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范文经典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不知道高中的同学们在历史考试的时候是否有遇到过这样的经历呢,一些题目好像是有看到过非常的熟悉,但是确定答案的时候就会有点犹豫呢?那么大家肯定是忽略了课本中的一些隐形却又常会考到的知识点了,不清楚的同学不妨可以看看哪些是隐形知识点吧。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范文经典 1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范文经典 2

一、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1.曹胜袁败原因:

(1)袁绍:骄傲轻敌;拒绝正确意见。

(2)曹操:重用人才;战术得当(火烧乌巢屯粮处);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政治优势;行屯田,增强经济实力。(理解性记忆)

2.意义: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

二、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1.战争起因:曹操想要统一南北。

2. 曹操失败原因:根本原因:统一时机不成熟。

(1) 曹操:骄傲轻敌;曹军水土不服,不习水战;军心涣散;东风南起。

(2)孙刘联军:联合抗曹,诸周协力,战术正确。

3.影响:

曹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北方统一。

刘占两湖、川贵。

孙在长江中下游。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三国鼎立

三国时期:开始于220年,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是222年

-三国鼎立史实结合P76地图记忆。

-三国都注意发展经济,主要目的是满足军事斗争的需要(保护自己或进攻别国)三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是曹魏。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是台湾与内地联系的最早记录。)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也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范文经典 3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遵义会议是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没有全面地讨论政治路线方面的问题,而是集中地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这些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取得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保证。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范文经典 4

早期殖民掠夺

一.早期殖民国家:葡萄牙与西班牙

1.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2.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葡萄牙人在亚、非、拉美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从而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他们用葡萄牙的手工业品,交换黑人手中的象牙、珍珠、宝石和香料,甚至抢劫黑人的黄金。

3.16世纪,西班牙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自称“无敌舰队”。西班牙凭借这支舰队,在美洲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西班牙殖民者使用武力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还在当地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作。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1.16世纪英国的活动版图基本局限于不列颠列岛,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使手工业尤其毛纺织业迅速发展,促使其开拓海外市场。英国位于海上贸易航道的要冲,只有打破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才能向海外发展。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战,“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烟草、蓝靛、糖等原材料。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

2.18世纪,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满载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被称为“三角贸易”。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三.荷、法、英殖民争霸

1.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因而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进入17世纪,荷兰加入殖民掠夺行列,入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了马六甲和锡兰;一度强占了中国的台湾;在非洲的好望角建立了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17世纪下半叶,后崛起的法国也加入了殖民争霸的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

2.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荷兰、法国与英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日不落帝国”。

3.欧洲殖民国家掠夺殖民地的财富,也将产自美洲、非洲和亚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烟草、可可、茶叶等作物带到欧洲;同时向外销售葡萄酒、啤酒和毛纺制品等欧洲工业产品,并把欧洲文化带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的社会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进程客观上有助于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范文经典 5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时间:1894——1895年

1,背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导火索: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2,开始标志:丰岛海战:1894年7月25日,日军突然袭击中国运兵船

结束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主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左宝贵力战身亡。叶志超仓皇出逃。

②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③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孤军迎敌,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2万多人)。

④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结果:签订《马关条约》(1895)

①割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适应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迫切需要)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瓜分”中国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英法俄-----日)

①三国:沙俄、法国、德国 ②代价:赎辽费—清政府赔偿日本3000万两白银

③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1899年)

①提出者:美国②主要内容: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

③评价(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侵略政策上的矛盾。

TAG标签: 历史 选择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范文经典_精选范文网

不知道高中的同学们在历史考试的时候是否有遇到过这样的经历呢,一些题目好像是有看到过非常的熟悉,但是确定答案的时候就会有点犹豫呢?那么大家肯定是忽略了课本中的一些隐形却又常会考到的知识点了,不清楚的同学不妨可以看看哪些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