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霍去病的历史小故事推荐模板
相关文章
项羽是历史上有名的战神,他爱天下但更爱虞姬,只可惜最后还是败在了刘邦的手里,小编在此整理了历史小故事 西楚霸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霍去病的历史小故事推荐模板 1
《苏武》——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匈奴中有人造反,苏武的手下牵连其中,苏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决定自尽,未遂,单于就把他关押起来不给饭吃,苏武吃雪和毡毛活了下来,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他流放北海边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让公羊生下小羊才让他回来。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后来汉朝又有使者来到匈奴,苏武的手下悄悄与其取得了联系,告诉他们苏武还活着。这才让苏武返回大汉。这中间度过了十九年。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关于霍去病的历史小故事推荐模板 2
萨尔浒战役明清之际重要战役。也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萨尔浒之战本由明方发动,后金处于防守地位,然而却以明军惨败而告终,并成为了明清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此战后明朝对后金之战由主动变为被动,明朝帝国于东北地区的潘篱逐渐丧失,日后调兵遣将却再也无法获得主动权,直至王朝覆灭。
清军入关
清军入关是指公元1644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题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广义上是指1644年清军入关后镇压农民军,消灭南明政权等汉族反抗武装力量。它标志着清王朝在全中国的统治的开始。
关于霍去病的历史小故事推荐模板 3
以器具论罪是无厘头
三国时期,有一年大旱,粮食减产,蜀汉政府规定,酿酒事业归国家所有,私人不得酿酒。一次,有关部门从一户人家中搜出酿酒的器具,就要将这家人治罪。器具的主人连称冤枉,说自己虽有器具但并未酿酒,也就不能说是触犯法律。邢吏把眼一瞪,有器具就是想酿酒,想酿酒就是犯罪,犯罪就要进监狱。这样,一个所谓的想酿酒的人被关起来,准备接受酿酒罪的处罚。
这件事并非邢吏有意为难百姓,法律对此规定不详,他们作为执法者要听从上级命令,否则,自己会落个执法不严的罪名。
大臣简雍听说了这件事,想到法律有些过于苛刻,有心为那个小民说情。但他需要一个突破口。
机会来了。有一天,简雍与刘备一起视察民情。路上,看到一名男子在街上走着,简雍对刘备说:“彼欲淫,何以不敷?”刘备看了看街上的男子,跟其他人没有区别啊,这简大人怎么说他是淫贼呢?再看简雍,一副严肃的表情,根本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于是,问简雍,“你怎么知道他是淫贼?”简雍依然严肃着回答:“他有器具,和想酿酒那人一样呗。”刘备哈哈大笑,让人把欲酿者放了。从此,家有酿酒器具而没有酿酒的人,与酿酒者在法律上不同等对待。
关于霍去病的历史小故事推荐模板 4
霸王别姬的故事想必已经家喻户晓了,西楚霸王项羽绝对是个极具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毋庸置疑,曾经创下过很多以少胜多的英雄战迹。项羽是历史上有名的战神,他爱天下但更爱虞姬,只可惜最后还是败在了刘邦的手里。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一下关于项羽的传奇故事。
项羽,下相人,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小时候项梁教他读书写字,但没过多久他就不学了,说“读书写字只能认识个人名,学习剑法只能跟一人对敌,这样很没意思,要学就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便开始教项羽学习兵法。有一次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项羽指着秦始皇游江的大船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项梁吓得赶紧捂住项羽的嘴,惧怕会引来杀身之祸。
少年时期的项羽身高八尺,力气过人,江东子弟都非常怕他。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等掀起了起义,项羽也被推上了政治舞台。虞姬也是这时候跟项羽在一起的,起义的生活南征北战,昼夜厮杀很不稳定,但是虞姬作为妻子始终不离不弃,丈夫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每次项羽在外苦战,虞姬都会亲自为他穿上战靴,带上盔甲,在帐篷中等他回来,她时刻牵挂这着丈夫,每次项羽打了胜仗,虞姬就会翩跹起舞,用舞曲为项羽庆贺。在外受到挫折,虞姬总能第一时间安慰项羽,久而久之,虞姬便成了项羽强大的精神支柱。
