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历史

最新中考历史各朝代的知识点汇总参考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在学习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九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最新中考历史各朝代的知识点汇总参考整理 1

世界古代史

(一)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出现: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2.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

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中国(前约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三)西方文明之源

1.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悉尼文明。

2.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

4.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5.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6.伊斯兰教的产生: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

(五)中古欧洲社会

1.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尔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2.8世纪,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3.改革结果: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

(六):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希波战争:为纪念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中的长跑英雄菲迪皮茨设立了马拉松赛跑。

⑴古代文明之间交往的方式: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

⑵古代世界的三大战争:希波战争、亚力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

(七)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阿拉伯数字;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阿拉伯人。

2.亚欧商业往来的途径:丝绸之路。

3.阿拉伯的辉煌文化:创立完整的代数学;巴格达医院院长阿齐斯写成外科医学著作《医学集成》;医生依本?西拿著有《医典》。

4.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典型人物:马可?波罗完成《马可?波罗行纪》。

(八)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文字的出现: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字母文字——腓尼基人。

最新中考历史各朝代的知识点汇总参考整理 2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1.文字的出现

象形文字——古埃及人(3000年),对以后字母文字产生重要影响;

楔形文字——两河流域(古巴比伦)苏美尔人(3000年),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字母文字——腓尼基人(22个),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2.世界三大宗教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1.古代科学家

①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

②亚里斯多德:创立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2.古代文学家

①荷马(古希腊):《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②索福克勒斯(古希腊悲剧作家):《俄底浦斯王》。

③《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阿里巴巴》、《阿拉丁和神灯》。

④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

⑤阿里斯托芬:古希腊喜剧之父

3.建筑特色

罗马式建筑

特点:拱顶、多梁柱、平面呈十字架形

如:麦加大清真寺

哥特式建筑

特点: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

如:巴黎圣母院

中国古典建筑

特点:中轴对称、层次分明、主体突出

如:故宫

最新中考历史各朝代的知识点汇总参考整理 3

  1.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2.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4.近现代史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三件大事:

  1840—1842鸦片战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5.《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香港),赔款2100万元(单位不是两)

  6.近代史上,使北京沦陷的事件: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北京再次沦陷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北平、天津)

  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把矛头对准中国。

  8.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

  9.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10.1862年,在慈溪(注意错别字)的战斗中,击毙了华尔。

  1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联系日本明治维新后强大起来,走上对外侵略夸张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12.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3.《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对中国的影响:

  ①侵略者以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成为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侵略需求。

  ②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最能体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4.《马关条约》中增辟的通商口岸有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15.《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体现了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6.1787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881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1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8.洋务运动的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不是鸦片战争后)。

  19.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京师同文馆。

  20.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洋务派仅仅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但是不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

  21.戊戌变法(注意字)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22.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向日本学习。

  23.戊戌变法的内容里,体现其资产阶级性质的是: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24.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没有民主主义。

  25.中共一大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但是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共一大。

  26.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

  2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8.中共领导的军队名称的演变:

  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

  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

  29.红军长征是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出发,不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0.长征胜利结束是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不是吴起镇会师。

  31.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了。

  3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侵华事件的背景:在1929—1933年,爆发了经济大危机,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外侵略扩张。

  33.1937年,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1938年,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1940年,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4.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5.中共七大:为中国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雅尔塔会议:促进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6.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但是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37.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包括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不属于战略决战。

  38.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促进了其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迎来“黄金时代”。

  39.魏源在鸦片战争(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写成了《海国图志》一书,洋务运动践行了魏源的思想。

  40.严复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思想,译著《天演论》,他的思想影响了戊戌变法。

  41.近代史上推动中国思想解放的重大事件:

  戊戌变法:在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四大: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43.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44.总结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战争的正义性

  ②将领、领导因素

  ③士兵浴血奋战

  ④人民群众支持

  45.解放战争时期,与河南有关的历史:

  1946年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挺进大别山

  1948—1949年淮海战役

  46.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47.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事件是:五四运动

  国际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事件是:英国宪章运动

  48.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是他没有直接发动武昌起义。

  49.二战结束的标志是日本投降,不是德国投降。

  50.《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后来在俄国、法国、德国的干涉下,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清政府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这就是“三国干涉还辽”。

最新中考历史各朝代的知识点汇总参考整理 4

1、做好预习工作。

预习是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预习,自己可以先对课本内容有个大概了解,能够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甚或能找出其中明白的和不明白的知识点。这样,在听老师讲课过程中才可以明白老师在讲什么,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有针对性地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2、课上做好笔记。

