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历史

高中冲刺历史知识点复习精选

发布时间: 浏览量:3

时事政点一直被作为高考历史大题的命题方向,为帮助考生们积累更多的时政热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金砖会议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冲刺历史知识点复习精选 1

《人权宣言》提出的民主法制原则主要有:

(1)宣布人权是“天赋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宣言第1条明确指出:“人们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第2条规定:“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天赋和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2)确立了“人民主权”、“权力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规定执政者的权力来自人民,任何团体或个人都不能行使人民没有赋予的权利。而且具体规定:公民有权参加制定法律;有权决定政府的开支、征税的税额;有权要求国家公务员报告工作情况,等等。

(3)提出了资产阶级法制原则。其中主要是: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罪刑法定主义、法不溯及既往、无罪推定以及禁止非法控告、逮捕或拘留等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人权宣言》不仅奠定了法国宪政制度的基础,而且是多部法国宪法的序言。

2.几部有代表性的宪法。法国是资产阶级国家中制宪最多的国家之一,共制定过15部宪法。这是由法国革命后的政治形势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决定的,在这些宪法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791年宪法、1875年宪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部宪法。

(1)1791年宪法。法国革命初期,领导权掌握在君主立宪派手里。他们要_封建统治,但又不愿废黜国王,建立共和政体。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法国于1791年9月通过了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以《人权宣言》为序言,正文由前言和8篇组成。其基本内容是:

①以孟德斯鸠的君主立宪和分权思想为指导,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国,实行三权分立。立法权由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的国民议会行使,它是权力机关。行政权由国王行使,他是行政首脑、海陆军首长。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行使。

②确认资产阶级的各项权利。宣布取消封建贵族爵位和特权,废除等级制、卖官和官职世袭制,规定了若干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肯定了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

③把公民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

④继续维_国殖民统治。

这部宪法的制定和实施,结束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标志着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正式确立。

(2)1875年宪法。1875年宪法是法国历实施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这部宪法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1875年宪法由三个宪法性文件组成,即《参议院组织法》、《政权组织法》和《国家政权机关相互关系法》。其基本内容是:

①宪法规定,议会是立法机关,由上院(参议院)和下院(众议院)组成。两院都有立法权和行政监督权。

②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连选连任。

③宪法规定法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是国家的管理机关,由议会多数党组成,内阁成员名单由总理提出,以总统的名义任命。

④宪法还肯定了拿破仑一世创立的参事院这一国家机构。它既是咨议机关,对立法和行政方面的事务进行咨询;同时又是法国行政法院,是行政诉讼案件的终审法院。

(3)战后宪法。“二战”后法国先后制定了1946年第四共和国宪法和1958年第五共和国宪法。这两部宪法在形式和内容上互有差异,反映了各个时期阶级力量的对比关系以及统治阶级内部当权集团和派别的利益。1958年宪法经过四次修改一直实施到现在,是法国现行宪法。

高中冲刺历史知识点复习精选 2

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3.西汉巩固

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4.隋唐完善

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北宋加强

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6.元朝新发展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7.明清达到顶峰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高中冲刺历史知识点复习精选 3

关于考试内容、题型、试卷呈现方式的改革,为了保证从大纲版向课程版的平稳过渡,北京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逐步体现了课改的理念和精神。这几个方面从大纲版向课程版的改革不是颠覆性的改革,一定要用颠覆性这个词,应当用在教学之中,用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人才观念之中。对于考试,特别是高考这样涉及千家万户的大事一定要十分慎重、十分稳妥。从大纲版向课程版过渡必须是积极的也必须是稳定的、稳妥的。

尽管历史学科教学形式变化较大,而且有两个不同版本的教材供学生选择(人教版、岳麓版),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但教学内容变化并不是很大,而且20_年高考是新课标的第一年,所以高考命题会本着平稳过度的原则,考生也不必发慌(尤其是复读生)。只要认真跟着老师复习,抓住教材的知识点,以不变应万变,相信经过一年的努力还是能够得到满意的成绩的。

一些人认为20_年是复读的最后机会,意思是说目前这拨高三学生学的是大纲版,如果20_年高考失利再想复读就必须参加全新的课程版高考,很多知识需要重新学习。实际上,高考是为高校选拔有学习潜在能力的新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公平、公正、有效。所谓公平、公正、有效既包括录取,也包括高考命题。而这个公平、公正、有效的原则面对的不仅仅是应届生,也包括往届生,在制定录取办法原则时绝对不能歧视往届生,特别是在命题改革时,绝对不能伤害往届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有效。

gt;>>返回目录

高中冲刺历史知识点复习精选 4

一、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2)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

2.消极影响

(1)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进一步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未中断,因此源流分明,沿革清晰。

2.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下级依附上级,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全国的一切大权,国家所有政治制度的设置,无一不是为了确保这种权力的集中,确保君主意旨的畅通无阻。

3.人治高于法治。人治的实质是权治、官治,是独裁统治。

4.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是相当完备的,从君主到臣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网络严密周全。

5.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6.在漫长的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高中冲刺历史知识点复习精选 5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新兴市场投资代表。“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2008年-2009年,相关国家举行系列会谈和建立峰会机制,拓展为国际政治实体。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金砖国家的标志是五国国旗的代表颜色做条状围成的圆形,象征着“金砖国家”的合作,团结。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南非被称为“黄金之国”。

高中冲刺历史知识点复习精选_精选范文网

时事政点一直被作为高考历史大题的命题方向,为帮助考生们积累更多的时政热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金砖会议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一、金砖五国由来2001年,美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