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时间如何做到高效利用精选总结
相关文章
我们大家都知道高三是高中最关键的一年,并且学习压力大,作业量多,很多的同学不知道如何去应对。但是一个合理的时间规划就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了。小编为此整理了一篇高中时间管理方法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
学习中时间如何做到高效利用精选总结 1
“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名言。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人能两次度过同一个小时。”每一个小时都是很独特的,在每一个小时里面,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发生变化。上课的时间和在家自习的时间,显然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不能简单的把24个小时进行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然后往里填充内容,然后就管这叫“时间计划”。我们必须学会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时间相契合。
面对于那些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就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用来做题。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
学习中时间如何做到高效利用精选总结 2
想多看点书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网络,下决心每天留出半小时或1小时的阅读时间,关电脑,关手机,开始看书,看完书做随手做些记录。
另一个建议是关于阅读设备:现在阅读器已经非常便宜了,可以考虑买一个。放在包里,拷贝些电子书,有空的时间顺手就拿出来读一会。最好是E-Ink屏的,不要平板,平板什么都能做太容易分心了。
给个建议:最少不要在地铁或公交上用手机看书。颠簸中看小说、玩游戏,很容易引起视力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的青少年视疲劳。一般来说,人们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时,眼睛和屏幕的距离在20厘米左右,这样近距离且长时间地盯着屏幕看,容易使睫状肌产生疲劳,变成假性近视.,
在使用手持终端时,最好不要离屏幕太近,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离最为适宜。同时尽量多眨眼,避免眼球过多地暴露在空气中,以减少眼部水分的蒸发。此外,应在休息时间经常站起来,活动活动颈部肌肉,最好找些有声书来听。
书的类型:电子书和实体都有,现在的比例是7:3
阅读的时间:
1、早上5:30-6:00起床,有将近1小时的整块阅读时间,如果时间充足一点,会做些笔记.
2、包里放上7寸的阅读设备,放上几十本排版不错的电子书,在有时间的时候看看,比如排队、等人、开会之类零散时间。
3、手机里放一些有声书,做车、做家务、身体锻炼时听听
4、睡前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完,会拿本书在床上看上一会,然后睡觉。
5、所有读完第一遍,觉得不错的书,会开始读第二遍并做些笔记。
6、出差时如果周末有时间会找家环境好点的咖啡厅,看上半天或一天书。不出差如果周末有空闲时会去图书馆,带上笔记看上半天书,做个记录。
7、做飞机或动车时会准备二、三本纸制书,比较厚的那种,看累了就做笔记或简评。
想多看点书的最有用的建议:就是关闭电脑、离开网络,有网络有电脑的地方永远会让你分心的
看书效果最好的三个地方:飞机、图书馆、咖啡厅
学习中时间如何做到高效利用精选总结 3
1.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学会听课
课堂学习是学习的最主要环节,四十五分钟课堂学习效益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以课本为基础,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全部过一遍,尽量不要有遗漏。
2.遵循记忆规律安排学习
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这规律给我们指导孩子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及时复习。初中生学习存在一种普遍的倾向,就是随学随丢,做完教师布置的作业了事。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从头开始复习。要改变这种前学后忘,到后面问题成堆的现象,关键要做到“及时”,特别是对于那些字母符号、公式、外语单词等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一定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复习。
3.构建知识体系
课本上一个一个的知识点,看似很零散,其实结合目录一看,是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体系,光学会基本知识还是有点欠缺,我们应该学会融会贯通,构建知识体系。
4.综合运用知识体系
光学会了是不够的,考试是一个综合运用的过程,因此,要通过习题来学会运用,掌握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查漏补缺
综合复习以查漏补缺为主,通过模拟试题、历年中考真题的离线,对自己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
6.多轮复习,加强巩固
复习是一个反复多次的过程,需要强化记忆,因此,需要多轮复习,加强知识巩固。
7.举一反三,学会一类题
学习是一个自我减负的过程,考试的时候,每道题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可却不知道怎么下手去做题,我们要根据一道题彻底学会一类题,举一反三去验证自己学会了这类题,而不是做一个会一个,下次出现继续不知道怎么做。
8.正确面对错题
错题真实的反应出我们知识的欠缺所在,因此,我们要积极面对错题,根据一道题,找出自己知识点欠缺,彻底学会。
9.放松心态
