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大全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简单的开始也会迎来复杂的结论,令人取得难得的永恒,甚至在某一方面永垂不朽,流芳百世。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人教版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大全合集 1

第2课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钻孔石斧)。陶器是主要用具(鱼纹彩陶盆)。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画猪纹黑陶钵)。

3.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产生了贫富分化。大汶口的黑陶、白陶。

说明了: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能根据区域特征创造性地建造房屋。显示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当时生产力进步,人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提高。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大全合集 2

注释是对教材部分内容的补充说明,按说没有多少必记知识。可是高考不排除在这出题,一些出人意料的题往往就出在注释上。如1993年试题的“榷场”,一般答法都是“宋代的边境市场”。可这不行,非得答 成注释的“收税贸易市场”不可。因此注释成为不可忽视的知识点:铜器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开始制造;哈 雷是英国近代天文学家;禁军,在南北朝是指皇帝亲兵,在北宋是指国家正规军;调,指户税,实质上是人头 税;《周髀算经》,可不能据“算经”二字或载有勾股定理”就确认为数学专著,因《中国古代史》选修本就 明白注释为天文学著作;阿蒙神庙,就是卡尔纳克神庙,等等。这些知识都是通过注释表述出来的,所以在学 习时不能忽视。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大全合集 3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1.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来到北美,他们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2.英国的殖民统治:

英国国王和贵族把北美看作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英国殖民者驱赶当地的印第安人,剥削欧洲移民和从非洲贩来的黑奴。

3.殖民者与殖民地人民矛盾的激化:

1765年以后,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4.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1773年,英国政府授权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引发了新的抗税浪潮。同年12月16日,发生了波士顿倾茶事件。

二、独立战争的过程

1.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1)爆发的标志:

1775年4月19日凌晨,800名英军开赴波士顿西北郊搜查军火,在莱克星顿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史称“莱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自此爆发。

(2)影响:

莱克星顿的枪声激发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抵抗热情,各地人民纷纷组织起来,支援波士顿。

2.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1)时间地点:1775年5月,费城

(2)会议内容:

会议上,华盛顿强烈主张武力反抗英军,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3)会议的影响:与此同时,北美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

3.华盛顿:1775年5月大陆军总司令 此后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领袖,独立战争胜利后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4.《独立宣言》

(1)发表时间、发布的机构、起草人: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

(2)内容:

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3)意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4)地位:

《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5)局限性:

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5.独立战争的转折: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国际力量的支持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承认美国,公开参战。欧洲各国也因与英国的矛盾结成了“武装中立同盟”,英国陷入孤立。

7.战争的结束:

1781年,美法连军在约克镇与英军激战,英将康华利率部下投降,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8.最终胜利:

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9.战争的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三.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

(1)背景:

《独立宣言》发表后,各州先后制定了州宪法。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全国政府软弱无力。

(2)诞生的过程:

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

(3)宪法的内容:

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

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4)地位及意义: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大全合集 4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农业领域的人物、著作、地位?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祖冲之的成就?

①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②著有数学名著《缀术》;③还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④还擅长机械制造。

3、曹魏时期的书法家代表是谁?书圣是谁?代表作?

锺繇、胡昭 王羲之 《兰亭集序》

4、魏晋时期的画家代表是谁?代表作?

顾恺之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5、石窟艺术的代表有哪些?

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大全合集 5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

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9、评价:

⑴积极:

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

1.过程:

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背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概况:山东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灭亡: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国)

TAG标签: 历史 选择题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大全合集_精选范文网

简单的开始也会迎来复杂的结论,令人取得难得的永恒,甚至在某一方面永垂不朽,流芳百世。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人教版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初中历史核心知识点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代特征】1953-1976年,是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1.制度的确立:(1)工业上: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政治上: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