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化学答题技巧范文精选
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魔咒,因为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和难度,学起来特点麻烦,不是花短时间突击就能学会的,而且有些学生就是不开窍,该怎么办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好高三化学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理综化学答题技巧范文精选 1
1.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甚至白字)都要参照标准扣分。
如:催化剂;加成反应;苯;油脂;酯化;金刚石;容量瓶;坩埚(钳);铵盐、氨气等等。
2.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条件错误或不全的,都不给分(包括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系数有倍数(非最小公倍数),分数等均视为不规范而不给分
如:“△”、“↑”、“↓”、“→”、“”、反应条件等均应正确使用。
3.凡是辨别不清的,皆为“0”分。所以答题时,字不一定很漂亮,但须十分清晰。即首先不能过分潦草,而且要十分清晰,易于辨认。
有两种情况存在,其一是学生在修改答案时,改动不够坚决和清楚,如由A改成B,由B又改成D,中间修改不清楚,难以辨认,其二是不排除考生有投机心理,让评卷老师去猜。另外有些学生开始答卷(题)时,没有把握,而用铅笔答题,没有用签字笔,最后又没有用0.5mm黑色签字笔圈定,扫描时图像不够清晰,造成重大失分。
4. 答错位置或答题超出试卷、试题各自标出的划定界限时,有些可能找出分数,但风险太大,所以甚至每个大题的小题之间都要严格遵守各自的界线,以防止因试题由于测试内容过多,而评卷时又需切割扫描,而造成答题内容上下不着边,引起缺失。试卷上多处有明显的提示,不许越线。
5.“白纸黑字”原则。即凡是试卷上写了的就有,没有写的就没有。
只有认试卷上的白纸黑字所表达的内容所提供的信息,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评分。
6.“见空给分”原则。在连续多个答案中,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用“独立操作,互不牵连”的原则,即前面一个答案的正确与否,不影响后面答案的给分,同理,如前者正确,而后面错误,也按步骤照样给分,虽然此法可能让某些人占了便宜,但也不能冤枉一些人,而且便于操作。
高考理综化学答题技巧范文精选 2
1关于元素周期律(表)的6大误区
常见误区
出错原因
误认为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只有第ⅣA族的元素
忽视了第ⅠA族的H的最高正价为+1,最低负价为-1
误认为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等于其族序数
忽视了氧元素无最高正价,氟元素无正价
误认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忽视了关键词“最高价”
误认为失电子难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忽视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失电子难,得电子也难
误认为同周期相邻两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都等于1
忽视了长周期也有相差11或25的情况
误认为得(失)电子数的数目越多,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越强
忽视了元素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与元素的非金属性、金属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
现场检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双原子分子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2)非金属元素原子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3)三氯化硼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满足了8电子结构(×)
(4)第ⅠA族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同周期的第ⅡA族的强(√)
(5)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F>O>N,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氟气能置换水中的氧,氧气也能置换出氨中的氮(√)
(6)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
(7)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8)按照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非金属元素最多有23种(√)
2热化学中的5个易错点
致误原因
特别提醒
忽视反应热的意义
Delta;H表示反应进行到底时的能量变化。对于可逆反应,改变条件、平衡可能发生移动,但ΔH不变
忽视反应热和平衡常数的计算的不同
A(g)+1/2B(g)=C(g)ΔH1,
平衡常数为K1;
C(g)+1/2B(g)=D(g)ΔH2,
平衡常数为K2。
则反应A(g)+B(g)=D(g)
Delta;H=ΔH1+ΔH2,平衡常数K=K1·K2
忽视用键能或用能量计算反应热时公式的不同
Delta;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Delta;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忽视催化剂对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影响不同
催化剂能改变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忽视反应热的符号
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需带上正、负号进行比较
现场检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已知2C(s)+2O2(g)===2CO2(g)ΔH=a
2C(s)+O2(g)===2CO(g)ΔH=b,则a>b(×)
(2)甲烷的标准燃烧热ΔH=-890 kJ·mol-1,
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g)
Delta;H=-890 kJ·mol-1(×)
(3)已知S(s)+O2(g)===SO2(g)ΔH1=-Q1 kJ·mol-1,
(g)+O2(g)===SO2(g)ΔH2=-Q2 kJ·mol-1,则Q1
(4)500 ℃、30 MPa下,N2(g)+3H2(g)=2NH3(g)
Delta;H=-38.6 kJ·mol-1;
将1.5 mol H2和过量的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热量19.3 kJ(×)
(5)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 kJ的热量(√)
3规避速率平衡的失分点与误区
致误原因
应对策略
解释或举例
混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不能认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v正一定增大,v逆一定减小
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都增大
混淆平衡移动与转化率的关系
不能认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2HI(g)=H2(g)+I2(g),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充入一定量的HI(g),平衡正向移动,但HI(g)的转化率不变
混淆“减弱”与“消除”的概念
不能认为增大反应物浓度时,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物浓度一定减小。要正确理解化学平衡原理中的“减弱”二字
