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初中大全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中华文化历史久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000年以上,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经典历史故事初三,欢迎查阅。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初中大全总结 1

张灵,字梦晋,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四大才子除他之外还有唐伯虎、祝允明和文徵明,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张灵成年之后,一直不愿结婚,祝允明问他干嘛不找个老婆洗衣做饭,张灵回答道:“难道你认识的女子中,有配得上我张灵的吗?数千年以来,能够称得上才子佳人的,惟有李太白和崔莺莺二人。我虽然不才,可是除了李太白之外,恐怕不作第二人想;而崔莺莺早已逝去了。”

由这番话可知张灵的抱负,以及此人有多么狂了。

一天,张灵独坐读《刘伶传》,边读边饮酒,时而拍案叫绝,没一会儿酒就没了。童子告诉他今天唐伯虎和祝允明在虎丘请客,张灵一听大喜,扮作一个乞丐,光脚蓬头,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左手持《刘伶传》,右手拿着一柄木杖,去酒宴上要饭。

到了虎丘,只见名流如云,贵客云集,张灵每到一桌酒席前就大叫道:“刘伶告饮!”乞讨美酒喝。来到唐伯虎和祝允明所在的可中亭的酒席前,也装模作样地拿着书卷要酒喝。唐伯虎早就知道此人乃张灵,笑着对他说:“你这个乞丐持书行乞,想来能够赋诗,你就写一首悟石轩的绝句吧,如果写得好,就赏你酒喝,要是写得不好,就敲打你的小腿以示惩罚!”

张灵援笔立就,只见写的是:“胜迹天成说虎丘,可中亭畔足酣游。吟诗岂让生公法,顽石如何不点头。”写完,张灵把笔朝地上一扔,说道:“好诗啊好诗!掷地作金石声!”唐伯虎看了一遍,大笑不已,遂邀请张灵同席而饮。围观者如堵。张灵大醉,拂衣而起,拿着书长揖道:“刘伶谢饮!”也不同众人作别,扬长而去。

唐伯虎对祝允明说:“今日我辈此举,不减晋人风流,干脆我画一张《张灵行乞图》,你来题跋,也是一桩千秋佳话。”于是当世两大名家合作,绘成一幅图文俱佳的名作。

众人叹赏品玩之际,忽然有一位告老还乡的官员叫崔文博的,上前表达仰慕之情,询问图中行乞者是谁,并请求借这张图回去细细赏玩,唐伯虎和祝允明慷慨答允。

崔文博回到停船的岸边,发现船不见了,喊了几声才移过来。原来崔文博有一个女儿叫崔素琼,才貌绝世,父亲出船后,听见人声鼎沸,崔素琼很好奇,打开窗户往外看,刚好劈头遇见一位相貌不俗的乞丐,两人熟视良久,乞丐忽然登上船头,长跪不起,口称“张灵求见”,屡次让他走就是不走,后来还是张灵的童子赶来,把他架出船外。因此崔素琼命移舟避之。父亲回来后,拿出图,父女二人细细赏玩,崔素琼这才知道刚才那个乞丐原来就是画中人张灵!叹息道:“此乃真风流才子也!”于是崔素琼将图收藏进了自己的行囊之中。

第二天,崔文博本来准备拜访唐伯虎、祝允明和张灵三人,不料突患重病,只好开船返回家乡。

张灵自从见了崔素琼的花容月貌之后,念念不忘,可是遍寻不得。这天来到唐伯虎家,刚好封地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派使者邀请唐伯虎去宁王府盘桓,张灵赶紧对唐伯虎说:“正好我有事相求,那天我在虎丘遇见的绝世美眉就是南昌人,请您一定为我寻访到她!这是开天辟地第一要紧事!千万别忘了!”唐伯虎欣然答允。

其实朱宸濠早就想起兵反对朝廷了,这次邀请唐伯虎,一是拉拢人才,二是想请唐伯虎画《十美图》献给皇帝,以博取皇上的欢心。宁王府中已经寻访到了九个美人,还差一个。唐伯虎先画成了《九美图》,朱宸濠一见之下大喜,盛宴款待。席间,有一个下属季生,看了《九美图》后说:“十美缺一,我愿意推荐一人,凑齐十美之数。”于是将随身携带的图献上,图中之人,赫然竟是崔素琼!原来崔家父女返回南昌后,刚好季生丧偶,久闻崔素琼才貌双全,托人做媒,哪里知道崔素琼一颗芳心早已萦绕在了张灵身上,当然拒绝。季生衔恨在心,找到画师画了一幅崔素琼的画像,要假宁王之手报复。

