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经典模板
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作为高考文综考试的一个大科目,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科目。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综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经典模板 1
一、识记型选择题解题指引
该类题主要有直接设问不完全叙述设问的特点,一般导语明确,题干及信息叙述简明、清晰、准确,选项简短,只是选项具有似是而非的感觉。通常以文字或数字形式来考查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判断应用、推理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和评价等能力,属于简单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首选方法是排除法,即首先对选项宏观浏览,对于与题意无关和肯定错误的选项首先排除,然后从剩下的选项中运用熟悉的原理进行推断、筛选、排除,直到得出答案,如典例方法一。也可以从题干出发直接联系相关概念、原理等对比选项判断,但这一方法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记忆要求较高。
二、组合排序型选择题
该类题目一般是指依据题干和材料提出的限制条件将选项按照时空演化或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列组合,要求选定其对应关系。虽然题干比较鲜明,但备选项组合迷惑性较强。组合选项一般分为有序与无序两类。对于时空组合排序型题目可以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地理原理进行排序后对照备选项确定答案。对于逻辑性组合排序型题目应从备选项出发,采用排除法进行,即排除选项中包含有错误组成的选项,只要有一个是错误的其他的就不用看了,一般多项组合排序的确定两三个肯定正确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了。
三、归类型选择题
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类题型就是在题干部分先列出几个同类的地理事物,要求对所列地理事物进行归类。一般题干分类标准比较隐蔽需要通过自己分析确定。宏观所罗列的地理事物,找出并分析明确分类标准,或按照自己掌握的标准归类所罗列的地理事物,对应选项找出答案。
四、推理型选择题
给出有一定关系的两个地理事物中的一个,要求从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之与题干地理事物的关系符合命题立意要求。审清题干叙述,分析理解地理事物关系(如从属、并列、因果、条件关系等),明确题干的要求,运用所学原理、规律将选项与题干组合,分析推断与之相符的最佳答案。
五、比较型选择题
考查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类似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析判断、比较鉴别能力。常见题型有两种,一是题干明确而选项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分析;二是选项明确而题干要求从不同个角度对地理事物或现象运用相结合。
文综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经典模板 2
1、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马关条约》标志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4、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威海卫战役。
5、《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6、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
7、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8、揭开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公车上书
9、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辛亥革命
1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 》
1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1919年五四运动
1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13、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4、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事件是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是—南昌起义
16、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17、日本局部侵华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18、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21、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4月,南京解放
23、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24、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或者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事件或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
25、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26、标志着地主阶级被消灭的事件是或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 土地改革的完成
27、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事件是或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28、x
29、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事件是或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端的事件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0、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31.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的事件是— 港澳回归
32、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3、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标志性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3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
3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宫廷政变或称为( 光荣革命)
36、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
37、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38、美国诞生的标志是(美国的国庆日)—1776年7月4日,《 独立宣言 》的发表。
39、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 巴士底狱 。(法国国庆日)
40、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事件是—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派掌握政权。
41、法国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1794年热月政变
42、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 珍妮机 ”。
43、工业革命主要的标志是—1785年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 。
4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4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4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 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
47、标志着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事件是—明治维新
48、标志着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的事件—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49、“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或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50、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
51、标志着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的事件是—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
5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然闪击波兰
53、标志着二战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
54、二战的规模空前扩大(世界规模)的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55、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的事件是—1942年1月,《 联合国家宣言 》的发表
56、标志着欧洲战争结束的事件是—1945年5月,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57、标志着二战结束的事件是—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58、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59、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60、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61、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2、 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63、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4、《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65、明治维新— 日本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66、农奴制改革— 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67、 凡尔登战役—一战的转折点
68、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
69、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70、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71、辛亥革命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72、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3、五四运动的性质—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74、兴中会的性质—全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75、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7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77、_
78、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兴起
79、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又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80、英国宪章运动的性质—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81、巴黎公社的性质—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82、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3、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4、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86、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无产阶级革命或社会主义革命
87、斯大林模式的实质—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88、巴黎和会的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
89、“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90、绥靖政策的实质—纵容侵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维护本国利益。
