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辅导

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合集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所谓课后复习法就是我们刚听完老师的讲课之后,利用下课的10分钟来消化和吸收刚刚讲过的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高考语文备考知识点归纳_高三语文高分知识点,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合集推荐 1

《劝学》知识点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

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4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5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6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

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

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7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合集推荐 2

人物分析的方法:内容、描写、环境、背景、想象。

人物分析答题要点:(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1﹒人物形象的类型 : 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2﹒常见人物形象的类型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忠心报国的形象。

8)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形象。

9)爱恨情长的形象。

10)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

11)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

12)爱民惜才的形象。

古典诗词中常见人物形象

(1)英雄:矢志抗敌,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爱国主义。

(2)美人:相思恋人,比喻君王,自喻。

(3)羁人:乡思之情,孤身独处,思念亲人之情不能自已,无尽伤痛,独行天涯游。

(4)宫女:百无聊赖,凄凉寂寞,形孤影单。

(5)思妇:思念丈夫的少妇形象, 孤单寂寞,深切思念,无比眷恋。

(6)隐士:向往田园生活,超凡脱俗,闲适超逸,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7)征人:有写得慷慨激昂,怨恨不平,反战思归的。威武的军容,雄壮的气势。

(8)悲士:功业难成,报国无门,为国建功,不被赏识,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的凄清寂寞之情。

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合集推荐 3

第四单元

通假字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 (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10、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11、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13、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辞别。)

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驩”通“欢”,欢聚)

16、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1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逮捕,拘押)

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员”通“圆”,直径;“尊”通“樽”,酒杯)

一词多义

二、解释指定词的词义。

负:① 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 ②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

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使:①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派) ②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⑤单于使使晓武(派 )( 使者 )

引: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援引,引用) ② 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

③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调转) ④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徒:①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①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①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连词) ④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

⑤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固: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坚决,坚持,执意)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③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固执)

④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本来)

⑤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易守难攻。)

观:① 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④ 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 启窗而观(看)

征:①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 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 岁征民间(征收)

因:① 因人京师(连词,表顺承关系,于是,接着)

②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介词,由,从)

③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介词,通过)

④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介词,趁、乘机)

⑤ 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就、因此,连词,表示顺承)

⑥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介词,通过、经由)

以: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以:在… …的时候)

②匈奴以为神(把)

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因为 )

④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用 )

⑤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城予赵( 凭 )

乃:① 十年乃成(才)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却)

③遂乃研核阴阳(就) ④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辟:①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

③ 唇吻拿辟仁开,打开) ④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 辟邪说(排除,驳斥) 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制:①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 吴起… … 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④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古今异义词

三、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 拜为上卿 (被授予官职)

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3、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4、请指示王(指给… … 看)

5、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亲人,包括父母和内外亲属)

6、于是相如前进击(上前进献)

7、布衣之交(平民)

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指秦王的嫔妃)(指近臣和侍从)

9、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10、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

1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痛恨)

12、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

13、我丈人行也。(老人,长辈)

14、欲因此时降武。(趁这时)

15、独有女弟二人 (妹妹。今一般不连用。)

16、且陛下春秋高 (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7、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18、稍迁至移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1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财物)

2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正当、适逢)

21、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亲近的侍臣)

22、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地征召)

2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栽培,提拔)

2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殿阶)

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不应召)

2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官吏初到任)

2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应荐)

词类活用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 (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3、乃使从者衣褐 (衣:名词作动词,穿)

4、而相如庭斥之 (庭:通“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6、完璧归赵 (完:使动用法,使… …完整)

6、秦王恐其破璧 (破:使动用法,使… … 破碎)

7、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动用法,使… … 承担)

8、毕礼而归之 (归:使动用法,使… … 回去)

9、且庸人尚羞之 (羞:意动用法,以… … 为羞耻)

10、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意动用法,以… …为先;后:以… … 为后)

11、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1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宽:形容词作动词,宽待)

13、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 为壮,认为… … 壮。)

1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弩:名词作状语,用弩弓)

1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生得:被活捉)

15、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 为乐。

15、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 …投降)

1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膏:使动用法,使… …滋润肥美)

17、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 …相斗)

18、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 …投降)

19、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苦:形容词作动词,折磨)

20、天雨雪 (雨:名词作动词,下)

21、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作动词,生子)

22、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作动词,执,拄)

23、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结网;檠:用檠矫正)

24、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作动词,抬,扛)

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奇:认为… …奇)

26、宦官惧其毁已,皆目共之。 (目:递眼色)

特殊文言句式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

2、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宾语前置,以何)

3、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判断句)

4、我为赵将。(“为”,是,判断句)

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于”,被,被动句)

6、设九宾于廷(“于廷”,介词结构后置)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被动句)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判断句)

10、大王见臣(于)列观 。 (省略介词“于”)

1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留在汉的匈奴使)

12、为降虏于蛮夷。(介词结构后置,“于蛮夷”)

1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以何见汝为”)

1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

15、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句,“以何复加”)

16、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17、缎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

18、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被,被动句)

1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定语后置,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大臣有几十家.)

20、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

您还为谁(守节)呢?)

21、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未有之”)

22、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 (省略介词“于”)

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合集推荐 4

一、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谣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责骂)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

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

“悒”,忧愁苦闷)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

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三、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

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

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唯,

只是)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四、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

作动,约束)

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

使……受压抑)

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没有准则。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

巧。②今义:技艺巧妙)

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

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

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

②今义:经济困难)

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

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

开家乡或祖国)

6.陆离:长余佩之陆离(①古义:修长的样子。②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7.替:謇朝谇而夕替(①古义:废弃,贬斥。

②今义:代替。

8.攘:忍尤而攘诟(①古义:忍受②今义:排斥、排除。

9.伏:伏清白以死直(①古义:守,保持②今义:隐藏,屈服,低下去)。

10.惩:岂余心之可惩兮①古义:受创而改变。②今义:惩罚,惩处。

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合集推荐 5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TAG标签: 语文 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点合集推荐_精选范文网

所谓课后复习法就是我们刚听完老师的讲课之后,利用下课的10分钟来消化和吸收刚刚讲过的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高考语文备考知识点归纳_高三语文高分知识点,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高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