朱宸濠一见,叹道:“此真国色矣!”立刻命季生前往游说崔家父女。崔家父女当然竭力推辞,无奈朱宸濠何等势力,哪里推辞得掉?崔素琼自杀不得,长叹一声:“命也,夫复何言!”于是取出《张灵行乞图》,在上面题诗一首:“才子风流第一人,愿随行乞乐清贫。入宫只恐无红叶,临别题诗当会真。”对父亲说:“请您见到张灵的时候,把这张图给他,让他知道世上有一个叫崔素琼的痴情女子!”然后与父亲洒泪而别,进了宁王府。

朱宸濠见到崔素琼,惊为天人,称她为十美之冠,让唐伯虎补齐《十美图》。画完之后,崔素琼得知唐伯虎正在宁王府中,伺机给他写了一封密函,述说始末。唐伯虎看到之后大惊,这才知道原来此女即张灵委托自己寻访的女子!急忙拜访崔文博,要回自己所画的《张灵行乞图》,返回宁王府,准备相机营救。不料十美早已上路。唐伯虎愧悔交加,说:“如今事情已经无可挽回,我居然绘图进献,岂非千古罪人!有何面目见我的好朋友啊!”加上朱宸濠此时反迹已现,唐伯虎于是装疯卖傻,朱宸濠只好放他回去。

回去之后,张灵已经重病卧床,但是一听说唐伯虎回来了,撑着病体下床,向唐伯虎询问寻访的情况。唐伯虎拿出自己暗中临摹藏下的崔素琼画像,张灵一见,焚香祷告,说这是天上之人啊。听说崔素琼已经入宫,不由得抚图痛哭。唐伯虎又取出《张灵行乞图》,看到上面崔素琼的题诗,张灵大叫道:“佳人崔素琼!”呕血不止,三日后,张灵已是弥留,临死前嘱咐唐伯虎:“我死后,请以此图殉葬。”索笔留下了最后的遗嘱:“张灵,字梦晋,风流放诞人也,以情死。”掷笔而逝。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朱宸濠起兵后不久就兵败被擒,皇上下诏说十美乃逆贼所献,统统遣返原籍。回到南昌后,崔素琼发现父亲已死,办完丧事后,前往苏州拜访唐伯虎。唐伯虎把前前后后的详情一一相告,崔素琼痛哭一番,约唐伯虎第二天陪同自己前去祭墓。

第二天,在张灵的墓前,崔素琼一边读着张灵的遗稿一边饮酒,读一首喝一杯,大叫:“张灵才子!”一呼一哭,哭罢又读,往复不休。睹此人间悲剧,唐伯虎耳不忍听,掩泪回到舟中。良久良久,唐伯虎回到墓前,发现崔素琼在墓台旁边自缢而死。唐伯虎大惊,跪拜道:“大难!大难!我唐寅今日得见奇人奇事矣!”于是将两人同穴合葬,在墓碑上写道:“明才子张梦晋、佳人崔素琼合葬之墓。”

此后,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初中大全总结 2

元好问是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被尊称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他生活的年代漫天兵火,蒙古铁骑屡屡发动对金朝的进攻,中原百姓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元好问跟着父母吃了不少苦。他在动荡之中苦学不辍,31岁进士及第,35岁踏入官场,先后干过国史院编修、县令、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勤勉尽职,官声很好。金朝灭亡后,看破红尘的元好问做了个隐居者,在文学艺术诸多领域深耕细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元好问

他是诗人,创作的“丧乱诗”具有诗史的意义,再掀杜甫之后现实主义诗风之高潮;他是词人,留下词作377首,内容深邃,堪称金代一朝之冠;他是小说家,撰写了志怪短篇小说《续夷坚志》,看似荒诞不经,实则鞭挞黑暗之现实;他是散曲名家,用俗为雅,化故为新,具有开创性;他是史学家,编纂《中州集》,“以诗存史”,为金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他是文艺理论家,对汉朝以来的各种诗歌风格与重要诗人都进行过点评,而且是“以诗评诗”,点评精当,文采斐然, 再续杜甫风范;他是社会活动家,朋友遍及当时的三教九流,既有权贵名流,也有乡野村夫,有文字可考的达五百余人。