有一天项羽回来满脸疲惫,脸上失去了从前那般威武的样子,虞姬小心翼翼地问起前方的故事,才得知项梁战死在前线的消息,于是虞姬立马为项羽准备了美酒,让他借酒消愁。一次次出征,一次次胜利,最终项羽终于成为了西楚霸王,虞姬也被封为了“美人”,虞美人的称号也是因此而来。项羽是个用情专一的人,刘邦进入咸阳后,项羽也跟着去了秦始皇的宫殿,开始搜集各种珍宝,甚至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只为博得虞美人一笑。
后来刘邦项羽这两支起义军开启大战,开始的时候项羽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他过于仁慈,使自己后期渐渐出于不利地位。大战第四年时,项羽与刘邦大将韩信大战,不料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项羽拼命杀出一条血路逃回了军营,但是自己的兵力已经失去了八成。此时的项营已经被重重包围,他知道自己逃不出去了,面对自己心爱的美人和驰骋的战马,他借酒作了千古名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天降大亮,项羽说“我会奋力突出重围,你会怎么样”,虞姬知道自己定会拖累大王,为了不让项羽为难她转身拔出剑,向自己项上划去自刎了。项羽面对尸体失声痛哭,他命人就地将虞姬掩埋,然后自己跨上战马像乌江逃去。
在乌江面前,项羽觉得自己战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如果继续杀敌,江东的老百姓一定会受到牵连,加上自己心爱的女人死了,他也失去了精神寄托,于是他选择追随美人而去,自刎于江边,享年31岁。项羽爱江山更爱美人,而虞姬誓死不做俘军,宁愿死在项羽怀中也不愿跟随刘邦而去,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上万人,“霸王别姬”的故事也因此而来。对此,大家怎么看?
关于霍去病的历史小故事推荐模板 5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11月30日生于今吉林省公主岭市一个农民家庭。贫苦农民,行伍出身,早年当磨房工人,精于射骑。他从小给地主放马,后因丢失一匹马,被抓进官府,遭毒打和关押并被逼赔偿。后来,那匹马跑回来,地主仍不退钱。马占山一怒之下,上山落草,因善骑射,为人讲义气,不久被推为头领。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马占山决定“金盆洗手”,率弟兄接受从军。
1911年他投靠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峻升,从四营中哨哨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升任东北边防军骑兵师师长和黑河警备司令等职。
1925年11月,郭松龄反奉,张作霖在新民巨流河一带组织力量抵抗郭军。
1925年12月,马占山随同吴俊升在辽宁新民白旗堡附近,同郭松龄军展开激战。郭军大败,马占山部尾随搜索,并活捉郭松龄夫妇。1925年,马占山升任东北陆军第17师骑兵第五旅旅长。
1928年6月4日,日本侵略者在皇始屯炸死张作霖和吴俊升,他发誓“公仇私恨,必报复之”。1929年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任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兼黑河警备司令。
1930年,任黑河警备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任命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当日本关东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江桥(今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时;
1931年10月16日,伪军张海鹏部向嫩江江桥发起进攻,马占山率部将其击溃。他明确表示“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沦于异族”。在日军进犯江桥时,守军将桥破坏三孔。
1931年11月3日,马占山拒绝日军的最后通牒。
1931年11月4日,日军向江桥守军阵地发起猛攻。他下令抵抗。由于敌众我寡,没有后援,加上装备简陋,伤亡很大(据说此次伤亡人死满一桥,而且摞了好几层),鏖战了半个月,不得不撤离江桥。马占山亲临前线指挥抗击,挫败日军多次进攻。马部血战江桥抗战,给全国人民以莫大的鼓舞,马占山的名字,迅速传遍全国,慰问函电如雪片飞来。人们称赞他“为国家保疆土,为民族争光荣”,是当代的“爱国军人”和“民族英雄”。但由于日军不断增援,而马部却是孤军奋战。
1931年11月18日,在消灭日伪军一千余人后,不得不撤往齐齐哈尔。
1931年11月21日,退至海伦,继续抗敌。
1931年12月,国民党政府任命他为黑龙江省主席。上海、哈尔滨等地组织了“援马抗日团”,上海福昌烟公司为鼓舞士气,还 生产了“马占山将军牌”香烟。