9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92、欧盟的性质—它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
93、冷战政策的实质—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
94、杜鲁门主义的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
9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性质— 军事政治同盟组织
文综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经典模板 3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道家学派:老子 庄子 。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
2、孔子及儒学的勃兴.孔子的思想主张:
A、 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人”、“克已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 教育思想比较进步,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兴办私学。
3、孟子的思想主张
A、“仁政”。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4、荀子的思想主张:A、制天命而用之。B、“君舟民水”。C、“性恶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了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主要思想: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针对加 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的措施。。兴办太学,在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结果:西汉后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三、 宋明理学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1、宋朝的程朱理学:
A、北宋—程颐、程颢 二程基本观点: 万物皆只是一个理,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
B、南宋—朱熹 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理学内容:1、“理气论”(客观唯心论)先有理,后有气2、存天理灭人欲。3、著述《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 作用: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2、明朝 王阳明心学: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A、“心即理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B、 提出“致良知”学说,知行合一
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1、 反正统的李贽:A、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揭露道学家的虚伪;B、抨击男尊女卑,C、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2、 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A、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君臣平等 C、工商皆本
顾炎武 A、批判君主专制 B、提出众治的主张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经世致用
王夫之 是唯物主义思想家,循天下之公
3、新思想产生的原因:A、封建制度的衰落B、资本主义的萌芽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1、造纸术:A、西汉时就可能有纸。B、东汉时蔡侯纸 C 、影响最为久远
2、指南针:A、在战国时称为司南 B、北宋时应用于航海。C、外传: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D、影响:为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
3、印刷术:A、宋代的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B、外传:经波斯人传入欧洲。C、影响: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4、火药:A、至迟出现于唐。B:应用于军事在唐末宋初 C、北宋时广泛应用D、影响: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是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
二、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演变脉络: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总趋势由繁到简。
2、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
A、楷书:始于东汉,笔画详备、结体严整。代表:初唐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盛唐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晚唐的柳公权《玄秘塔碑》
B、草书:起于汉初,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盛唐张旭、怀素 最能表达书法家的感情。
C、行书:最活跃的书体,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雅俗共赏。代表:王羲之
《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三、文学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
3、汉赋:司马相如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宋代:话本
3、明清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封建制度的衰落。
代表作品:四大名著 “三言二拍”、《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四、戏曲:京剧的产生:
起源:乾隆年间。
形成:道光年间,徽班和汉剧互相融合,吸取昆曲和其剧种的艺术优点而成。
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发展:清朝由北京走向全国;民国时期走向世界。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向西方学习过程)
一、 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
1、代表人物: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影响:迈出了近代中国各西方学习第一步
2、学习的内容:西方先进的技术
二、资产阶级维新派
1、代表人物:康有为(君主立宪)、梁启超(变法图存)、严复(宣传进化论)。 主张: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学习的内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
3、实践活动:维新变法
4、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资产阶级的革命派:
1、代表人物:孙中山 2、学习的内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3、实践活动:辛亥革命
四、资产阶级的激进派,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2、学习的主要内容:思想文化
3、实践活动:新文化运动
A、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新青年》)创刊
B、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味、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发展: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C、口号: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4、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作用: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起到思想解放作用,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自然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五、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 传入: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2、 传播:(1)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并刊登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
3、 论战:(1)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2)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回击胡适,掀起“问题”与“主义”之争。
(3)论战实质:在中国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根本解决问题
4、影响: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三民主义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性飞跃。
● 2、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革命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1、三民主义
A、内容 1、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核心)
3、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
B、作用:积极: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新三民主义 A、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B、民权主义:凡反帝之个人和团体享有民权
C、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作用: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
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
1、初步形成 时间:井冈山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内容: 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代表作品:《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走向成熟 时间:抗日战争(延安)时期
内容:创造性提出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中共七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代表作品:《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1940)《论联合政府》
3、丰富发展 时间: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
内容:在国家政权理论、革命转变理论、工作重心转移、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工业化道路、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均有重大民展,特别是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代表作品:《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2、认识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影响: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邓小平理论
1、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指导意义: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
形成过程:1982年党的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发展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走向成熟并形成体系 “南方谈话”和1992年党的十四大
1997年党的十五大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3、解决的主要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内容:(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中国共产党还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 2002年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3、解决的主要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五、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1、辛亥革命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推翻了满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实现了拨乱反正,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0年,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3、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4、2003年,“神舟”号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