这位“北方文雄”对谁有再造之恩呢?就是名列元曲四大家的白朴。白朴的父亲白华是金朝高官,作为官宦家庭的公子哥,白朴本该锦衣玉食、前途无量,无奈身逢乱世,蒙古攻金,金朝摇摇欲坠。金哀帝由汴京(开封)逃往归德(今河南商丘)时,白华抛下妻子和儿女,只身跟随皇帝南下。没过多久,蒙古军攻陷汴京,兵荒马乱之际,白朴和母亲失散,孤苦无依,情况危急。

白朴

元好问此时也在汴京城,他跟白家是世交,恰好碰到了白朴,就收留了他,并给予精心照顾。白朴不幸身染瘟疫,生命垂危,元好问不顾自身被传染的危险,不分昼夜地将他抱在怀中看护。白朴死里逃生,竟然在得病后的第六天出了一身大汗而痊愈。元好问的侠肝义胆,为中国保留了一位元曲大家!白朴聪明机灵,喜欢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白朴深受其益。

白朴的父亲白华后来投靠蒙元为官,与元好问、白朴在真定相遇,父子终于团聚。这段年幼时的惨痛经历,给了白朴很大的心理创伤,他憎恨蒙古统治者的残暴,内心深处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元朝的子民,也不愿为元朝效力。他长大成人后,才名远扬,举荐他为官的人不少,但他把这些机会统统放弃,终生以“亡国遗民”自居,浪迹于江湖之中,寄情于山水之间,靠写诗作词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满与苦闷。

不过,这样倒造就了一代元曲大家。白朴流传下来的杂剧有 16 部,最有名的是《梧桐雨》和《墙头马上》。前者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写得凄苦悱恻,雄浑悲壮,王国维称之为“元曲之冠冕”;后者写的是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是一出跌宕起伏、热情奔放的喜剧。这两部作品,历来被认为是爱情剧中的成功之作,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对后代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初中大全总结 3

明世宗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过不下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药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当时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医生李时珍荐给太医院。李时珍是蕲州(今湖北蕲春,蕲音qí)人。他的祖父、父亲都当过医生。父亲李言闻对药草很有研究,李时珍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常常跟小伙伴一起上山采集各种药草。日子一长,他能认得各种草木的名称,还能知道什么草能治什么病。他的医药知识渐渐丰富起来。

但是,在那个日子里,做一个普通医生是被上层社会看不起的。李言闻自己是医生,却要李时珍读书应科举考试。李时珍在父亲督促下,在十四岁那年考中秀才,但是以后参加举人考试,三次都没有考中。别人都替他可惜,李时珍却并不因此失望。他的志愿是做个替百姓治病的好医生。

打那时候起,李时珍就一心一意跟他父亲学医。正好在这一年,他的家乡发生一场大水灾,水退以后,又流行疫病,生病的都是没钱的穷百姓。李时珍家并不宽裕,但是父子俩都很同情穷人,穷人找他们看病,他们都悉心医治,不计报酬。老百姓认为他们医术高明,治病热心,都很感激他们。

李时珍为了研究医术,读了许多古代的医书。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医书。汉朝人写过一本《神农本草经》,以后一千多年,不断出了许多新的医书。李时珍常常替当地的王公贵族看病,那些贵族家里藏书不少,李时珍就靠他行医看病的方便,向王公贵族家借图书看。这样一来,他的学问就越来越丰富,医术也越来越高明了。

李时珍的名气越来越响,被他看好病的人,到处宣传李医生好。附近州县得病的人,也赶来请李时珍看病。

有一次,楚王的儿子得了一种抽风的病。楚王府虽然也有医官,但是谁都没法治好。这孩子是楚王的命根子,楚王怎么不着急?有人告诉楚王,只有找李时珍,才能治好这种病。楚王赶快派人把李时珍请到王府。李时珍一看病人的脸色,再按了按脉,就知道孩子得的这种抽风病是肠胃病引起的。他开个调理肠胃的药方,叫人上药铺抓了药。楚王的儿子一吃药,病就全好了。

楚王十分高兴,再三挽留李时珍在楚王府呆下来。没有多少日子,正碰上朝廷征求人才。楚王为了讨好明世宗,就把李时珍推荐到北京太医院去。

太医院本来是国家的医疗机构。可是在那时候,明世宗对真正的医学并不重视,却迷信一批骗人的方士,在宫里做道场,炼金丹,想凭这些办法使自己长生不老。李时珍是一个正直的医生,看不惯那种乌烟瘴气的环境。他在太医院呆了一年,就辞职回家。