1932年,马占山诈降,出任伪黑龙江省长兼任伪满州国军政部总长之职后,秘密用12辆汽车、6辆轿车、将2400万元款项、300匹战马及其它军需物资运出城外,再次举起了抗日的旗帜。马占山在拜泉约集李杜、丁超等各路军的代表开会,改黑河警备司令部为省府行署。三路人马共7000人,公推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救国军总司令,会上做出三路出击日军的战斗部署。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马占山率部给日伪军以重创,大灭日军侵略气焰。后因战事失利,退到苏联。
1933年6月3日,马占山从苏联返回上海,曾先后3次面见蒋介石,请缨抗战。
1936年1月22日任陆军中将。
1936年12月至西安,参与西安事变,支持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发动的西安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东北挺进军总司令兼东北四省招抚,率部转战绥远(今呼和浩特)、包头、五原等地。后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率部继续抗日。1938年5月,总司令部进驻陕西省府谷县哈拉寨(今哈镇)。
1938年11月,马占山因病到延安就医,康复后,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毛泽东同志在会上致词,称赞他是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民族英雄。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加上将衔。
1947年,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东北保安副司令,但他不肯就任。
1948年平津战役时,马占山毅然决定弃暗投明,出面帮助傅作义拿定主意和平交出北平城,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进程。
1949年初,曾劝说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并向傅建议请邓宝珊做同中共谈判的代表,为促进北平的和平解放做了有益的工作,促使北平和平解放。
1950年6月,毛泽东同志托秘书打电话给马占山,邀请他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马占山十分激动,可惜由于他的病情加重最终未能出席。至全国政协会议开幕的前一天,毛泽东同志办公室还 来电话询问马占山的病情,并准备派车来接,但当时病情过重,已不能行动。
1950年11月,病情恶化。
1950年11月29日20点零6分,马占山因肺癌病逝于北京,终年65岁,安葬于北京万安公墓。
他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这样几句遗嘱:“我亲眼看见我中国在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获得解放,新民主主义已顺利实行,人人安居乐业。我生平中之新型国家已建设起来。我虽与世长离,但可慰于九泉之下。我嘱尔等须遵照我的遗嘱,在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下,诚心诚意为新中国的建设努力奋斗到底,实事求是做事为人,不可稍懈。”
马氏家庭
清朝嘉庆初年,祖父马万龙和祖母刘氏逃难来到东北。定居在怀德县毛家城镇毛家城子村西炭窑屯。后来,刘氏生下马占山的父亲马纯,一家三口过着无依无靠的贫苦生活。马纯长大后,家贫如洗,长年给本屯地主扛活。后来与本屯一家刘姓的女儿结婚。他们辛勤劳动多年,买了几亩薄地,又向本屯地主租赁几亩地,维持全家生活、马纯为人老实厚道。目不识丁,婚后不久生了一男一女、男为马占山。出生于1885年11月30日。
马占山自幼体质非常瘦弱,但由于他长年经受困苦生活的磨炼,养成了刚毅倔强的性格,而且胆量过人。七八岁时,他为本屯地主放牧,敢于习练骑马赛跑,很快成为一个精于骑术的出色牧童。
一天,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领着一个十岁的女孩,来到马家乞讨。马占山的母亲刘氏问知他们姓杜,是从关内逃难过来的,见其十分可怜,便将杜氏一家留在炭窑屯定居。不久,杜老夫妇看马家人好,便把女儿杜赞义送到马家当了童养媳。
马占山和杜家姑娘从小在一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是,贫困的生活给他们全家接连不断地带来了灾难。1897年间,他的母亲生下一个双胞胎。由于家中无粮,懂事的杜赞义,挎着篮子到处乞讨和求借。一次,到一家借粮,那家不但不借,反而奚落说:“人有脸,树有皮,王八还 有个硬盖子,也没有像你们那样今天借明天还 借……”赞义只有噙着眼泪,空手回到家中。刘氏见这情景,痛心疾首,百感交集,一气之下,得了重病。几天后,她和双胎儿女相继死去。
刘氏死后,丢下了三十五岁的丈夫马纯和十二岁的儿子占山,还 有七岁的女儿和十五岁的童养媳。为了谋生,马占山到蒙汉交界地方蒙族有钱人家放牧,换回几个铜钱,同时也使他得到了学习蒙族骑射技术的机会。几年功夫,不管什么样的烈马,他只要抓住马鬃翻身上去,都能降服。
马占山与原配夫人杜赞义育有一子一女,长子马奎、长女马玉文。
马奎曾任北京市政协委员。
马占山之孙马志伟现任全国政协常委、青海省政协副主席。
lt;<<返回目录
关于霍去病的历史小故事推荐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