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高二历史必修知识点推荐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有人不是说"历史不就是靠死记硬背吗?",有一点道理,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不记忆基础知识可是大失误。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如何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二历史必修知识点推荐模板 1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南北朝出现草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打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高二历史必修知识点推荐模板 2

一、智者学派

l. 产生背景

(l)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 研究主题

(l) 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2) 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3. 思想主张

(l) 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 反对迷信, 强调自由。

(3) 在社会道德方面, 主张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不应强求一律。

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l. 苏格拉底

(l) 主张

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

②重视教育,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 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 柏拉图

(l) 思想主张

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 各尽其责。

(2) 地位: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亚里士多德

(l) 思想主张

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②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 地位: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学习探究】1、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 相同点: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否定神的意志, 强调人的价值。

(2) 不同点:

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 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忽视道德, 追求功利。

②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哲学, 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强调人的理性, 重视教育。

2、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

(1) 相同点:都是公元前5世纪东西方思想巨人;都强调人的价值,重视道德和秩序。

(2) 不同点:

①服务的政治体制不同:孔子维护“周礼”,推崇君主权威;苏格拉底用美德维护民主政治。

②对道德来源认识不同:孔子强调人的自律和社会约束作用;苏格拉底更强调知识的意义。

高二历史必修知识点推荐模板 3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丝织品工艺精巧,如“妆花缎”,后又增加了新品种金宝地

高二历史必修知识点推荐模板 4

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高二历史必修知识点推荐模板 5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TAG标签: seo_keywords

高二历史必修知识点推荐模板_精选范文网

有人不是说历史不就是靠死记硬背吗?,有一点道理,历史知识是需要记忆的,不记忆基础知识可是大失误。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如何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