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后增大SO2(g)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SO2(g)的浓度比原平衡时要大
混淆化学平衡移动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不能认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则平衡常数一定变大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现场检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恒温条件下,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加入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改变了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同一反应,在相同时间间隔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和意义都不一定相同(×)
(5)5 mol·L-1·s-1的反应速率一定比 1 mol·L-1·s-1的反应速率大(×)
(6)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7)在一定条件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变大(×)
(8)由温度或压强改变引起的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4规避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失分点
1.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3个易失分点
(1)误认为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一定增大。
如向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CH3COOH的电离程度减小。
(2)误认为当对酸、碱溶液稀释时,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
如对于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当加水稀释时,由于Kw是定值,
故c(H+)减小,c(OH-)增大;当对碱溶液稀释时,c(OH-)减小,c(H+)增大。
(3)误认为电离平衡右移,电离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对于同一反应,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只有因为温度升高而导致平衡右移时,电离平衡常数才会增大。
2.有关溶液酸碱性的4个易失分点
(1)误认为由水电离出的c(H+)=10-13 mol·L-1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如25 ℃,0.1 mol·L-1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都为10-13 mol·L-1。
(2)误认为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pH。
如pH=7的溶液在温度不同时,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还可能显中性。
(3)误认为酸碱恰好中和时溶液一定显中性。
如强酸和弱碱恰好中和时溶液显酸性,强碱和弱酸恰好中和时溶液显碱性,
强酸和强碱恰好中和时溶液才显中性。
(4)不能正确理解酸、碱的无限稀释规律。
常温下任何酸(碱)溶液无限稀释时,溶液的pH都不可能大于7(小于7),只能无限接近7。
3.盐类水解的5个易失分点
(1)误认为酸式盐一定呈酸性。
如NaHSO4、NaHSO3、NaH2PO4溶液均呈酸性,
但NaHCO3、NaHS溶液均呈碱性。
(2)误认为能够发生水解的盐溶液一定呈酸性或碱性,
但其实是与弱离子的水解程度有关。
如CH3COONH4为弱酸弱碱盐,发生水解,但溶液呈中性。
(3)误认为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离子的水解程度一定增大。
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FeCl3固体,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但Fe3+的水解程度减小。
(4)误认为弱酸强碱盐都因水解而显碱性。
但NaHSO3因HSO3的电离能力大于其水解能力,
所以NaHSO3溶液显酸性。
(5)由于加热可促进盐类水解,错误地认为可水解的盐溶液在蒸干后都得不到原溶质。
对于水解程度不是很大、水解产物不能脱离平衡体系的情况
[如Al2(SO4)3、Na2CO3溶液]来说,溶液蒸干仍得原溶质。
4.沉淀溶解平衡的4个易失分点
(1)误认为沉淀溶解平衡右移,Ksp一定增大。
Ksp与其他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无关。
(2)误认为沉淀溶解平衡右移,溶解度一定变大。
溶解度表示的是100 g溶剂中所能溶解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受温度和同离子效应的影响,若是加水使沉淀溶解平衡右移,溶解度不变。
(3)误认为只要Ksp越大,其溶解度就会越大。
Ksp还与难溶电解质类型有关,只有同类型的难溶物的Ksp大小可用于比较其溶解度大小。
(4)误认为Ksp小的难溶电解质不能转化为Ksp大的难溶电解质,
只能实现Ksp大的难溶电解质向Ksp小的难溶电解质转化。
实际上当两种难溶电解质的Ksp相差不是很大时,通过调节某种离子的浓度,可实现由Ksp小的难溶电解质向Ksp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
现场检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温度下,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都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2倍后,溶液的pH=b,则a>b(×)
(3)pH=4的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所有离子浓度都降低(×)
(4)无论在酸溶液中还是在碱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
(5)某盐溶液呈酸性,一定是由水解引起的(×)
(6)沉淀转化只能是Ksp大的沉淀转化为Ksp小的沉淀(×)
(8)中和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醋酸消耗的NaOH的量相同(×)
(9)用湿润的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3.4(×)
(10)在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不会影响离子的种类(√)
(13)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到终点时,c(Na+)=c(CH3COO-)(×)
(14)室温时,向等体积pH=a的盐酸和pH=b的CH3COOH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氢氧化钠后,两溶液均呈中性,则a>b(×)
(15)常温下,等体积的盐酸和CH3COOH的pH相同,由水电离出的c(H+)相同(√)
(16)溶液均为0.1 mol·L-1的①CH3COOH
②NH4Cl③H2SO4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②>①>③(√)
5突破电化学中的易错点
致误原因
应对策略
混淆电解池和原电池原理
根据电池反应,充电时为电解池,放电时为原电池;与电源连接的为电解池,提供电流的为原电池
电解时忽视惰性电极和非惰性电极的区别
惰性电极为石墨、Pt、Au等,Cu、Fe等金属都是非惰性电极
不清楚电池正、负极所带电荷情况,错误判断离子迁移方向
原电池中,负极附近溶液带正电,阴离子向负极迁移,正极附近溶液带负电,阳离子向正极迁移;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迁移,阳离子向阴极迁移
不理解电解反应,错误判断加入复原物质
需根据电解反应方程式判断