5、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1964年以来选育了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
2001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制定:1956年, 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定实行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2、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作品成: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赵树理的长篇小说《三里湾》)
3、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优先发展教育思想;科教兴国战略;1983年教育三个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义务教育法》 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1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1、智者学派: 代表:普罗泰戈拉、安提丰 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影响:是人类自我意识第一次觉醒。
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最大的贡献是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认识你自己。
2、文艺复兴
(1)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根源:资本主义萌芽;兴起:首先兴起于意大利,而后向欧洲各国扩展
核心:人文主义:崇尚人性,重视人的价值,要求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解放人们思想,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
(2)代表人物著作: A、彼特拉克 《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B、但丁 《神曲》
C、薄伽丘 《十日谈》 D、莎士比亚 《哈母雷特》
3、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核心:信仰上帝便可得救(因信称义)
4、启蒙运动的兴起
A、核心:理性主义
B、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
伏尔泰 《哲学通信》 倡导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民主共和制,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主权属于人民;反对暴力革命;极积公民和消极公民;世界永久和平说
C、影响: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第七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
1、了解伽利略、牛顿建立经典力学所做的贡献----近代物理学
(1)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
发现落体定律--------为经典力学奠定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英国科学家)
经典力学建立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完整力学体系。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范例,意义: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2、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现代物理学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1900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的诞生
3、了解达尔文的主要观点:
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标志生物进化论的诞生;1871年〈人类的起源〉发表进一步论证了其观点。主要观点: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会发生变异;生物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4、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这个时代称为“蒸汽时代”
5、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德国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不久,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电灯、电话、电车、无线电报和电影等电器产品涌现,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6、二战后计算机的诞生和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美国研制
影响:缩小全球空间距离,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使信息高速传输,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世界的文学艺术
1、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亚非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1)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雨果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英国:拜伦诗本小说《唐璜》;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德国:海涅长诗《一个冬天的故事》。
(2)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也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法国:巴尔扎克小说集《人间喜剧》是社会百科全书;
司汤达小说《红与黑》;
莫泊桑小说《项链》;
英国:狄更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
俄国:普希金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基础;
果戈里小说《死魂灵》;
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巨著。
丹麦的安徒生、挪威的易卜生、美国的马克·吐温。
(3)20世纪西方文学和苏联、亚非拉美文学。
①20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
英国:萧伯纳《苹果车》;
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美国: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用现代主义方法进行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家是美国的海明威《老人与海》。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
②20世纪苏联文学:
高尔基《母亲》奠定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
奥斯特罗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世纪50年代后出现解冻文学,代表作《解冻》。
③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
印度:泰戈尔—跨世纪的文学巨匠,长篇小说《戈拉》;
中国:鲁迅是中国文学革命巨匠,《呐喊》;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将幻想与现实融为一体。
2、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的代表作品。
(1)浪漫主义美术作品:
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2)现实主义美术作品:
法国:米勒《拾穗者》;
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法国:库尔贝 《石工》
(3)印象主义美术作品:
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荷兰:梵高《向日葵》。
(4)现代主义美术作品:
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
3、了解19世纪欧洲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1)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
(2)奥地利音乐家:舒伯特《小夜曲》;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
(3)歌剧:意大利威尔第《茶花女》;普契尼《蝴蝶夫人》、《图兰朵》;法国比才《卡门》。
(4)民族派音乐:俄国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天鹅湖》、《胡桃夹子》。
文综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经典模板 4
一、回归课本,梳理知识
回归课本时特别要注意以下细节:
1. 概念、原理、规律(包括法则)、专业术语、数字、符号、过程或步骤的陈述。
2. 浏览课本辅助学习资料:“小资料”“为什么?”“课外读”等。
3. 注意对理科实验的复习,不能只关注实验题目的练习,要注意常用仪器的使用,回顾做过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二、回顾试题查漏补缺
1. 关注已做过的试题中的错题,也是考前复习的重点之一。分数的增长点就在错题上,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一定要摸清摸透,直到不再失分。
2. 建议利用大概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专题的复习。要有对考试大纲进行专门的研究,以把握命题方向,还要有穿插解题思想与方法,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潜心研究高考试题
对近三年来的高考试题进行研究,把握今年的命题方向与脉搏。怎么研究?
一是“做”:做题的目的是找感觉,感受高考试题的深广度,这有助于我们在二轮复习把握好“度”,特别是防止在训练题中片面追求偏、难、怪;
二是“比”:对各年全国卷比较,对全国各地卷比较,从中找差别、找共性、找联系,这样,复习的目标更明确,复习的思想更开阔;
三是“找”:通过对近三五年的高考试题的重点研究,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据此可排查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这里面还要穿插如何做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进行专项训练,学会“秒杀”客观题,规范解答主观题。
四、规范答题,保证时间
特别要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好习惯,使用规范的专业学科术语答题。很多考生题一看都会,但是分数就是拿不全,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准确了,但表达的不准确、不到位,不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问题。所以平时做题一定要落实在试卷上,不能只看,答题时表达要准确规范,要会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要言简意赅准确无误。目前高考阅卷都是网上阅卷,对书写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平时的书写一定要养成工整规范的好习惯。
五、协调好考试与复习的关系
二轮复习阶段,各种各样的测验、考试将比较频繁。认真分析自己的每一次训练和考试,分析失分中有多少分是自己会做而未得的分,丢分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有意纠正自己不良审题、解题的习惯,尽量减少无谓的丢分。同时做完每套试题之后,要总结归纳自己做这套卷子的收获,切忌钻研难题好高骛远。
六、调节应试心态
在二轮复习中要实现巨大的跨越,就要学会培养良好的心态,心态决定命运。平时多与老师交流,与他人友好相处,相信自己,笑口常开,这些对保持好的备考状态都是非常重要的。
文综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经典模板 5
1.先仔细研究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
2.带着每一个问题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相关材料,正确、全面理解材料含义,边阅读材料,边把与该问题有关的关键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分值都勾画出来。
3.分层,材料越长,越要处乱不惊,要一层一层来找层意,就是找段句号的关联句,每个段句号就是一个意思,每个关联词的转折和并列就是另外一层意思或者两个意思的构成,这样就会清楚,有很大的得分效应。
4.回忆所学过的有关史实,观点及方法,根据问题的要求,分析材料,提炼观点。
5.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去表述。
文综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经典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