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历史故事典故【5则】总结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康熙帝登基时只有八岁。他的父亲顺治帝去世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辅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康熙的历史故事,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故事典故【5则】总结集锦 1

曹刿抗击齐军

桓公即位后,依靠管仲的帮助,争取霸主的地位。但是,在他对鲁国的战争中,却遭到一次不小的挫折。

在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进攻鲁国。鲁庄公认为齐国一再欺负他们,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拼一死战。

齐国进攻鲁国,也激起鲁国人民的愤慨。有个鲁国人曹刿(音guì),准备去见鲁庄公,要求参加抗齐的战争。有人劝曹刿说:“国家大事,有当大官的操心,您何必去插手呢?”

曹刿说:“当大官的目光短浅,未必有好办法。眼着国家危急,哪能不管呢?”说完,他一直到宫门前求见鲁庄公。鲁庄公正在为没有个谋士发愁,听说曹刿求见,连忙把他请进来。

曹刿见了鲁庄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并且问:“请问主公凭什么去抵抗齐军?”

鲁庄公说:“平时有什么好吃好穿的,我没敢独占,总是分给大家一起享用。凭这一点,我想大家会支持我。”

曹刿听了直摇头,说:“这种小恩小惠,得到好处的人不多,百姓不会为这个支持您。”

鲁庄公说:“我在祭祀的时候,倒是挺虔诚的。”

曹刿笑笑说:“这种虔诚也算不了什么,神帮不了您的忙。”

鲁庄公想了一下,说:“遇到百姓吃官司的时候,我虽然不能一件件查得很清楚,但是尽可能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才点头说:“这倒是件得民心的事,我看凭这一点可以和齐国打上一仗。”

曹刿请求跟鲁庄公一起上阵,鲁庄公看曹刿这种胸有成竹的样子,也巴不得他一起去。两个人坐着一辆兵车,带领人马出发。

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摆开阵势。齐军仗人多,一开始就擂响了战鼓,发动进攻。鲁庄公也准备下令反击,曹刿连忙阻止,说:“且慢,还不到时候呢!”

当齐军擂响第二通战鼓的时候,曹刿还是叫鲁庄公按兵不动。鲁军将士看到齐军张牙舞爪的样子,气得摩拳擦掌,但是没有主帅的命令,只好憋着气等待。

齐军主帅看鲁军毫无动静,又下令打第三通鼓。齐军兵士以为鲁军胆怯怕战,耀武扬威地杀过来。

曹刿这才对鲁庄公说:“现在可以下令反攻了。”

鲁军阵地上响起了进军鼓,兵士士气高涨,像猛虎下山般扑了过去。齐军兵士没防到这一着,招架不住鲁军的凌厉攻势,败下阵来。

鲁庄公看到齐军败退,忙不迭要下令追击,曹刿又拉住他说:“别着急!”说着,他跳下战车,低下头观察齐军战车留下的车辙;接着,又上车爬到车杆子上,望了望敌方撤退的队形,才说:“请主公下令追击吧!”

鲁军兵士听到追击的命令,个个奋勇当先,乘胜追击,终于把齐军赶出鲁国国境。

鲁军取得反攻的胜利,鲁庄公对曹刿镇静自若的指挥,暗暗佩服,但是心里总还有个没打开的闷葫芦。回到宫里,他先向曹刿慰劳了几句,就问:“头两回齐军击鼓,你为什么不让我反击?”

曹刿说:“打仗这件事,全凭士气。对方擂第一通鼓的时候,士气最足;第二通鼓,气就松了一些,到第三通鼓,气已经泄了。对方泄气的时候,我们的兵士却鼓足士气,哪有不打赢的道理?”

鲁庄公接着又问为什么不立刻追击。曹刿说:“齐军虽然败退,但它是个大国,兵力强大,说不定他们假装败退,在什么地方设下埋伏,我们不能不防着点儿。后来我看到他们的旗帜东倒西歪,车辙也乱七八糟,才相信他们阵势全乱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

鲁庄公这才恍然大悟,称赞曹刿想得周到。

在曹刿指挥下,鲁国击退了齐军,局势才稳定了下来。

历史故事典故【5则】总结集锦 2

【无能为役】故事的主人公:

克,郤克,即郤献子,春秋中期晋国正卿,身残志壮的元帅,冀芮嫡孙,冀缺嫡子,生于世卿之家,而长于阡陌之间。

【无能为役】是什么意思?

役:役使。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

【无能为役】出自哪里?

《左传·成公二年》:“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无能为役】词语辨析:

【无能为役读音】:wú néng wéi yì

【无能为役用法】:紧缩式;作谓语;用于自谦

【无能为役】典故:

春秋时期,有一年齐项公派兵攻打鲁国,包围了鲁国北部边垂的小城龙地。齐顷公有一位宠信的将领,名叫卢蒲就魁(kuí),想争夺战功,就首先去攻击龙地的城门,但龙地的守兵很英勇,经过一番厮杀(sīhā),把他抓住了。齐顷公非常着急,赶忙派人送信说:“你们别杀死卢蒲就魁,我答应不进入龙地,愿意与你们讲和。”可是龙地的将士们不听,将卢蒲就魁杀死,并且把尸首摆在城墙上,让城外的齐军观看。为此齐顷公十分气愤,他亲自击鼓督战,齐军拼死作战,爬上城墙,只用三天时间就攻入龙地,接着又占领了巢丘。卫国同鲁国比较友好,卫侯眼见鲁国遭到侵犯,就派孙良夫、石稷(jì)等领兵前去援救。卫军在路上与齐军相遇。石稷看到齐军很强大,心里害怕,打算撤兵回去,但孙良夫不同意。卫军与齐军交战不久,便败下阵来。石稷忧虑地说:“再打下去恐怕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如果损失了军队,回去无法向国君报告。请孙先生先带军队撤退,您是卫国的卿土,一旦有所损伤,是我们卫国的耻辱,我先抵抗一阵。”孙良夫撤退了,齐军却咬住不放,幸而新筑人仲叔于奚(xī)阻止了齐军,救出了孙良夫,使他免于遭灾。

孙良夫得救后,不肯罢休。他跑到晋国去请求救兵。正巧鲁国也派大夫臧孙许来求救晋侯。当时晋国的中军统帅是克,他掌握着晋的朝政。克本来就与齐顷公有怨仇,他向晋景公请求率兵去援救鲁国和卫国。晋景公同意,说:“就用700辆战车的兵力吧!”可是,克嫌战车数量太少,请求晋侯再多派一些。他对晋景公说:“700辆战车,这是从前晋文公时候‘城濮(pú)之战’的战车数目。那是因为有晋文公那样的英明国君,还有像先轸(zhěn)、狐偃(húyǎn)那样机智的大夫,所以才取得胜利。可我呢?与他们相比能力远不如他们,我就是做他们的仆役恐怕还不够格呢,所以我要求派800战车!”晋景公答应了克的要求,派了800辆战车给他,让克率领中军,土燮(xiè)辅佐上军,栾(luán)书指挥下军,韩厥(jué)为司马,浩浩荡荡地向齐国开去。战斗中,晋国获胜,齐国拿出许多宝物给晋国,并让出大块土地给鲁国。晋齐双方在爱姜结了盟。

历史故事典故【5则】总结集锦 3

吕后诛杀韩信

楚汉战争一结束,韩信被改封为楚王。汉高祖六年(前201)十月,刘邦再次采用陈平计谋,诱捕韩信。十二月,将韩信贬为淮阴侯。韩信郁郁不得志,称病不参加朝廷活动。汉高祖十年(前197)九月,刘邦宠臣陈豨反叛,自立为赵王,劫掠赵、代属地。刘邦用羽檄征召天下兵士,并亲自率兵征讨陈豨。韩信一向与陈豨交情不错,于是称病在家,不听从刘邦诏令,暗地里派人去向陈豨联络,谋求里应外合,并准备与家臣乘夜伪称诏令大赦诸官罪犯和奴役,发兵袭击吕后和太子。当时韩信舍人得罪了韩信,韩信想杀掉他。舍人弟怀恨在心,向吕后告发韩信谋反情况。吕后想召韩信,又担心他的党羽作乱,便与丞相萧何商讨计策,将韩信抓了起来并斩杀于长乐宫钟室,还灭其三族。韩信最初是被萧何推荐给刘邦的,现又是萧何将其骗入宫的,真是“成也萧何

萧何月下追韩信,败也萧何”。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刘邦采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

历史故事典故【5则】总结集锦 4

居安思危

《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

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见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将八个歌女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说:“你这几年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都很顺利,我们好比奏乐一样的和谐合拍,真是太好了。现在让咱俩一同来享受吧!”

可是,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分赠,并且劝告晋悼公说:“咱们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们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书经》上有句话说得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现谨以此话规劝主公!”

魏绛这番远见卓识而又语重心长的话,使晋悼公听了很受感动,高兴地接受了魏绛的意见,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小编解读

“居安思危”后来发展为一个成语,意思是即使处在安定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祸害,要时刻保持清醒,艰苦奋斗。“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等千古名句时刻警醒着我们,不能贪图安逸,不思进取。

历史故事典故【5则】总结集锦 5

【成语】: 沧海桑田

【拼音】: cāng hǎi sāng tián

【解释】: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成语故事】:

传说东汉仙人王方平在门徒蔡经家见到了仙女麻姑,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妹妹。她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的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岁的姑娘,头顶盘着发鬓,秀发垂至腰际,身上的衣服光彩夺目,大家举杯欢宴、麻姑说: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这次去仙山蓬莱,见海水比以前浅了许多,大概又快要变成陆地丘陵了吧!王方平笑着说:难怪圣人说海中行路都会场起灰。

沧海桑田指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成语】: 沉鱼落雁

【拼音】: chén yú luò yàn

【解释】: 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成语故事】:

春秋的时候,有一个叫做西施的美女,她每天都会到溪边去浣纱,溪中的鱼看到西施,觉得自己长得比西施丑,都羞愧的不敢浮上水面,全沉到水底去。

汉朝的时候,也有一个美女叫王昭君,她要出塞去嫁给番王的时候,天空飞过的雁,看到王昭君长得那么漂亮,都惊讶的忘记该怎么飞了,全坠落到树林里面。

后来,大家在称赞一个女人长得很漂亮,就说她有沉鱼落雁的容貌。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历史故事典故【5则】总结集锦_精选范文网

康熙帝登基时只有八岁。他的父亲顺治帝去世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辅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康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