:成帝业的国君,把贤人作为老师看待;成王业的国君,把贤人作为朋友看待;成霸业的人,把贤人作为大臣看待;而国家也保不住的国君,则把贤人作为奴隶看待。大王如果虚心听取贤人的教导,恭恭敬敬地拜他为师,那么,天下的贤人就会归附到燕国来。
燕昭王说:我倒真想向所有的贤人学习,只是不知道先去召见谁最合适?
郭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国王想用千金去买一匹千里马,但三年过去了也没有买到。
有个大臣对国王说:让我来为大王效劳吧!
过了三个月,那个大臣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已经死了,就花了五百两黄金,把马骨买了回来。
国王大怒道:谁让你用重金去买马骨的!
大臣说:一匹千里马的骨头尚且花了五百黄金,更何况活的千里马呢?
天下的人必然认为大王是诚心买千里马的人,肯定会把千里马送上门来的。
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得到三匹千里马。
郭槐讲完故事,又说:现在大王如果真想寻求贤人做老师,那就请从我开始吧。连我郭槐都能受到重用,何况比我更有能的人呢?他们一定会从千里之外赶来的。
燕昭王觉得很有道理,就为郭槐修建了宫室,并把他作为老师看待。这件事传开以后,很多贤能的人从各国前来投奔从善如流的燕昭王。燕国依靠了这些人才,最后终于打败了齐国。
三年级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合集 4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三年级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合集 5
秦王政杀了荆轲,当下就命令大将王翦加紧攻打燕国。燕太子丹带着兵马抵抗,哪里是秦军对手,马上给秦军打得稀里哗啦。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秦王政又派兵追击,非把太子丹拿住不肯罢休。燕王喜逼得没有办法,只好杀了太子丹,向秦国谢罪求和。
秦王政又向尉缭讨主意。尉缭说:“韩国已经被咱们兼并,赵国只剩下一座代城(今河北蔚县)燕王已逃到辽东,他们都快完了。目前天冷,不如先去收服南方的魏国和楚国。”秦王政听从尉缭的计策,就派王翦的儿子王贲(音bēn)带兵十万人先攻魏国。魏王派人向齐国求救,齐王建没有理他。公元前225年,王贲灭了魏国,把魏王和大臣都拿住,押到咸阳。
接着,秦王政就打算去打楚国。他召集将领们议论了一下,先问青年将领李信,打楚国要多少人马。李信说:“不过二十万吧。”
他又问老将军王翦。王翦回答说:“楚国是个大国,用二十万人去打楚国是不够的。依臣的估计,非六十万不可。”
秦王政很不高兴,说:“王将军老了,怎么这样胆小?我看还是李将军说得对。”就派李信带兵二十万往南方去。
王翦见秦王不听他的意见,就告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带了二十万人马到了楚国,不出王翦所料,打了个大败仗,兵士死伤无数,将领也死了七个,只好逃了回来。
秦王政大怒,把李信革了职,亲自跑到王翦的家乡,请他出来带兵,说:“上回是我错了,没听将军的话。李信果然误事。这回非请将军出马不可。”
王翦说:“大王一定要我带兵,还是非六十万人不可。楚国地广人多,他们要发动一百万人马也不难。我说我们要出兵六十万,还怕不大够呢。再要少,那就不行了。”
秦王政赔笑说:“这回听将军的啦!”就给王翦六十万人马。出兵那天,还亲自到灞上给王翦摆酒送行。”
王翦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攻。楚国也出动全国兵力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要兵士修筑壁垒,不让出战。楚国大将项燕一再挑战,他也不去理睬。
过了一段时间,项燕想:“王翦原来是上这儿驻防的。”他就不怎么把秦国的军队放在心上了。没想到在项燕不防备的时候,秦军突然发起攻势,六十万人马像排山倒海似地冲杀过去。楚国的将士好像在梦里被人家当头一棍子,晕头转向地抵抗了一阵,各自逃命。楚国的兵马越打越少,地方越失越多。秦军一直打到寿春(今安徽寿县西)俘虏了楚王负刍。
项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过长江,想继续抵抗。王翦造了不少战船,训练了水军,渡江追击。项燕觉得大势已去,叹了口气,拔剑自杀。
王翦灭楚之后,回到咸阳。由他的儿子王贲接替做大将,再去收拾燕国。燕国本来已经十分虚弱,哪里抵挡得住秦军的进攻。公元前222年,王贲灭掉燕国,还攻占了赵国最后留下的代城。
到这时候,剩下的只有一个齐国啦。齐国大臣早已被秦国重金收买过去。齐王建向来是不敢得罪秦国的。每回逢到诸侯向他求救,他总是拒绝。他满以为齐国离秦国远,只要死心塌地听秦国的话,就不用担心秦国的进攻。到了其他五国一一被秦国并吞掉,他才着急起来,派兵去守西面的边界。
可是已经晚了。
公元前221年,王贲带了几十万秦兵像泰山压顶一样,从燕国南部直扑临淄。这时候,齐王建才觉得自己势孤力单,可是其他诸侯国已经完了,往哪儿去讨救兵呢?没有几天,秦军就进了临淄,齐王建没说的,投降了。
六国诸侯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间互相攻打,想拿别国的土地来补偿自己的损失,企图维持小规模割据的局面,给秦国以各个击破的机会。秦国当时不但在政治、经济上和军事上占了优势,更重要的是符合统一的历史趋势,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把六国一个一个灭掉了。
自从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期起,各诸侯国经过二百五十多年的纷争,终于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三年级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