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历史

初一历史知识点梳理范文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带来的是关于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大全,很快就要到期末了,希望这份资料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初一历史知识点梳理范文合集 1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等。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4、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5、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初一历史知识点梳理范文合集 2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初一历史知识点梳理范文合集 3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生活状况: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木棒;

  (生产工具)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

半坡人

河姆渡人

距今年代

约6000千年

约7000千年

生活地区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房屋样式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干栏式房屋

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

磨制石器,如骨耜;

原始农业

(种植作物)

种植水稻

种植粟

原始畜牧业

(饲养业)

饲养猪、狗

饲养猪、狗和水牛

原始手工业

制作彩陶;会纺织、制衣

制造陶器、玉器、乐器;会雕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

初一历史知识点梳理范文合集 4

商鞅变法

1、历史背景:

(1)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战国时,铁器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新的生产方式出现(“公作则迟,分田则速”

(2)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相继变法

2、商鞅变法的目的:引进人才、富国强兵、变法图强

3、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5、商鞅变法的作用(意义)

政治上:废除了秦国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军事上: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经济上: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6、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直接的具体原因:a.秦孝公的支持。b.变法内容的适宜。c.商鞅策略的正确。d.人民的支持。

(2)深层次的原因:

a.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b.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判定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在于其目的是否达到。变革者个人的悲剧与变革成败不能混于一谈。

7、商鞅变法成功的启示:

(1)变革不会一帆风顺,要坚持不懈。

(2)变革需要勇气,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3)顺应时代潮流的变革,能推动社会进步。

初一历史知识点梳理范文合集 5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初一历史知识点梳理范文合集_精选范文网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带来的是关于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大全,很快就要到期末了,希望这份资料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七年级历史上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