李时珍辞去官职,回家的路上,顺便游历了许多名山胜地。他上山不是为了欣赏景色,而是为了采草药,研究各种草木的药用性质。有一次,他到均州(今湖北均县)的武当山去,听说那里产一种榔梅,吃了能使人返老还童,人们把它称作“仙果”。宫廷的贵族都把它当作宝贝一样,要地方官吏年年进贡,并且禁止百姓采摘。李时珍可并不相信真有什么仙果。为了弄清真 相,他冒着危险,攀登悬崖峭壁,采到了一颗榔梅,带回家乡。经过他详细研究,才知道那种果子只不过像一般梅子一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根本谈不上什么“仙果”。

李时珍从长期的医疗工作和采集药物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科学的资料。他发现古代医书上的记载,有不少错误;再说,经过那么多年代,人们又陆续发现了许多古代书上没有记载过的药草。他就决心编写一本新的完备的药书。辞职回家以后,他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写成了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在这本书里,一共记录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收集了一万多个药方,为发展祖国的医药科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本草纲目》出版以后,一直流传到全世界,已经被翻译成日文、德文、英文、法文、俄文、拉丁文等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医药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至于那个迷信炼丹、一心想长生不老的明世宗,不但没有能长生不老,却因为误服了有毒的“金丹”,丢了性命。明世宗死后,他的儿子朱载垕(音hòu)即位,就是明穆宗。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初中大全总结 4

伍子胥,姓伍名员,子胥是他的字。他的祖父伍举,父亲伍奢,哥哥伍尚,三代人都是楚国的重臣。楚平王初登王位的时候,很有一些振作的样子,他把哥哥楚灵王在位时受排挤的大臣重新重用起来,让他们辅助自己处理国事,这里边就有伍子胥父子三人。

伍奢除了被任命为连公外,还是太子建的老师。他和费无忌一起负责太子建的学习和教养。

费无忌品性恶劣,太子建看不惯他,时常冷脸相向,费无忌得不到太子的好感,心里非常不安,唯恐将来太子登基,自己断了官路。于是,他日思夜想,欲除掉太子,以绝后患。

太子建长大了,按年纪要娶亲,楚平王就派使者去秦国求亲,秦昭公把自己的妹妹孟嬴许给了太子建。孟嬴是秦国出了名的美女,费无忌知道这件事后,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到了迎亲那天,他先把孟嬴及陪嫁的宫女们安顿在馆舍,自己独自去见平王。

费无忌夸赞孟嬴的美貌,并劝说楚平王把孟嬴留给自己,再从陪嫁的宫女中挑一个漂亮的,冒充孟嬴送给太子。

楚平王是个好色之徒,竟然答应了这件事。

过了不久,费无忌又对楚平王建议:“我们北面的强敌是晋国,所以防务非常重要,应该让太子亲自去镇守城父,这样才能震慑晋国。”见楚平王有些犹豫,他又说:“孟嬴的事迟早会泄露出去的,太子长期待在大王身边,对大王非常不利呀。”

楚平王一听,急忙打发太子去城父了。和太子一起去的,还有伍子胥父子。

过了一年,孟嬴为楚平王生了一个儿子,平王爱如珍宝,给他起名叫珍。费无忌一看又有机可乘,便挑唆说:“大王,听说太子已经知道孟嬴的事了,现在,他正招兵买马,训练军队,准备杀回都城呢。”

楚平王轻信了他的话,连忙问计。

费无忌说:“太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伍子胥。大王下手之前,得先把伍奢召回来,这样,太子就失去左膀右臂了。”

于是,楚平王先把伍奢召回都城,并把他关押起来,然后,又逼他写信,让他的两个儿子伍尚、伍员回来,以便除掉他们。大儿子伍尚回到了都城,于是他和父亲都被楚平王杀害了。楚平王又派人去杀太子建,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子胥为了给父兄报仇,也从楚国逃了出来。他先到宋国,找到太子建。不巧,宋国这时发生了内乱,伍子胥只好带着太子建和公子胜一起逃到郑国。郑定公同情他们的遭遇,让他们在郑国居住下来。

然而,太子建报仇心切,打算与晋国合作,借晋国的力量消灭郑国,再借郑国的兵力去攻打楚国。郑定公发觉了太子建的计划,便把他给杀了。伍子胥急忙带着公子胜逃离郑国,投奔吴国。

楚平王早已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他命人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挂上伍子胥的画像,嘱咐各地官兵严加盘查。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躲藏藏,夜晚赶路。这一天,来到了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含山县北),守关的兵士盘查得很紧,伍子胥一时无计可施,一夜之间头发全愁白了。

