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经典总结
相关文章
学习历史知识,同学们最需要掌握的就是基础知识点。那么,在历史课本中,有哪些知识点是比较基础性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历史的基础知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经典总结 1
首先,要先阅读题的设问,后读材料。不少老师和学生会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较大的局限,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才能知晓。因此,我们要先读题目的设问。先读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分析定向化。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有重点地读材料。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图表、图示等)展示给我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从中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获取有效信息。
其次,要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再次,要把握好材料间的联系。有时一个材料题往往不止一则材料,有两则、三则材料。这些材料从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时则分别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但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中心内容,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又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经典总结 2
一、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背景:_届_全会提出改革开放
(2)
建立的过程:1980年,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建立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经济特区是我国面积、时间最晚、位置最南的经济特区。)
(3)经济特区的意义(作用):经济特区的创办,极大的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着改革开放的大潮。
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20世纪80年代,建立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7个经济开放区
20世纪90年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1992年起,开放5个沿江城市、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13个边境城市,至此,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3、对外开放的影响:A、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B、给我国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先进的持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C、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1)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直接选举范围:县和县以下)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各级政协)
(2)基层民主:居委会和村委会
2、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核心:《宪法》;
依法治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中共_大(1982、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的提出
2、中共_大(1987、10)——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内容:A、强调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B、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C、明确提出了判断是非的三条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4、中共_大(1992年10月)——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5、中共_大(200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四、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少数民族分布:少数民族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
(2)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在区实行彻底的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五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必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要本利益。
2、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建立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新型民族关系的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措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全面进行改革,发展边境贸易,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表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大的改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
五、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
1、人民海军、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1)四个军种:陆军、空军、海军、第二炮兵
(2)人民海军:建立——1949年建立了华东军区海军;发展:先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3)人民空军(共和国的“空中保护神”):1949年空军司令部成立。
2、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坚持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强军之路
3、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
(1)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职责:保卫祖国、经济建设、抗灾抢险等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经典总结 3
★第1课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
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
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动。
5.太平天国运动:
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经典总结 4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原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英国的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的:借口马神甫事件
2、战争的爆发: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3、《天津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58年
(2)签约国: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
(3)条约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4、《通商章程善后条约》:1858年,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2、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860年。
3、奕?留守北京与侵略者议和。
4、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圆明园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5、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60年
(2)内容: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额也大幅增加。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割地最多的条约:1858年,《瑷珲条约》(60多万平方千米)。
3、沙俄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经典总结 5
朝 代 制 度
汉代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 科举制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经典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