做好笔记,不是一味地照搬老师各种话语、文字。而是有针对性地记录老师补充的延伸的知识以及课文的总体框架等,填补一些自己不了解的知识点,为进一步宏观把握历史事件框架、历程等提供指导。

3、课后注意对知识点的串联整理。

课文中的历史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发展和结果等都是遵循一定历程或规律的,一定要对知识点进行串联,这样知识点就会记得更加牢固,也不易遗漏知识点。

4、独立及时完成作业。

历史作业,是对听课效果的一种检测方式,也是巩固知识点的一种方式。所以,课后要独立、及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达到及时巩固学习成果的目的。

5、不要死记硬背。

历史知识需要记住的东西比较多,所以有些学生就开始死记硬背。为了彻底牢固掌握知识,要在充分理解历史知识框架、关系、大意等基础上,要理解知识点从而去记住这些知识,即尽量在把握知识点意思的基础上,可以将知识内容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6、经常性地复习。

可以安排一周复习几次,长期性地对历史知识进行多看,这样记忆效果会更好。不至于每当考试前疯狂地学习,一是可能掌握程度不够;而是容易记错知识。

最新中考历史各朝代的知识点汇总参考整理 5

(1)生产工具的进步

①商周时期: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②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已在农业中开始使用铁制农具,有铁锄、铁斧等,并开始使用牛耕,战国时铁器更普遍,牛耕得到推广,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棵来灌溉农田。③秦朝时,铁器传到珠江流域。④两汉时期,农具得到改进,牛耕得以推广。西域用上了中原传去的铁农具。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用的犁壁;西汉农学家赵过发明播种机械楼车;犁耕法除耦犁外,二牛抬杠式耕作方式东汉时已传到珠江流域;一牛犁耕作方式也已出现。⑤魏晋南北朝时,曹魏的马钧发明翻车。水碓、水磨应用于谷物加工,西北嘉裕关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犁耕法。⑥唐朝时:创制了曲辕犁、筒车等农具。

(2)古代农田水利建设概况

①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②春秋战国:春秋时中原地区已普遍采用桔槔灌溉农田;吴国开挖古江南河沟通苏州和扬州间的水道,是中国开挖最早的运河,开挖邗沟沟通长江河淮河水系。楚国孙叔敖修的芍陂是有史记载的最早水库;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③西汉:六辅渠、白渠;西北修建坎儿井;江准、江汉修治天然陂池;东南排水筑堤,变淤地为良田;汉武帝治理黄河。④三国:曹魏在淮河流域修复了许多渠堰堤塘;蜀国在都江堰设置堰官进行维护。⑤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⑥隋炀帝在历代运河的基础上,于605——610年,开通了大运河。大运河全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⑦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⑧北宋:王安石变法期间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⑨元朝政府先后修治、会通河和通惠河。连接原有运河,将海河、黄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贯起来。大运河从杭州到大都全长三千余里,是当时南粮北运的重要水利枢纽。

(3)耕作技术的提高

灌溉技术:各朝代都非常重视水利灌溉工程的兴修,春秋时期的桔椽、芍陂,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西门豹渠,两汉时的灌溉渠、天然陂池、坎儿井,隋唐时期的大运河、筒车等都是先进的灌溉技术或的灌溉工程,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耕作和管理技术:商周时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两汉时期在使用二牛抬杠式耕作方法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牛挽犁法和代田法,掌握了水稻育秧移植等技术,并总结了及时收割、优选种子的管理经验;隋唐时期普遍推广“圩田”和两年三熟耕作制,使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放火烧山,开垦山地的现象也很多。

(4)农作物品种增多

①商周:黍、稷、麦、稻、豆五谷。西周时农作物种类增多,包括后世大多数农作物都有种植。②两汉:农作物除粟、黍外,稻和麦得到推广种植,也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东汉时已有双季稻;汉水流域稻麦轮作,一年两熟。西域的葡萄、石榴、首蓿、胡豆、胡瓜、胡麻等陆续移植内地。③魏晋南北朝:农作物品种增多,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产粮区。④隋唐: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⑤两宋:北方的粟、麦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广种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江淮地区;棉花的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经济作物种植扩大,南宋时棉布逐渐代替麻布成为人们主要衣被原料。⑥元朝:农作物品种增多,棉花种植遍及南方。⑦明朝: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桑、麻等作物广泛种植。江南大力发展双季稻,岭南出现三季稻。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引入我国。⑧清朝: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最新中考历史各朝代的知识点汇总参考整理_精选范文网

在学习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九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九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一、文艺复兴运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