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精选总结
相关文章
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方便记忆,历史的知识点更是如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精选总结 1
【高频考点1】
古代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
(1)耕作方式:
中国古代经历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转变,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决定了中国古代基本生产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的男耕女织为主要组织方式,推动了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
(2)土地制度: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包括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和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又有三种类型: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石。
【高频考点2】
唐宋元明清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1)从西周至唐:
①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②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③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
(2)宋元明清:
①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镇兴起和发展,农村的“草市”发展。
②宋元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如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③明清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
(3)经济政策:
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末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高频考点3】
列强经济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促使自然经开始解体。造成中国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贫困,因而具有“破坏”作用,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3)列强侵华将中国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的同时,带来先进的技术和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高频考点4】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点、原因
(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它大体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日渐萎缩等几个阶段。
(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政府政策、列强侵华、革命运动与战争、实业救国思潮等是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高频考点5】
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1)近代随着列强的侵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都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特别是民国初年的社会风俗与人们思想道德观念发生巨变,如摒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等,这是近代文明发展的表现,更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标志。
【高频考点6】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成就与失误
(1)成就:
①“一五”计划建设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
②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的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③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
(2)失误:
①1958年总路线: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其特点是反映了全党和 全国人民要求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②大跃进:“大跃进”的主要特点是片面追 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具体表现为经济建设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左”倾错误在经济 领域的表现。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化运动犯了生产关系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错误,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 探索中的一次重大失误。
④“”“左”倾错误的影响:1966年,中国爆发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偏离了经济建设的轨道,严重干扰和破 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高频考点7】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新时期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表现为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制度。
(3)在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推动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期,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精选总结 2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l. 产生背景
(l) 雅典工商业发达
(2)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3) 研究越来越关注“人”
一、智者学派
(l) 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2) 反对迷信, 强调自由。
(3) 在社会道德方面, 主张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不应强求一律。
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l. 苏格拉底
(l) 主张
①关注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框定了一个标准
②重视教育,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 地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 柏拉图
(l) 思想主张
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 各尽其责。
3. 亚里士多德
(l) 思想主张
1.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2.人类是最高级的。
3.以科学调查方式研究自然界
【学习探究】1、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 相同点:都否定神的意志, 强调人的价值。
(2) 不同点:
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 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②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哲学, 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强调人的理性, 重视教育。
2、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
(1) 相同点:都强调人的价值,重视道德和秩序。
(2) 不同点:
①服务的政治体制不同:孔子推崇君主权威;苏格拉底用美德维护民主政治。
②对道德来源认识不同:孔子强调人的自律和社会约束作用;苏格拉底更强调知识的意义。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精选总结 3
想把历史学好学精,记忆是基础,可光靠记忆是绝对不行的。因为历史当中大量的史料背后所蕴藏的深一层的规律性东西,是必须通过思考得来。下面是有途高考网小编整理的《高考状元是如何学习高中历史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是门很有意思的学科,我学习中兴趣给了我很大帮助。
一轮复习里,我把5本书中的知识仔细具体的又学了一遍,充实了一下知识库。我的笔记写的非常全、非常好,这在日后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但是上课认真跟着老师听课是很重要的,所以上课时我基本上只把重点笔记记在海淀总复习上,回家在整理到笔记上,既做到了日后有笔记可依,又同时复习了一遍。每天回家后再利用好老师的默写篇子,进一步巩固知识。
二轮复习开始后,我开始着重整理框架,就利用总复习每单元最开头的那个大框架,十分简明准确。这样我可以把繁杂的知识装进盒子,调动时更容易。我背每个单元知识时,都先把框架默写一遍,然后背每一大块内的细小知识。比如说中国现代史: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建国初期的政治和经济、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曲折建设时期(八大的正确指导、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和恢复)、1966年-1976年时期(发生的原因、民主法治的破坏、国民经济的劫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伟大的历史转折、民主法治的恢复、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外交、重大理论、科技文化社会生活)。这样,心中有框架,知识整整齐齐的,答题不混乱。
此外,我还有一个小本子,上有睡前背书时用的小框架,很方便。要经常做题练练手,一天5道选择题,2、3道大题,保持热度,及时研究做过的题,找相同点,看得题多,考试时心里自然踏实,也更容易剥去舌设问的伪装。高考前两个月我利用每晚和周末大块时间至少把知识扫荡了3、4遍,算上平时考试前的复习,我至少把知识从头到尾背了7、8遍。其实历史就考背,背了就了解题目背景,背了就有底。平时多和同桌念叨念叨,自己下来默写默写。
关于做题,和地理、政治不一样,历史首先要定位事件背景,保证不偏题,然后看设问。一般一道小题用一两条材料,一定要看准。审设问确定答什么(材料还是已知),答题时一定要紧紧联系材料,切勿死答背的知识,否则绝对拿不了多少分。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精选总结 4
一、英国工业革命:从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过程,也称“产业革命”。
1、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前提)。②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积聚了丰厚的资本,扩展了海外市场。③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雇佣劳动力。④工场手工业,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⑤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形成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广大的殖民地对工业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必要性)。
2、过程及重要发明: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②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标志),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③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④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⑤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英国~欧洲~北美~世界
1、法国(最早受到工业革命影响的国家之一)——(1)进程: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20年代起,工业革命得到较快发展,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2)进程:由于中小企业、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高利贷资本发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国企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工业劳动力和工业资本相对缺乏,商品市场也不很景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
2、美国——(1)进程:18世纪晚期开始,19世纪以后发展迅速,涌出现许多新发明,如轧棉机、缝纫机等。特别是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和机器的普及。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结束。 (2)优越条件: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大量外国移民涌入,提供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从事奴隶贸易和掠夺印第安人土地和财富,积累了大量资金。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受旧行会传统和习惯势力束缚较少。
3、其它国家地区——德意志:19世纪30-70年代,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普法战争后迅速发展。俄国:19世纪40-80年代。。日本:19世纪80年代。也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发表了《国富论》一书,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②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还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③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⑤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奴役当地人民,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⑥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精选总结 5
1.夏商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对土地只有世代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与买卖,需向国王缴纳贡赋。
2.春秋时期,“私田”不归国王所有,而是归“私田”主人控制,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3.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它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4.关于井田制和均田制
(1)井田制:①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②井田制下的经营方式是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奴隶和庶民无权支配劳动产品。
(2)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政府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均田制下的经营方式是个体耕种,农民能够支配部分劳动产品。
5.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6.明朝时期白银的普遍流通并没有促进对外贸易的繁荣,这是因为明朝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7.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8.闭关锁国并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9.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1)小农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的个体农业经济。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自然经济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带有闭塞性和迟滞性。
(3)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进取性。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最重要标志。
10.“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不但妨碍海外市场开拓,而且导致中国固步自封。这些都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精选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