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相关文章
2022高考化学知识点材料有哪些你知道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因此,很多人能对它感兴趣,有了兴趣,我们就会自觉学,认真学!一起来看看2022高考化学知识点材料,欢迎查阅!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1
碳酸盐
1.一些碳酸盐的存在、俗称或用途
大理石、石灰石、蛋壳、贝壳、钟乳石—CaCO3;纯碱、苏打—Na2CO3;
小苏打—NaHCO3(可用于食品发泡,治疗胃酸过多症)碳铵—NH4HCO3(氮肥);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钾肥);锅垢的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
制普通玻璃原料—石灰石、纯碱、石英;制水泥的原料—石灰石、粘土
2.碳酸的正盐和酸式盐
(1)、相互转化:碳酸钙和碳酸氢钙的转化(实验现象;石灰岩洞和钟乳石形成)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转化(碳酸钠溶液跟盐酸反应不如碳酸氢钠剧烈;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杂质;除去碳酸钠中碳酸氢钠杂质;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杂质为什么不用碳酸钠溶液而用碳酸氢钠溶液等问题;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碳酸氢钠析出的原因:①消耗了水②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③生成碳酸氢钠的质量大于原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
(2)、共同性质:都能跟酸(比碳酸强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盐的检验)
(3)、稳定性比较:正盐比酸式盐稳定(稳定性:酸<酸式盐<正盐,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如HClO<ca(clo)2;h2so3<na2so3等)< ??="" p="">
(碳酸氢钠受热的实验现象;碳酸氢钙溶液受热的实验现象)
(4)、溶解性比较:一般说酸式盐的溶解性强于正盐如Ca(HCO3)2>CaCO3,反例:NaHCO3<na2co3< ??="" p="">
(5)、碳酸氢钠与碳酸钠某些反应的异同
①、都有碳酸盐的通性—-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要注意熟悉反应时耗酸量及生成气体量的各种情况下的比较。)
②、跟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
③、碳酸氢钠能跟氢氧化钠等碱反应而碳酸钠不反应;
④、碳酸钠跟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易生成碳酸盐沉淀,而碳酸氢钠跟盐类稀溶液不易生成沉淀。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
②、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
③、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亚铁盐
④、加盐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铝酸钠
⑤、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或黑褐色沉淀—氧化银)继续加,沉淀消失—硝酸银(制银氨溶液)
⑦、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生成蓝色沉淀—铜盐
⑧、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⑨、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沉淀能逐渐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3.既跟酸反应又跟碱反应的物质小结
1.金属铝
2.两性氧化物(氧化铝)
3.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
5.弱酸弱碱盐(如(NH4)2S;NH4HCO3等)
6.氨基酸、蛋白质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2
1、首先是听讲。不论学习任何一门课,都离不了课堂,跟着老师的步伐,知识才能铭记,或许有些同学觉得老师不够好,尽管如此,课堂集中听讲也会对你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积极思考。有些时候,老师不一定可以讲到所有知识,这是你就需要思考,不紧可以思考老师讲过的,你甚至可以尝试推测老师即将讲什么,当然前提是你不会因为思考而落下重要的知识点。
3、积极回答问题。课堂上,老师会提问,学生需要回答,这时,只要你心中有了答案,一定要说出来,不要怕错,不管打错答对,你都会记忆深刻
4、思考笔记,回顾课堂。课堂上的某些东西很容易忘记,所以你需要做笔记,目的是为了下课可以回顾,不忘记。
5、做题。化学中有许多记忆性的东西,或许一些同学不发愁,但是对于不喜欢背来的同学,这是一个麻烦,所以为了可以是记忆清晰,不轻易忘记,多做题,在做题过程中慢慢记忆。
6、问题。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在做题过程中,思考过程中,总会遇到难题,自己无法解决,这时,你就必须问人,可以是同学,可以是老师,总之一定要问清楚,理解清楚才罢手。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3
(1)、氯酸钾热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2)、高锰酸钾热分解
(3)、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4)、电解水
(5)、氧化汞热分解
(6)、浓硝酸分解
(7)、次氯酸分解(光)
(8)、氟与水置换反应
(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10)、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11)、光合作用
以上1~3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但一般所谓“实验室制取氧气”是指1、2两种方法。工业用氧气主要来自分离液态空气。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4
1、Cl-的检验:
原理:根据Cl-与Ag+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AgCl沉淀来检验Cl-存在。
方法:先加稀硝酸酸化溶液(排除CO32-干扰)再滴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Cl-存在。
2、硫元素的存在: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化学性质较活泼,容易得到2个电子呈-2价或者与其他非金属元素结合成呈+4价、+6价化合物。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如火山口中的硫就以单质存在)
3、硫单质:
①物质性质:俗称硫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熔点低。
②化学性质:S+O2 ===点燃 SO2(空气中点燃淡蓝色火焰,纯氧中蓝紫色)
4、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2)SO2的制备:S+O2 ===点燃 SO2或Na2SO3+H2SO4=Na2SO4+SO2↑+H2O
(3)化学性质:①SO2能与水反应SO2+H2OH2SO3(亚硫酸,中强酸)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正逆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关键词:相同条件下)
②SO2为酸性氧化物,是亚硫酸(H2SO3)的酸酐,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与NaOH溶液反应:
O2(少量)+2NaOH=Na2SO3+H2O (SO2+2OH-=SO32-+H2O)
O2(过量)+NaOH=NaHSO3(SO2+OH-=HSO3-)
、与Ca(OH)2溶液反应:
O2(少量)+Ca(OH)2=CaSO3↓(白色)+H2O
2SO2(过量)+Ca(OH)2=Ca(HSO3) 2 (可溶)
对比CO2与碱反应:
CO2(少量)+Ca(OH)2=CaCO3↓(白色)+H2O
2CO2(过量)+Ca(OH)2=Ca(HCO3) 2 (可溶)
将S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与C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实验现象相同,所以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SO2和CO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这说法是对的,因为S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SO2具有强还原性,能与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气、氧气等)反应。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新制氯水褪色,显示了SO2的强还原性(不是SO2的漂白性)。
O2+Cl2+2H2O=H2SO4+2HCl(将SO2气体和Cl2气体混合后作用于有色溶液,漂白效果将大大减弱。)
④SO2的弱氧化性:如2H2S+SO2=3S↓+2H2O(有黄色沉淀生成)
⑤SO2的漂白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会恢复原来的颜色。用此可以检验SO2的存在。
⑥SO2的用途:漂白剂、杀菌消毒、生产硫酸等。
5、硫酸(H2SO4)
(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的硫酸为无色油状粘稠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释浓硫酸要规范操作:注酸入水且不断搅拌)。质量分数为98%(或18.4mol/l)的硫酸为浓硫酸。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
(2)浓硫酸三大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①吸水性:浓硫酸可吸收结晶水、湿存水和气体中的水蒸气,可作干燥剂,可干燥H2、O2、SO2、CO2等气体,但不可以用来干燥NH3、H2S、HBr、HI、C2H4五种气体。
②脱水性:能将有机物(蔗糖、棉花等)以水分子中H和O原子个数比2︰1脱水,炭化变黑。
③强氧化性: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显示强氧化性(+6价硫体现了强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a. 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如铜):2H2SO4(浓)+Cu===△CuSO4+2H2O+SO2 ↑
(此反应浓硫酸表现出酸性和强氧化性 )
. 与非金属反应(如C反应):2H2SO4(浓)+C===△CO2 ↑+2H2O+SO2 ↑
(此反应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 )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 5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26、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0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3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3、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4、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5、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3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7、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族元素等。
4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4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4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4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46、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4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48、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49、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50、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