幸好有一个叫东皋公的好心人,替伍子胥鸣不平,他把伍子胥和公子胜接到自己的家里,好好款待,又让一个貌似伍子胥的朋友冒充伍子胥过关,故意让守关的兵士抓住,真的伍子胥才混出关去。

伍子胥和公子胜一起逃到江边,身后不远处追兵就要到了。这时,江上有一个渔翁正驾船经过,他知道了伍子胥的处境,就把伍子胥渡到江对岸去了。

过了江,伍子胥为了感谢渔翁,把自己的佩剑解下来,交给老人。他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价值千金,送给您留个纪念吧。”

老渔翁却说:“楚王为了捉到你,出了五万石谷子作为赏金,还许诺让告发的人做官。我不贪图赏金封爵,难道会贪图你的宝剑吗?”

伍子胥听后感激涕零。

伍子胥到了吴国,投靠在公子光的门下,在帮助公子光成为吴王阖闾之后,被任命为大夫,参与谋划国家大事。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初中大全总结 5

184年,黄巾军起义,朝廷任命曹操为骑都尉,前往颍川镇压。由于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任职后罢免了贪污渎职的高官将近八成,并严令禁止当时风行的宗教迷信。因为曹操当政素称法令严明,济南国的违法作乱之徒听说曹操要来了,都纷纷潜逃到别的郡县。又过了很久,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但是曹操没有就任,而是称病回乡了。当时天下已开始大乱。先是发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灵帝的事件。王芬等人曾希望曹操加入他们,但被曹操拒绝(当时曹操对前来劝其加入的好友许攸说:“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后来王芬事败自杀。接着,又有西北金城郡(今兰州)的边章、韩遂杀死刺史和郡守,率兵十余万反叛朝廷。

这时,曹操被起用为典军校尉。不巧的是,正好此时(189年)灵帝驾崩了,年幼的太子刘辩即位登基,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想趁灵帝逝世、宦官失侍之机诛灭阉党,但没有取得太后的支持。于是何进便想召时任并州刺史的董卓进京,胁迫太后同意。不想此举打草惊蛇,没等董卓到京城,何进却被宦官先下手谋杀了。189年十二月董卓入京,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后来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于是,京城也陷入混乱。为了稳定局面,董卓想拉拢曹操,上表奏请曹操为骁骑校尉。但曹操没有接受董卓给他的官职,而是更名改姓,潜逃出洛阳。

据传曹操在回乡途中路过成皋时,拜访故友吕伯奢,因疑心吕伯奢的儿子图谋杀害自己,便先下手把对方杀死。完事之后又悲伤地说:“宁可我辜负别人,不能别人辜负我啊!”在《三国演义》中,这个情节被小说作者大肆渲染,并通过让陈宫目击的角度表达对曹操品性的怀疑,已达到贬低曹操的目的。事实上,史书并未记载陈宫与曹操一起同行,而且陈宫并未担任中牟县县令,也没有捉住曹操然后释放。史书中只有杀害吕伯奢儿子的记载。

回到家乡陈留之后,曹操散尽家财征募义勇,率先揭竿起义,讨伐董卓。次年(190年)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内太守王匡、兖州刺史刘岱、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地方势力,一齐举兵反董。群雄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则行使奋武将军之职。但董卓军势力强盛,袁绍等都不敢先出兵。曹操认为董卓焚烧皇宫,劫持皇帝迁都长安,大失人心,正是与之作战的好时机。于是独自引兵西进,结果于汴水遭董卓部将徐荣击败。曹操身中流箭,坐骑也伤重不起,后得曹洪出让自己的坐骑,才死里逃生。此时曹操自己所带领的兵士不过五千人,而其他诸军兵士十余万,却每天只知饮酒作乐,不思进取。曹操为联军出谋划策,但未被采用。曹操只好与夏侯惇一起前往扬州招募兵勇,但也并不顺利。

局面僵持之时,联军内部却发生了变故。先是刘岱杀死桥瑁,让王肱当了东郡太守。接着袁绍和韩馥又考虑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但曹操表示他还是拥戴长安的献帝,“诸君北面,我自西向”。从此,曹操就更加认为袁绍行事不正,为后来的官渡之战埋下伏笔。而刘虞最后也不敢接受,此事遂不了了之。册立新帝未成,袁绍却趁机胁迫韩馥,夺取了冀州。191年曹操讨伐入侵东郡的黑山军,袁绍上表朝廷推举曹操为东郡太守。192年四月,董卓被司徒王允和吕布所杀。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初中大全总结_精选范文网

中华文化历史久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000年以上,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经典历史故事初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