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的有趣历史小故事推荐模板
相关文章
抗战时期,许许多多的先烈们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既然这样,那么你知道革命英雄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革命先烈历史小故事10篇_抗日英雄故事事迹10篇,方便大家学习。
▼▼目录▼▼冷云马本斋赵登禹杨靖宇阎海文张自忠高志航谢晋元马占山赵一曼外国的有趣历史小故事推荐模板 1
张自忠殉国疆场。
张自忠,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张自忠自公元1937年至公元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
张自忠将军代表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为了中华民族之存亡而牺牲的英烈。
公元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张将军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顽强抗击日军,后被日军重兵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战死沙场。
据说他弥留之际只说了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
这句话,至今读起来,无不让人落泪。新中国成立后,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之后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外国的有趣历史小故事推荐模板 2
最令人舒服的进贡
据《开元天宝遗事》,开元末,唐玄宗由之前的励精图治,变为贪图享乐,整天正事不干,与嫔妃们“打”成一片。
那么多嫔妃,幸谁好呢?
一个一个轮流来,那多没创意,多没意思,干脆,学晋武帝司马炎“羊车望幸”吧。
可是,照搬司马炎那一套,也没创意,何况那办法太老土,太没情调,没品位的人才那么干,咱要来就来个有情调有品位的。
春天一到,百花竞放,每天一早一晚,唐玄宗便叫嫔妃们在她们的专车(辇)上插上鲜花,他则亲手捉蝴蝶放之,蝴蝶飞到哪个的车上“采蜜”,他就临幸哪个。
后来杨贵妃来了,得到他独宠,才停止了这种游戏。
话说那时的安禄山,虽然“初承圣眷”,但远未实现他的人生目标,而最便捷的上升通道,是把大老板弄舒服了,便弄来百粒“助情花”,进贡给唐玄宗。
此物粳米大小,颜色红艳,每当办事之时,唐玄宗就口含一粒,“助情发兴,筋力不倦”,不亚于现在的伟哥,还悄悄地告诉杨贵妃说:“这就是汉朝的慎恤胶。”
慎恤胶,中国古代著名春药之一,据说是赵飞燕发明的,有奇效,一粒即可痛快个够,但赵飞燕她妹赵合德嫌不过瘾,一次灌汉成帝的酒,趁机喂他吃了七颗,鏖战到天亮的汉成帝“脱阳而亡”。
后来,安禄山获唐玄宗特别恩宠,身兼范阳、平卢两镇节度使,据说他一人掌握的军队,就占全国军队的一半以上,还成了杨贵妃的养子,这种最贴心的贡品,起的作用不小。
外国的有趣历史小故事推荐模板 3
飞机是20世纪初由美国莱特兄弟最早研制成功的。他们没想到,只过了几年时间,中国人就自己研制出了飞机。这个有志气的中国人叫冯如。冯如是广东的一个农民家庭的儿子。12岁那年,他要出国谋生,父母舍不得他走,他说:“大丈夫四海为家,一辈子守在家里,不是我的志愿!”
他来到美国,刻苦学习机械、电学等各种知识和技术。1904年,他听到祖国的东北被日俄侵略,中国人被任意屠杀的时候,气愤极了。当时美国莱特兄弟刚发明了飞机,冯如就想,如果中国有了飞机,守住边疆海口,外国就不敢欺负了。他对朋友们说:“我决定自己研制飞机,然后驾机回去,报效祖国。如果不成功,我情愿去死。”于是他四处搜寻资料,钻研学习,又用筹集到的很少一点资金,开始研制。父母亲想他,希望他回国探亲,他表示:“飞机不成,誓不返国。”
1909年,冯如成功地制出了飞机。他驾驶着自己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上空飞行,航程超过了莱特兄弟的首次记录。美国报纸刊登文章说:“中国人的航空技术超过西方”。冯如后来回国筹办航空事业,在一次飞行表演时不幸失事牺牲,年仅29岁。他为振兴中华做出了令人难忘的贡献。
外国的有趣历史小故事推荐模板 4
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家。他祖父 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 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十二岁时,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
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那时年仅十二岁的甘罗,就对国事了如指掌,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 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 要求。
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
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 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
由此可见甘罗的才智,不但同龄人不可比,就连一般成人也不如,神童也!
外国的有趣历史小故事推荐模板 5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在3月4日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在执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北沟沿改名为赵登禹路,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卢沟桥西道口的赵登禹烈士墓进行了多次修缮。
lt;<<返回目录
外国的有趣历史小故事推荐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