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物理

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精选

发布时间: 浏览量:3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八年级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精选 1

1、质量

(1)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

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和毫克(mg)

1t103kg103g103mg

2、质量的测量

生活中称质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实验室里,用天平称质量,其中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1)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估计被测物的质量,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天平调好后,左右两托盘不能互换,否则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

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秤量

③砝码要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以免因为手上的汗而腐蚀砝码

④保持天平盘干燥、清洁。不要直接放潮湿或有腐蚀性的物体。

(3)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每台天平能够称的质量叫天平的称量,也叫秤量。

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就是标尺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质量数。

3、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是kg/m3,实验中常用单位是g/cm3,1g/cm3=103kg/m3

八、力

1、力的定义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②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和运动的方向改变。

(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

4、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

(1)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2)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1)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2)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9、力的图示的做图方法

(1)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4)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的大小

(5)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尾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6)将所图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的附近

10、力的示意图

某些情况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则可以画力的示意图。

11、重力的概念

(1)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理解: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G=mg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3)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3、合力的概念

(1)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2)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②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则求合力无意义。

14、力的合成

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是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表述:F合=F1+F2

(2)当两下力方向相反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为较大力的方向

数学表述:F合=F1—F2(其中:F1>F2)

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精选 2

第一节浮力

一、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符号:

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G-F

4.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5.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6.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

2、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压力的合力。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结果表明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数学表达式:=

3.用于计算的导出式:

4.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二、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讨论

1.区分:浸没、浸入、浸在、没入;

2.。------液体的密度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3.——决定式

表明浮力大小只和、有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上浮:F浮>G悬浮:F浮=G

下沉:F浮

2.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间的关系

研究条件: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重力和浮力。

浮力:=g;重力:G=g

3.浮沉条件的讨论

(1)上浮和下沉是不平衡态;

悬浮和漂浮是平衡(静止)态

(2)上浮、下沉和悬浮:=V;

(3)空心物体运用浮沉条件时可以用物体的平均密度与液体密度比较

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精选 3

一、力弹力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

一个叫施力物体,一个叫受力物体。

2、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位“N”。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秤钩、指针和刻度盘组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⑴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所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范围内。⑵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⑶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线处,若不在,

应校正“0”点。

⑷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

度盘垂直。

二、重力力的示意图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公式G=m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之比,约等于9.8N/㎏,在粗略计算中,可取g=10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对于物体所受的任何力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这种表示力的图称为力的示意图。

三、摩擦力

1、摩擦: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3、减小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和粗糙程度、在接触面间加润滑剂或用滚动代替滑动等可

减小摩擦。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精选 4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精选 5

第一节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4、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9.8N/Kg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TAG标签: 物理 知识点

初二物理知识点经典精选_精选范文网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八年级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