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知识点参考整理
相关文章
公文中请示和报告是两种典型的上行文,原则上都主送一个上级机关,但二者又有着明显的不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公文的请示与报告的辨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知识点参考整理 1
1.内容的针对性:虽然在具体的考试中不会让你真实的着手处理某些问题,作答过程中的想过要点也是一些想法意见的形式出现,但一定是针对材料中的问题而提出,只是空泛的主观臆断往往会偏离要点,所写内容一定要结合材料实际问题提出。
2.表达的有效性:当面对的是给上级部门领导提出解决对策时,一定要注意所提对策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例如让你解决全球环境恶化如何建设宜居地提出建议时,有些天马星空的考生给出“移居月球”的方案,就明显的脱离实际作答。因此在表述时对策一定是能够切实可行的。
3.行文的定向性:对策类公文的发文单位往往都是包含部分:标题、发文对象、正文、发文单位、发文日期。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知识点参考整理 2
(一)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经政府审批的具体事项,经政府同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内设机构除了办公厅(室)外是不允许对外行文的。
(三)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四)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
(五)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考点在于必要时,不是必须抄送。
本部分在考试过程中,经常考查一些说法,判断正误,所以,要注意把握细节。另外在公文写作或者公文改错中也要遵循这些规则。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知识点参考整理 3
(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得抄送下级机关。上行文要避免多头主送,所以在写上行文时,主送机关只有一个,但是可以抄送其他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三)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四)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请示这个文种较为重要,和报告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1、请示应一文一事;报告可一文一事,也可一文数事。
2、请示需上级回复;报告不需上级回复。
3、请示需事前行文;报告可事前行文、事中行文、事后行文。
(五)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也就是公文一般不主送负责人个人。
(六)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考点就在于必要时。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知识点参考整理 4
也称签发稿,是指经审阅修改并且内容已经确定的,由机关单位负责人签发或经一定会议讨论通过正式生效的文稿。定稿已履行法定生效程序,具备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是印制正本的标准依据,一经确定,非经法定作者的允许,任何人不得对其随意修改,否则视为无效。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知识点参考整理 5
公文格式要素主要位于公文版心内。版心划分为三个部分:版头、主体和版记。页码为唯一版心外要素。其中,版头部分的要素包括:1.份号;2.密级和保密期限;3.紧急程度;4.发文机关标志;5.发文字号;6.签发人;7.版头中的分隔线。版头中所包含的要素内容需熟悉,可直接出选择题或判断题考查。
典型例题:
1.(多选)下列属于公文版头部分的有:
A.发文机关标志 B.发文字号
C.标题 D.签发人
【答案】ABD。解析:版头部分的要素包括:1.份号;2.密级和保密期限;3.紧急程度;4.发文机关标志;5.发文字号;6.签发人;7.版头中的分隔线。C选项标题属于主体部分要素,故排除C选项,正确答案为ABD。
2.(判断)公文版头和公文主体之间的红色分隔线属于主体部分。
【答案】B。解析:版头部分的要素包括:1.份号;2.密级和保密期限;3.紧急程度;4.发文机关标志;5.发文字号;6.签发人;7.版头中的分隔线。分隔版头与主体的红色分隔线属于版头部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知识点参考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