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化学

中考化学实验操作步骤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同学们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课前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九年级上册化学重要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中考化学实验操作步骤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 1

金刚石做钻头切割玻璃

石墨做铅笔芯、电极

水银

中考化学实验操作步骤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 2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初中化学全部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上原子的构成 质子(+)

  初中化学全部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上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不带点) 核外电子(—)

  质子:决定元素的种类,与中子共同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 核外电子质量小,运动空间小,运动速率大。

  2 无确定的轨道,无法描述其运动轨迹。

  3 无法计算电子在某一刻所在的位置,只能指出其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多少。

  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

  划分标准:电子能量的高低及离核远近。

  第一层至第七层符号为: K 、L、 M、 N、 O、 P、 Q

  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在圆圈内用正数表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用弧红表示电子层,用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的电子数。

  2 排步规律(一低四不超)

  (1)能量最低原理

  (2)各层最多容纳2n2 个电子

  (3)最外层不超过8个(K层2个)

  (4)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构成共价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注意:

  ①原子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②原子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1一般不写出)。

  电子的质量很小,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可以近似用原子核的质量表示的子的质量,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的分子。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汞,铁。

  二.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 或 核内质子数

  只要质子数相同,不论中子数或电子数是否相同的微粒,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结论: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写法:“一大二小”

  2.元素符号的意义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的涵义:

  (1)表示这种物质

  (2)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3)表示组成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简单物质化学式的写法和读法

  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①金属:例如铁、镁

  ②非金属:例如硫、氧气

  ③稀有气体:例如氦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物质的式量

  物质的式量:是一种物质的实验式分子中各原子的原子量的总和。一般即等于分子量,单位是1

  2. 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3. 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一、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和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性质叫做元素的化合价。

  二、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1.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失为正价,得为负价。

  2.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物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和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电子对偏离哪种原子,哪种元素为正价,偏向哪种原子,哪种元素为负价。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和读法:化合价用+1、+2、+3…-1、-2、0表示。

  4.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5.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①H为+1,O为-2

  ②+1价金属K、Na、 Ag③+2价金属Mg Ca Ba和Zn④+3价金属Al

  ⑤变价元素:Cu为+1、+2,Fe为+2、+3,低价叫“亚铜”、“亚铁”

中考化学实验操作步骤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 3

一、认识溶解现象,溶液的组成与特征;

二、知道水、酒精、汽油等是常见的溶剂(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服上的油污洗去)

三、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举例说明乳化现象;(2)用洗涤剂去油污与用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四、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与化学实验;(2)无土栽培的营养液;(3)医疗上各种注射液

五、知道一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蔗糖溶液和食盐水中溶质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六、探究NaCl NH4NO3 NaOH 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为什么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温度表现不同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有哪几种情况?各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七、了解饱和溶液

(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 /KNO3 /Ca(OH)2溶液分别可以采用什么措施变成饱和溶液。

八、了解溶解度的涵义?查看溶解度性或溶解度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1)什么叫溶解度?“20摄适度,KNO3的溶解度为31.6g”的含义是什么?

(2)溶解度曲线上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A、B两条交于一点,交点的含义是什么?

(3)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可分为哪三种情况?各举一个例子?

九、知道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气体的溶解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举例说明?

(2)20摄适度,O2的溶解度为0.031表示什么意义?

十、了解结晶现象,胆矾晶体的形成,海水制盐?

(1)常见的结晶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溶液?

(2)如何将KNO3和少量 NaCl的混合物中分离出较纯净的KNO3晶体?

(3)过滤和结晶这两种分离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混合物?

十一、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需要哪些仪器?主要步骤?

(2)固体作溶质和液体作溶质(或浓溶液稀释)的区别?

十二、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的计算

(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x100%;

(2)稀释:溶质质量不变

M浓 x浓% = M稀 x稀% 或 M浓 x浓% = (M浓 + M水 )x稀%

(3)与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反应后溶液质量 = 反应前溶液质量(不含不溶性杂质)+-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

中考化学实验操作步骤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 4

  第一,学习化学需要正确认识“记忆”和“理解”的关系。总是有人认为,化学只需要理解就好,不需要记忆。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所谓的理解一定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的。同学们试想一下数学中平面几何中常用到的“截长补短”的方法,这是一种巧妙的方法,需要理解,但你如果不知道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那么你根本不知道该做哪条辅助线。同样,化学也需要记忆。当然,只记忆是不够的。有人说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对此我是这样认为的,以上海中考为例,像文科一样背的滚瓜烂熟,最多50出头(满分60),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才有满分的可能。

 

  第二,化学中的人为规定要“欣然”接受。例如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代表不同意义,要接受这样的表示方法。有些人为规定确实没有道理,但要接受。例如为什么浮力不叫“漂力”,为什么三角形不叫“三边形”,为什么说两个人不说二个人,没有为什么,约定俗成。

  第三,化学需要总结。当然每一科的学习都需要总结,但总结的方法不同。例如初中化学在初三上学期的分别讲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这就需要在最后对上述二个知识点进行对比总结。从共性与差异两点入手来加深理解。需要承认化学与数学、物理相比没有那种提纲携领、一以贯之的公式,所以更需要进行对比总结。同类知识学两个就总结两个,学到第三个就再加进来一起总结,起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第四,化学最怕眼高手低,尤其是计算题。在讲课时经常发现,有的同学认为方法会了就懒得亲手算,这样害处非常大。的确近几年上海中考中计算题难度在下降,但毕竟计算放在整张试卷结尾,时间相对紧迫,如果平时缺乏计算的熟练度,那就只有自己吃亏了。还有就是平时万万不可用计算器,因为中考不让用,牢记一句话:常用计算器,考试分数低!,此外化学的计算题一般都能整除,一般不会除不尽,若存在除不尽的情况试题中会说明保留几位小数。

  第五,注意细节的把握。中考化学的重中之重就是细节,中考中许多女生的成绩要比男生高,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女生比较细心,对细节把握的好。说到把握细节,不单单指考场上不粗心,同时更要强调平时学习时要细心,基本概念要理清,不能想当然。例如题目中说到某某某物质怎么怎么样,有的同学就想当然地认为这个物质是纯净物,结果丢了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意“物质”这个基本概念,物质本来就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确平时做题做到的几乎都是纯净物,但这不能成为忽略混合物的借口。

中考化学实验操作步骤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 5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2、黄绿色气体:氯气

3、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TAG标签: 化学 知识点

中考化学实验操作步骤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_精选范文网

同学们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课前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九年级上册化学重要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