现场检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Cu+2H+===Cu2++H2↑既可在原电池中完成,也可在电解池中完成(×)
(2)蓄电池充电时,标志着“-”的电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3)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5)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时,阴极可能得到固体镁(×)
(6)用惰性电极电解KOH溶液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
(7)以Pt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时,若两极只有H2和O2析出,则溶液的浓度一定改变(×)
(8)铜与稀硫酸接触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O2+4e-+4H+=2H2O(√)
3大技巧让你高考化学选择题
选择题的特点和考查内容
1、选择题的特点
选择题的结构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
经过对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分析,选择题具有如下特点:
(1)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覆盖面广,且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选拔。
(2)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有利于稳定学生的考试心理,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正常水平。
(3)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
(4)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利于考生备考。
2、选择题考查的主要内容
(1)化学用语,物质的分类,胶体,能量,化学与社会、生活、高科技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
(3)离子方程式与化学事实的对应关系,离子共存;
(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电化学;
(5)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
(6)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7)弱电解质的判定,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
(8)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物质分离和检验)、化学实验安全;
(9)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0)小计算。
高考理综化学答题技巧范文精选 3
“稳”就是不要慌张,不要急躁,心态要稳,避免忙中出错。
“细”就是要“细致”,审题要细,切勿漏看条件,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找到突破口。
“活”就是解题时方法要灵活,面对四个选项,要扬长避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准”就是要准确。在选择题中涉及到“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很普遍,要看准题目要求,切勿答非所问,选准正确选项。
选项中的错误分为“知识错误”和“逻辑错误”、“表述错误”,其中“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应肯定是错误的选项;“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选项本身的叙述虽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应是错误的。
高考理综化学答题技巧范文精选 4
一、知己知彼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学校条件达不到,则多看书,多想),在初中化学内容里,有一部分是需要大家死记硬背的(因为有些东西记不住,就谈不上灵活运用),然后初中化学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能灵活运用最好,不能的话就需要多看,多记。最后是计算和书写,考试要用化学用语去写,平时交流的话写到试卷上可能不得分,切记切记。初中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1.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每个元素三项,元素符号,序号及元素名称)。
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大多数同学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初中化学这样,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很多实验就跟魔术一样,很能吸引孩子。建议还未提前学习化学的同学,提前关注一些化学兴趣类书籍或者实验视频,推荐书籍有《疯狂科学》;《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还有《化学应用与概念》;
另一种让孩子快速喜欢学化学的方法就是找一个适合孩子,孩子喜欢的老师,这比什么都管用!鼓励孩子自己参与初中化学实验环节,因为在学校也好,在课外班也好,孩子自己做实验的机会很少,但是如果孩子在家里自己就能动手完成一些小型实验,不仅增加趣味性,而且还锻炼了动手能力。
三、常复习,多记忆
初中化学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初中化学知识。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多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
要牢记初中化学的各个名词,定义,并且要仔细加以区分,比如化合物,纯净物,单质,混合物,它们的定义不但牢记,还要加以区分,比较,要扣定义里面字眼,谁包括谁都要搞清。常见的初中化学反应是必须牢记的,要会默写,条件(加热、光照、催化剂),箭头(可逆,不可逆)都需要注意,化学中的公式,就像记数学公式那样把它理解,记住,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高考理综化学答题技巧范文精选 5
1、上课坚决不能“走神”
我们在上课学习的时候,一定不要走神,尽量整节课都听老师讲解,老师在课上讲的内容是非常的重要的,有很多的时候我们做很多的化学题,也不如把老师的所讲的内容听好,理解好,这样我们的成绩才能提高的更快。
2、争取在课堂上多回答问题
这样既能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又能把我们自己没有理解好的弄明白,这对我们是非常的有帮助的,上课积极的回答问题,也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这样我们的化学成绩才能提高。
3、重视化学实验
其实记化学方程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理解,我们做化学实验,就能自己得出相对应的反应,有很多化学成绩好的同学,他们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也是很好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是需要注意的。
4、掌握好化学方程式
化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化学方程式,有很多的同学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不太重视化学方程式,在化学考试中,化学方程式出现的是最多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把化学的基础内容掌握清楚。
在背化学方程式的时候,还要多练习配平,配平也是最容易让我们拉开距离的分数,多做一些训练的题目,把一些基本的知识常识化。
高考理综化学答题技巧范文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