很多人都有考试综合症,考前紧张、焦躁不安,其实考试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一种积极参与,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挑战的气势,因此,我们应该以和平的心态去面对考试,饱满的热情和精神去准备考试,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在放松的心态下,往往会发挥正常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10.良好的心理素质
期末考前准备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有承受压力、漫长学习时间的心理素质,在精神萎靡的时候能够振作起来,在承受压力的时候能够为自己开脱,能够实时控制自己和把握自己,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处于最佳状态去准备考试。
学习中时间如何做到高效利用精选总结 4
每天做好反思和总结工作并提前作出第二天工作完整合理的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优秀合理的计划可以极大程度上的节约我们的有效时间。
学习中时间如何做到高效利用精选总结 5
有人说,要成为某个知识领域的专家,至少要花10000小时进行学习。但 Josh Kaufman却推翻了这些观念,提出了你只需要20小时就能不错的掌握一个全新的知识和技能。
一万个小时从概念上一听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但20个小时却让人感觉舒服很多,也容易去实践。如果在最初的20小时内熬过初学阶段的不适感和挫败感,我们能很轻松地踏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20个小时=2个沉睡的夜晚=1周娱乐时间的总和,听起来的确很不错。
1.清除学习障碍,降低行动前的门槛
学霸Scott Young12个月之内,自学完成了传说中的MIT计算机科学课程表的全部33门课,从线性代数到计算理论。按照他的进度,读完一门课程大概只需要1.5个星期。
关于他的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牛人Warfalcon评价:坚持下去每天学习10小时,10天左右就要考试一次并通过,这个学习效率非常高,更不用说重复了33次。
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但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做不到很好的放松,二、三个月左右就会达到一个瓶颈,理解能力和心理状态无法继续,这个瓶颈会重复出现,就像考研时很多人前几个月都能坚持下去,但到6、8月之后就无法坚持。
重复三次左右会面临一个临界点,度过这后就很容易继续了。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着名小提琴家说过,如果你是练习手指,你可以练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练习脑子,你每天能练两个小时就不错了。
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一般女球迷可能认为贝克汉姆那样的球星很可爱,她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员能完成贝克汉姆的训练强度,因为太苦了。
结合我们20小时要学一门新技能的目标,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难。高手的练习(俗称刻意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就我个人而言,一天高效学习时间安排在八个小时左右,是可以执行的,但要保证利用好八个小时的高效时间。
开始之前,你需要建立仪式感。人会借由仪式感,来给自己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为了保证高效时段得到高效利用,我把每一次学习当高考一样对待。
2.为了高考你会提前准备什么?
物质: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会在桌上将用得到的物品一字排开,以防临时需要某些东西时手忙脚乱去到处翻。
精神:在前一天晚上,我就想好第二天又要进行高效学习了,所以我会安心睡去,保证第二天养精蓄锐。
时间:比如,八点是我的正式学习时间,我会保证八点之前提前赶到那里,坐在椅子上调整出最舒服的学习姿态,做好基本的前期准备,降低行动前的门槛。
3.拆解量化目标,越细越好
每个新知识或技能都有其最关键的基本部分,专注这个部分就可以高效提高。这里运用到了“PDCA”循环原则(P-Plan,D-Do,C-Check,A-Action),即每一个行动开始之前都要拟定目标计划再执行,对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最终结果进行检查,纠正偏差,对成果进行标准化,并确定新的目标,制定下一轮计划。所有的执行动作都有这样一次“循环”。
4.看书,第一遍该怎么看?
(1)看目录:知道这一章重点在哪一节,这一节大概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2)看章后习题,圈出术语:这个术语基本上就是本章的知识点了。
(3)根据术语去书中划概念和术语解释:如果有些术语不能理解,请使用网络搜索术语名词解释。
(4)术语理解后带着术语去理解书中的图表和例题以及案例。
牢牢抓住书本的例题、案例、图表。因为例题讲具体情境、图表具有可视化、案例就是讲具体的运用——这些都比理解文字描述容易的多。
所以,只要我们配合最少量的文字看懂了案例、图表,就达到了对知识的了解。接着我们再去看例题就知道了知识运用场景,之后我们再反复地做题目,从而达到了对知识点的掌握。
5.能量值爆发期,利用越高效越好每个人的高能学习时间段可能不一样,但是我要强调一个词“预计”。
观察自己长期的活动状态,我预计自己能量爆发态出现在上午8点~10点,下午2点~5点,晚上6点半~10点,一共八个半小时。
所以,我会为了这八个小时做了很多额外准备,比如,中午午睡就是必要的;下午6点左右,我可能会眯一会,这也是必要的;休息间隙用牛逼的耳机听喜欢的音乐,是必要的;个人爱好,俯卧撑也是必要的,当然这都是我的一些习惯。
总之,都是为了保证这八个半小时的高效利用而准备。
实际上达不到8个半小时,8点~10点休息10分钟,下午2点~5点休息20分钟,晚上6点半到10点休息20分钟,因此纯学习时间是7小时40分钟。因为里面提到下午5点40左右的小睡,那个时候并不困,是为了防止晚上三个半小时的学习产生疲劳而提前进行的小憩。
休息放松是最好的缓解疲劳的方法。
学习中时间如何做到高效利用精选总结_精选范文网




