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初二上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参考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及复习提纲,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参考阅读!

初二上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参考总结 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2)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队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7月中旬,攻陷天津,8月中旬,攻陷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辛丑条约》

(1)时间:1901年9月

(2)李鸿章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签订。

(3)内容: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知识联想: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初二上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参考总结 2

一、端正学习态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揭示了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各有不同,自身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对学习的态度。但是,有一部分同学,喜欢历史,有兴趣,但一考试往往不尽如人意,这说明,想学好历史,还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接着我来谈谈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我将它总结为“三环一总”学习法。

二、“三环一总”学习法

学习过程由“预习——上课——巩固”这三个环节组成,一个单元结束,进行复习总结这一步骤。

1、注重预习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前认真预习,就会发现问题。“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只有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做到听课时有的放矢。预习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无论哪个年级,课本一定是预习的重中之重,预习时注意先看课本目录,目录是课本内容纲要,熟知目录,也就是熟知了课本的主要内容。就能感知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回答综合性的问题。再次,注意阅读单元导言,把握本单元的背景、线索。进行课外阅读也是一个预习的有效途径。例如:七年级同学可以阅读与中国古代史相关的历史书籍,《白话史记》、《上下五千年》等。八年级同学可以阅读与中考命题相关的书籍,如陈旭麓撰写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中考近代史材料有很多都出于此。历史学科的学习就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你读的书可能短时间内展现不出太大的效果,但是等你到了初三、高中,你一定会体会到学习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厚积薄发的道理。观看纪录片或影视作品也一种不错的方式,例如:七年级同学可以观看《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八年级同学可以观看《百年中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纪录片。

2、高效的课堂

三个环节中课堂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在这里想和大家谈谈,如何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首先,认真听讲是关键,同时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做到“听”、“思”、“记”三者合一。但要以“听”、“思”为主,“记”为辅。听课时全神贯注,跟上老师的节奏。“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思考,对信息加以筛选,吸收有价值的内容。“记”就是记笔记。记笔记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一切都记;有些同学一节课下来只顾记笔记,忽视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知识一知半解,学习效率反而降低。(2)不要走另外一个极端,一切都不记。(3)要记重、难点、记书上没有、老师补充的内容。一看就懂的内容,书上有的知识则不需再记。

3、及时巩固

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后趁热打铁进行及时巩固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可以做适量的习题,最好是河南中考原题。历史学科的记忆量大,这要求我们在巩固时要下功夫,动脑筋,总结记忆方法。例如:(1)浓缩记忆法:化繁为简,紧扣关键字眼,如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只要记住八个字就行,“开天辟地”,“焕然一新”。(2)列表比较法: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异同,把握特征增强记忆。例如: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探索中的四件大事,通过列表比较它们的发起阶层、目的、性质、影响来进行记忆。(3)图示法: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频繁,记忆起来很困难,使用图示法可以化繁为简,让记忆变得轻松。学习有方法,但学习没有捷径。巩固旧知识,认真读课本是王道,每天要坚持背诵一些知识点。切记,学好历史功夫在平常,临时抱佛脚是不可取的。

4、单元复习总结

还有一个步骤在学习过程中也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在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复习总结。七年级历史年代跨度大,知识点多,每学完一个单元,我们可以用绘制年代尺的方式进行复习。年代尺很像数学中的数轴,先定起止时间,然后选取合适的时间刻度,在上面注明历史时间和事件。这样一来,此单元内容就清晰明了,便于记忆。八年级历史可以作专题进行复习,例如,中国近代史可以做成“列强侵华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探索史”等几个版块,将知识整合,注重事件之间的前后联系,便于我们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也加深了记忆。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合复习,例如,制作思维导图,知识树,办张图文并茂的历史小报等等。

三、历史做题方法

还有一个困扰很多同学的问题,觉得自己认真听了、也复习巩固了,为什么就是考不了理想的成绩呢?在这里,一定要掌握住科学的做题方法,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取得理想成绩。

无论什么题型,审题都是最关键的第一步。我们先来看选择题的做题方法:

就选择题而言,要注意“两审一看”:即“审题干,审问法,看选项”。第一要“审题干”,审题时最重要的是找关键词,如:题干中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引文等,通过找关键词判断考察的是哪个知识点。审完题干,一定要注意“审问法”。例如: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最后一定要认真“看选项”,先看看选项里有没有知识性错误,如果有的话,直接排除;选答案要选最佳答案,组合式选项一定要用排除法。

材料型非选择题,解题步骤是“一看”,“二找”,“三规范”。

“一看”:先看问题、看分值。在做材料题时要先看设问,再看材料,带着问题读材料。这样一来,既有针对性,又节省时间。组织答案时要先看分值,根据分值写要点。“二找”:找出材料与设问的联系,根据设问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切记抛开材料,另起炉灶,跟着感觉去答题。找出材料与教材的联系,把材料和课本知识进行有效衔接,要始终记住“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三规范”:回答要规范,书写要规范。

爱因斯坦说过:“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在这个非常时期里,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克时艰,我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做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lt;<<返回目录

初二上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参考总结 3

1.熟记课本基础知识

高考命题的根本和依据是课本,也是学生答题的前提,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回归课本,强化基础。高三历史知识面覆盖广、层次深、能力标准要求高,熟记课本的基础知识,每一个知识点。阅读至少要达到五、六遍以上,还要过好“背”这一关。知识才能运用自如熟能生巧。

全面掌握课本中的目录、正文、小字、注释、课本插图、年表、课后习题。还应包括其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事件及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2.知识专题化、系统化

高三历史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高三学生在复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归纳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专题化、系统化。

可分别建立章节知识结构、单元知识结构、单元内专题知识结构、模块式专题知识结构、热点问题知识结构等。这样有了知识间的联系线索。

3.同学交流共同进步

在学习中,与同学交流也是我们夺取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他们采用什么好的记忆方法?又会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与评价的?对于一些易错的知识点,他们又是如何区别,如何牢记的?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发现自已的不足,还可以学到他人的长处。在轻松的交流中得到经验共同进步。

初二上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参考总结 4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详细版: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要求我们要一切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4)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

精华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主要应用:分析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原因;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的产生及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规律)原理及方法论

详细版:

(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所以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部分,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精华版:

(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2)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 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部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识别的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结构变化/分配制度改革就回答(1)(2);

识别的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政府(大部制改革)、政党、民族、宗教等制度变革,科技体制改革就回答(1)、(3);

3、关于我国现阶段的改革。(重点)

①改革的原因: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即改革加以解决。

②改革的目的:?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改革的意义: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改革的性质: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详细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和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精华版: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和社会实践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识别的关键词:人民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障民生、以人为本、保障人权/与群众相结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初二上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参考总结 5

1.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隋朝隋炀帝时开通的大运河(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2.我国历的女皇帝:武则天。(其统治被称为“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唐朝的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

4.唐代陶瓷最为的是:唐三彩。

5.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办法开始于:隋文帝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6.科举制中最早设立殿试、武举的是:武则天。

7.科举制中,诗赋最早成为进士的主要内容是在:唐玄宗时期。

8.科举制废除于:清朝末年(1905年)

9.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

10.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由隋朝李春设计主持修建造的赵州桥。

11.宋代最重要的粮仓:太湖流域(“苏湖熟,天下足”)。

12.北宋之后最的瓷都:北宋兴起的景德镇。

13.宋代的娱乐商业场所:“瓦子”。(或瓦舍)

1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

15.两宋、元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16.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唐中后期。

17.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南宋时期。

18.我国省级行政区制度建立的标志: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管辖,建立的“行省制度”。

19.台湾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的标志: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当时台湾叫“琉球”).澎湖列岛。

20.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的标志: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全国的佛教和西藏事务。

21.元朝的港口:泉州。

22.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3.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标志: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24.明朝科举制变化的标志:采用“八股取士”(为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25.古代世界航海的壮举: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6.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他的队伍人称“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泉州籍抗倭将领:俞大猷)。

27.清朝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的标志:雍正帝设──军机处。

28.台湾历第一次被外国侵占:1624年,被荷兰侵占。

29.1662年,郑成功(泉州南安石井人)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

30.施琅(泉州人)率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1.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32.我国现在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明成祖修建的故宫。

33.明朝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理学著作:明朝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

初二上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参考总结_精选范文网

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及复习提纲,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参考阅读!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列强侵略概述1、鸦片战争:1840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