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合集
相关文章
天然的才能好象天然的植物,需要学问来修剪。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合集 1
二战前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德、意、日法西斯化
1. 法西斯力量在一个国家里掌握政权最早出现在意大利(1922年,且与经济危机无关)
2. 在欧洲,受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是德国
3.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为了骗取民众的广泛支持,打着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招牌
4. 纳粹政权迫害犹太人的原因是:煽动种族狂热,为侵略制造借口
5. 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这就公开撕毁了《凡尔赛和约》
6. 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日本受军部控制的新内阁上台
7. 德国纳粹党制造国会纵火案的目的是镇压共产党人
8. 轴心国集团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意大利加入《共产国际协定》
9. 轴心国集团的性质是侵略性政治、军事集团
10. 1937年,发生使世界面临严重威胁的事件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1. 按建立法西斯政治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意、德、日
12. 标志着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事件是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13. 今天,恐怖活动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威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法西斯势力
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合集 2
这类知识,因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隐形于背景,或隐形于因果,或隐形于时限,或隐形于补述,或隐形于删简。如战国时的长平之战隐形于秦统一的背景;曹操及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东汉史实隐藏于三国鼎立一节;司马睿给祖逖刺史空衔的西晋史实隐形于东晋教材;916年阿保机建国契丹隐形于五代时限之内;北宋末年钟相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口号隐形于南宋农民战争;蒙古政权的耶律楚材劝止窝阔台汗破坏 农业隐藏于元世祖劝课农桑;春秋的皮囊鼓风冶铁、突厥、契丹兴起于北魏等知识隐形于后面章节的补述。东周的后期是战国,但东周的后期即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56年,并不等于全是战国,因战国止于公元前221年,比东周时间要长35年,这段史实被隐没于教材的删简之列了。于是,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合集 3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从大的方面说,俄军的战败导致国内政治经济危机激化,催生了农奴制改革;英法遏制了沙俄在欧洲的扩张,沙俄转而向中国东北加紧侵略。从小的方面说,则是近代护理制度和气象天气预报的诞生。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因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英法联军的病死率远高于阵亡率。英国的南丁格尔主动申请,志愿担任战地护士。她改善了战地医院的卫生状况,对伤病员进行了悉心的护理,使得伤病员的死亡率在半年内就降到2%,被誉为“提灯天使”。战后,南丁格尔在伦敦创办了世界第一所护士学校,建立起近代的护理制度。
1854年冬,英法舰队与俄国舰队在黑海展开激战。忽然,黑海上狂风大作,英法联军几乎全军覆没。事后,法国作战部要求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研究这次风暴的来龙去脉。他写信给各国的天文、气象工作者,向他们收集风暴前后当地的天气情报。通过认真分析、推理和判断这些资料,他终于查明了风暴的移动路径。此后,他建议组织气象站网,用电报迅速把观测资料集中到一个地方,分析绘制成天气图。1856年,法国建立了全球第一个正式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
关于近代俄国和日本的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B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的民族独立国家 C 俄国和日本在社会生活方面的改革全盘西化 D 改革使俄国和日本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考查方向】
近代俄国和日本的改革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俄国和日本的改革的相关史实。
C项,日本明治维新中政府提倡学习欧美的资本主义文明,盖洋楼、吃西餐、穿西服、改变传统发型,社会生活西方化。而俄国农奴制改革侧重于政治经济改革,并且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并未在社会生活方面全盘西化。
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项.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内部的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农民运动的风起云涌使沙皇的统治陷入危机。故正确。
项.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摆脱了殖民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大大增强,成为亚洲唯一的民族独立国家。故正确。
C项. 正确答案
D项. 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日俄两国均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正确。
故本题选C项。
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合集 4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从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民族关系发展: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元朝时回族形成,民族关系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2.社会变化:
(1)魏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2)宋元时期,都市繁华,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3)宋元时期,科技进步,文学艺术多姿多彩,中外交通发达。
【核心考点】
1.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2.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与南宋并立的政权有金(女真)、西夏(党项)、蒙古。
3.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4.民族政权并立典型事件:澶渊之盟(北宋和辽)、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澶渊之盟使辽宋之间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同时加重了北宋的负担。辽、宋、金之间,战和交织,但以和为主,以相互的交流发展为主,这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5.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6.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都反映了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7.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两宋商业城市兴起。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出现早市和夜市。乡镇出现了草市。
8.两宋时期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9.“一代天骄”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他的功绩是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
10.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1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地方建立行省。我国省级机构的划分从元朝开始。
12.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13.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14.元朝的统一,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15.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逐渐丰富,都市中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
16.宋词的代表人物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元曲的代表人物是关汉卿。17.隋唐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18.宋代制成罗盘针。北宋末年,开始使用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19.唐朝时,发明火药。宋代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20.宋代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元朝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合集 5
(1)太平天国当时具体采取了哪些制度,像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要熟记,有可能出现论述题。注意《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影响。
(2)义和团运动要注意和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作比较,它的影响要知道并掌握。
(3)“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4)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5)清廷政局的变化。
(6)湘淮军势力的崛起。
初中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